3.5多普勒效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炮弹飞行的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可以判断炮弹正远离
B.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C.光能发生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D.因为可见光波长比通常障碍物尺寸小的多,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可见光的明显衍射现象
【答案】D
【详解】
A.据多普勒效应可知,炮弹飞行的尖叫声越来越尖锐,说明炮弹正靠近,A错误;
B.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频率相等的两列波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B错误;
C.光能发生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C错误;
D.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空的尺寸比波长小,由于可见光波长比通常障碍物尺寸小的多,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可见光的明显衍射现象,D正确。
故选D。
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将哈勃太空望远镜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答案】D
【详解】
A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不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是观察者相对波源的位置变化引起了听觉频率的变化,故选项AB错误;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选项C错误;
D.将哈勃太空望远镜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即频率变小,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选项D正确;
故选D。
3.钢琴的“中央C”即为C调do,频率约为261.2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边做仰卧起坐一边听,由于多普勒效应,琴发出的音调会有变化
B.当障碍物尺寸接近波长或小于波长时,才能发生衍射现象
C.隔着门缝听到琴声,是由于衍射现象造成的
D.假如琴边古筝也有一根调到C调do的弦,由于构造不同,它们无法发生共振
【答案】C
【详解】
A.因接受者和波源的总体位置不变,因此发出的音调不变,故A错误;
B.当障碍物尺寸接近波长或小于波长时一定能衍射,但能发生明显的衍射,故B错误;
C.隔着门缝听到琴声,是由于衍射现象造成的,C正确;
D.若古筝也有一根调到C调do的弦,则两者频率相同,可以发生共振,故D错误;
故选C。
4.汽车制造技术已逐渐成熟,很多车辆里面都配备有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是一个允许车辆巡航控制系统通过调整速度以适应交通状况的汽车功能。安装在车辆前方的雷达用于检测在本车前进道路上是否存在速度更慢的车辆。若存在速度更慢的车辆,ACC系统会降低车速并控制与前方车辆的间隙或时间间隙。其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是毫米波雷达,该雷达会发射和接收调制过的无线电波,再通过因波的时间差和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率变化来测量与目标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若该雷达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频率为,接收到的回波的频率为,且,则( )
A.前车速度大于后车速度 B.前后两车速度相同
C.前车速度小于后车速度 D.前车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
【详解】
因为 时,说明接收到的频率增大,说明两车距离减小,表明前车速度小于后车速度,不一定前车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C。
5.关于机械波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小或相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只要是性质相同的波,都可以发生干涉
C.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液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液的速度,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
D.当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
【答案】C
【详解】
A.只有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或相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A错误;
B.产生干涉的两个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两个波源的相位差必须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液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液的速度,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
D.当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选项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人在距公路约50m的M处,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从公路上匀速驶过,人听到的汽车的频率( )
A.一直是稳定的 B.变得越来越高
C.变得越来越低 D.先变低后变高
【答案】C
【详解】
如下图所示
车相对人的速度为
车匀速靠近时,θ变大,则v1变小,设汽车本身的频率为f,声音的传播速速为v,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人听到的汽车的频率为
判断可知,人听到的汽车的频率为在变低;当车与人的连线与车速方向垂直时,再向前运动则汽车背离人运动,车匀速远离时,此过程车相对人的速度为
θ变大,则v1变大,由于汽车远离人,人听到的汽车的频率为
判断可知,人听到的汽车的频率为在变低。
故选C。
7.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院检查身体的“B超”仪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
B.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C.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发生“红移”现象(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可以判断遥远天体正靠近地球
D.静止的观察者听到某个单一频率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越来越高,说明声源正在远离观察者
【答案】AB
【详解】
A.医院检查身体的“B超”仪是通过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血流的速度,显然是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故A正确;
B.多普勒效应是波特有的现象,故B正确;
D.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测到的频率增加,反之,当波源与观测者相互远离时,观测到的频率减小,故D错误;
C.“红移”现象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即频率变小,因此遥远天体应正在远离地球,故C错误。
故选AB。
8.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为跟踪目标(如导弹、云层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当目标从远处飞向地面监测站上空,或从地面监测站上空飞向远处时,在目标和监测站连线上的速度分量将发生变化。如果监测站不断发射恒定频率的电磁波,则由于多普勒效应,地面监测站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就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等,这在军事、航天、气象预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目标从远处飞向监测站,则地面监测站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大
B.如果目标从远处飞向监测站,则地面监测站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小
C.如果目标从监测站上空飞向远处,则地面监测站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大
D.如果目标从监测站上空飞向远处,则地面监测站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小
【答案】AD
【详解】
由多普勒效应知:当声源(如导弹)与监测站靠近时,地面监测站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大,音调升高。当声源(如导弹)与监测站远离时,地面监测站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小,音调变低。故A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9.下列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列已知频率的超声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答案】ABD
【详解】
A.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以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运动的速度,故A正确;
B.雷达测速中因光速远大于车辆运动速率,无需考虑多普勒效应,而超声波测速就必须考虑多普勒效应,故B正确;
C.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故C错误;
D.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故D正确。
