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扬 州 慢
姜夔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殷芸: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资治通鉴》: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扬 州
学习目标
一
二
鉴赏优美词句,学习作者在本词中运用的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深入体会作者的黍离之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作者简介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
幼年随父宦居,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是个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他一生清贫自守,耿介清高,终生布衣。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的个性。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慢 姜夔(kuí)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研读小序
思考: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时间 地点 天气 作者所见所闻 人的感受 创作缘由 他人评价
最能点明全诗情感基调的一句话是: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据说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出行,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颠覆,悲伤而作《黍离》。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后人把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称为“黍离之悲”。
02
研读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的主体部分。此时此刻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上阕中的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
音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02
研读文本
破败荒凉
空城
02
研读文本
“空城”之“空”体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提示:注意意象选取、炼字技巧、表现手法等角度。
要求:自主阅读,动笔勾画,独立思考,疑问处做好标记;讨论交流,质疑释疑。
02
研读文本
“尽荠麦青青 ”
写进城后的所见。一眼望去全是野生的麦子,如此萧条冷落。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02
研读文本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废毁的池台,残存的古树是战火的遗迹和见证。
“厌”字用得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似乎在向人们控诉对战争的厌恶之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移情的手法。
02
研读文本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这三句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
“清角吹寒”的“寒”字: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用“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突出人为的感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
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
视觉所见是“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
“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在一座“空城”中,突出“黍离之悲”。
02
研读文本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繁华
“波心荡,冷月无声” 凄凉
“荡”字,勾连名桥、冷月,静中有动;
“冷”字,月无冷暖,作者移情于月亮;
表现出作者深沉的忧国之情。
02
研读文本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时值隆冬,芍药当然未抽蕊开花。但作者想象到“扬州芍药甲天下”,将来芍药盛开的时节,有谁来欣赏呢?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把花人格化,红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反衬了物是人非、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02
研读文本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听到了“清角吹寒”,一个“空城”,营造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成为全词的词眼。
02
研读文本
下阕中,词人想象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惊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其一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
谁知竹西路,歌咏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
02
研读文本
今日的扬州城令作者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什么样的呢?(找出原文中的词语)哪一个词语与“空城”相对应?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名都)
昔
今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空城
名都
“黍离之悲”
虚实结合
对比
荒芜破败
繁华热闹
课堂小结
02
研读文本
扬州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原因?
自胡马窥江去后。
了解背景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烧杀掳掠。
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 ,金人十万铁骑再破扬州,扬州又遭焚掠,“横尸二十里”,满目创痍,元气大伤。
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金军再次渡淮攻宋,迫使南宋朝廷达成“隆兴和议”,此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年的和平。
十二年之后,21岁的布衣词人姜夔,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于是他自度声律,独创词牌,写下了《扬州慢》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