故选ABD。
10.一频率为600 Hz的声源以20 rad/s 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0.8 m 的圆周(圆心为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所示,则观察者接收到( )
A.声源在A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大于600 Hz
B.声源在B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 Hz
C.声源在C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600 Hz
D.声源在D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600 Hz
【答案】ABC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声源和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当声源和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由图可以看出,声源运动到A点时有靠近观察者的趋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600HZ,运动到C点时有远离观察者的趋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600HZ,声源在B、D两点的速度方向垂直于O点与观察者的连线,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1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并未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发生的
D.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E.若声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发出声波的频率
【答案】BCE
【详解】
AB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其波源的频率不发生变化,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变化,故B、C正确,A错误;
D.机械波和光波都有多普勒效应现象,D错误;
E.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发出声波的频率,E正确;
故选BCE。
12.如图表示一个波源O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产生的球面波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波源正在向b点移动
B.该波源正在向a点移动
C.b点处相对介质静止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的振动频率大
D.a点处相对介质静止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的振动频率大
【答案】BD
【详解】
根据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式v=λf,及同一种介质中波速相同,a点位置附近波长最短,b点位置附近波长最长,故在a点接收到波的频率最高,在b点接收到波的频率最低,故波源正在移向a点,属于多普勒效应现象,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13.如图甲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据图乙,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点C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点C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E.女同学从B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答案】ADE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即靠近声源,她都会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E正确,B、C错误。
故选ADE。
14.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利用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答案】ABD
【详解】
A.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以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运动的速度,A正确。
B.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知识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B正确。
C.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作出判断的,C错误。
D.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运动方向有关,D正确。
故选ABD。
15.在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的有( )
A.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稍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
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C.观察者听到远去的列车发出的汽笛声,音调会变低
D.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探测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发生变化
【答案】CD
【详解】
A.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稍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故A错误;
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是因为不同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
C.观察者听到远去的列车发出的汽笛声,音调会变低属于多普勒效应,故C正确;
D.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由于血液流动使反射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即探测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发生变化,属于多普勒效应,故D正确。
故选CD。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辆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警车,警车探测到反射波的频率升高
B.电磁波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而机械波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C.两列相干波的波峰与波峰叠加相互加强,波谷与波谷叠加相互削弱
D.赫兹通过测量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光相同的速度
E.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学生所测值偏大,可能是把次单摆误记为次
【答案】ADE
【详解】
A.由多普勒效应可知,车辆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警车,相当于波的传播速度增大,根据可知,警车探测到反射波的频率升高,故A正确;
B.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是波的固有属性,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故B错误;
C.两列相干波的波峰与波峰叠加或波谷与波谷叠加相互加强,波峰与波谷叠加相互削弱,故C错误;
D.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通过测量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故D正确;
E.把次单摆误记为次,则代入计算的周期偏小,根据,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故E正确。
应选ADE。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E.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观察到波的频率变小
【答案】BCD
【详解】
ABC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是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波源的频率没有变化。故BCD正确,A错误;
E.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会观察到波的频率变大,故E错误。
故选BCD。
18.如图所示,图甲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乙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m/s。
【答案】17 17.9
【详解】
设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分别为s1、s2,则有
2s1-2s2=vΔt′
其中
则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内前进的距离为
s1-s2=17 m
已知测速仪匀速扫描,由图乙记录数据可求出汽车前进(s1-s2)这段距离所用时间
汽车运动的速度
19.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 m,波速为340 m/s,在海水中的波长为4.5 m。
(1)该波的频率为___________Hz,在海水中的波速为___________m/s。
(2)若物体在海面上发出的声音经0.5 s听到回声,则海水深为多少___________?
(3)若物体以5 m/s的速度由海面向海底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听到回声___________?
【答案】340 1530 382.5 m 0.498 s
【详解】
(1)因波的频率不变,则在海水中的波速为
v海=λf=1530m/s
(2) 若物体在海面上发出的声音经0.5 s听到回声,则海水深为
(3) 若物体以5 m/s的速度由海面向海底运动,则听到回声的时间
20.以速度u=20m/s奔驰的火车,鸣笛声频率为275 Hz,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v=340m/s。
(1)当火车驶来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
(2)当火车驶去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
【答案】(1)292 Hz;(2)260 Hz
【详解】
(1)火车驶来,以观察者为参考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
(2)火车驶去,以观察者为参考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3.5多普勒效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位有经验的战士听到炮弹飞行的尖叫声越来越尖锐,可以判断炮弹正远离
B.干涉现象是波的特征,因此任何两列波相遇时都会产生干涉现象
C.光能发生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D.因为可见光波长比通常障碍物尺寸小的多,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可见光的明显衍射现象
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
D.将哈勃太空望远镜接收到的来自于遥远星系上的某种原子光谱,与地球上同种原子的光谱相比较,光谱中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称为哈勃红移),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
3.钢琴的“中央C”即为C调do,频率约为261.2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边做仰卧起坐一边听,由于多普勒效应,琴发出的音调会有变化
B.当障碍物尺寸接近波长或小于波长时,才能发生衍射现象
C.隔着门缝听到琴声,是由于衍射现象造成的
D.假如琴边古筝也有一根调到C调do的弦,由于构造不同,它们无法发生共振
4.汽车制造技术已逐渐成熟,很多车辆里面都配备有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系统是一个允许车辆巡航控制系统通过调整速度以适应交通状况的汽车功能。安装在车辆前方的雷达用于检测在本车前进道路上是否存在速度更慢的车辆。若存在速度更慢的车辆,ACC系统会降低车速并控制与前方车辆的间隙或时间间隙。其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是毫米波雷达,该雷达会发射和接收调制过的无线电波,再通过因波的时间差和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率变化来测量与目标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若该雷达发射的无线电波的频率为,接收到的回波的频率为,且,则( )
A.前车速度大于后车速度 B.前后两车速度相同
C.前车速度小于后车速度 D.前车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5.关于机械波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小或相差不多的时候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只要是性质相同的波,都可以发生干涉
C.向人体内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液反射后又被仪器接收,测出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能知道血液的速度,这种方法应用的是多普勒效应
D.当观察者背离波源运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
6.如图所示,人在距公路约50m的M处,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从公路上匀速驶过,人听到的汽车的频率( )
A.一直是稳定的 B.变得越来越高
C.变得越来越低 D.先变低后变高
7.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院检查身体的“B超”仪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
B.不仅机械波,电磁波和光波也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C.由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发生“红移”现象(各条谱线的波长均变长),可以判断遥远天体正靠近地球
D.静止的观察者听到某个单一频率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越来越高,说明声源正在远离观察者
8.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为跟踪目标(如导弹、云层等)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当目标从远处飞向地面监测站上空,或从地面监测站上空飞向远处时,在目标和监测站连线上的速度分量将发生变化。如果监测站不断发射恒定频率的电磁波,则由于多普勒效应,地面监测站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就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等,这在军事、航天、气象预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目标从远处飞向监测站,则地面监测站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大
B.如果目标从远处飞向监测站,则地面监测站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小
C.如果目标从监测站上空飞向远处,则地面监测站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大
D.如果目标从监测站上空飞向远处,则地面监测站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小
9.下列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列已知频率的超声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10.一频率为600 Hz的声源以20 rad/s 的角速度沿一半径为0.8 m 的圆周(圆心为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一观察者站在离圆心很远的P点且相对于圆心静止,如图所示,则观察者接收到( )
A.声源在A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大于600 Hz
B.声源在B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等于600 Hz
C.声源在C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600 Hz
D.声源在D点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600 Hz
11.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并未发生改变
C.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而发生的
D.只有声波才有多普勒效应
E.若声源向观察者靠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发出声波的频率
12.如图表示一个波源O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产生的球面波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波源正在向b点移动
B.该波源正在向a点移动
C.b点处相对介质静止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的振动频率大
D.a点处相对介质静止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的振动频率大
13.如图甲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据图乙,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C.女同学在点C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
D.女同学在点C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
E.女同学从B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
14.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
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
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
C.铁路工人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
D.有经验的战士利用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
15.在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多普勒效应解释的有( )
A.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稍过一会儿才能听到雷声
B.同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C.观察者听到远去的列车发出的汽笛声,音调会变低
D.超声波被血管中的血流反射后,探测器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发生变化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辆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警车,警车探测到反射波的频率升高
B.电磁波不能产生多普勒效应,而机械波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C.两列相干波的波峰与波峰叠加相互加强,波谷与波谷叠加相互削弱
D.赫兹通过测量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光相同的速度
E.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学生所测值偏大,可能是把次单摆误记为次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
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D.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
E.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观察到波的频率变小
18.如图所示,图甲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乙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乙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_m/s。
19.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为1 m,波速为340 m/s,在海水中的波长为4.5 m。
(1)该波的频率为___________Hz,在海水中的波速为___________m/s。
(2)若物体在海面上发出的声音经0.5 s听到回声,则海水深为多少___________?
(3)若物体以5 m/s的速度由海面向海底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听到回声___________?
20.以速度u=20m/s奔驰的火车,鸣笛声频率为275 Hz,已知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v=340m/s。
(1)当火车驶来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
(2)当火车驶去时,站在铁道旁的观察者听到的笛声频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