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历史的画卷——
外国历史画、宗教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外国历史画的概况,对其作用、创作方法、自身发展、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有所认识。学会运用历史画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具体的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分析与讨论等方法,提高鉴赏历史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历史画欣赏的特殊视角和画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其他教学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照片,问:同学们,这段视频你们熟悉吗?
生:回答
师:是的,这是大家参加“三操”比赛的照片。同学们冒着炎热,挥洒汗水,激情发扬。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可以生动快捷地记录生活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但是在照相术发明以前,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要将一件历史事件进行图像的描述,有哪些方法?
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展示相关的作品图片——绘画、雕塑、工艺品的图纹装饰
生:赏析作品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画、宗教画,去看看外国的艺术家们是如何来对历史事件进行图像的描绘的。
二、新授
(一)阅读了解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思考:
1. 什么是历史画?它有什么作用?
2. 38页的两幅作品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以怎样的表现形式呈现?是哪个国家的?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浏览教材,寻找答案
(二)欣赏感悟
1.师:多媒体放映《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引导学生回答
(1)看:①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表现形式:瓶画
国家:希腊
创作的背景:两位英雄在紧张战斗间隙玩骰(tóu)子
②画面内容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画面中描绘了几个人?他们在做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玩骰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
(2)析:请你说说这幅作品的构图是怎样的?色彩如何?有什么艺术特色呢?
师小结:
色彩——“黑绘”风格,画面是红赭色底子上显出黑色的图案,所以又属于”黑绘”风格的画作
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两个人物,思考:他们的面相是在什么角度观察到的?眼睛又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呢?
外部轮廓突出,细部用线条表现,绘画形式没有完全摆脱埃及艺术的影响。这两个人仍旧严格地用侧面像表现,眼睛看起来还仿佛是正面像。——我们把这种表现方法叫做“正面律”。
(3)思:作品的思想内涵
古风时期的希腊画家开始信赖自己的眼睛从特定的角度观察到情况,特别是绘画中敢于运用短缩法来表现特定的视觉感受。整个画面极富装饰情趣。
2.师:多媒体放映《伊苏之战》,引导学生从看、析、思三个方面去赏析作品
生:(1)看:作品的基本信息,创作的背景,画面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讲述:基本信息——伊苏之战(镶嵌壁画) 罗马
背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进行了一次关键性激战
师:适当补充:镶嵌壁画是以彩石、玻璃等不同材质拼嵌而成
创作背景:这次战役在马其顿方面,动用军队仅3~4 万人,而波斯的军队则超过12 万人。亚历山大善于用兵,地势也有利,结果波斯军队损兵折将,伤其大半,一时溃不成军,大流士竟从战场上只身逃脱,他的家眷也尽皆被俘。
画面内容——(你从画面上可以判断出哪边是胜利的一方,哪边是失败的一方吗?你如此判断的根据是什么?)
右侧是溃败的波斯军,大流士三世见到大势已去,急命车夫催赶战车,仓惶逃跑,脸上露出慌张的神色。画的左侧, 因受岁月侵蚀,部分马赛克已经剥落,图像不清。那里刻画了亚历山大及其骑兵们的威武雄姿,马其顿身披甲胄,率先闯入波斯军阵,正用长矛往大流士方向直刺过去,其余军士直奔溃军方向,力图杀尽敌人。
(2)析:教师引导学生赏析作品
生从构图、色彩、艺术特色等方面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适当补充:构图庞大,人物众多,激烈的战争场面处理得非常细致。负伤倒下的马,踢腿溃跑的脱缰之马,骑士的长矛,马其顿王的脸容,背景的战场气氛组成了画面的节奏美。
(3)思:作品的内涵
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
战斗双方的胜负局势已跃然画上,戏剧性的冲突与对立构成了全画的基调。
(三)发展探究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所欣赏的作品都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那么历史画的表现内容还有没有其他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39、40页,找出:什么是历史画?介绍的作品有哪些?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什么人的作品?
师:指导学生朗读概念,加深印象
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称为历史画。西方美术史中“历史画”的概念已不仅仅指那些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还包括宗教和神话故事。
师:教材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宗教故事的作品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大家有么有发现,三幅作品的作者都是哪个国家的?
生:意大利
师:所以,我们把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2.师:多媒体放映《最后的晚餐》,引导学生从看、析、思三个方面去赏析作品
生看:基本信息:作者达 芬奇,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作品创作的背景是什么?达芬奇是如何进行构图的?你认为这么分割画面有什么好处?
1. 观察(画面内容)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2. 讲解(历史史实)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耶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
3. 分析(艺术特色)构思巧妙,透视严谨,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引人入胜。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
4. 思考交流
①根据收集资料,交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达 芬奇其人其画。
②仔细观察画面,举例说明画家刻画了十二个门徒的哪些人物性格?是怎样表现他们的性格的?
③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5. 欣赏:不同版本的《最后的晚餐》,体悟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独到之处。
3.多媒体放映《最后的审判》
1. 观察(画面内容)全画以耶稣为视觉中心,形成一个视觉左右对称均衡和谐的章法,人物的组合动势构成旋涡形,犹如暴风卷起的人群。
2. 讲解(历史史实)是《圣经》的传统题材,在所有的教堂里几乎都有这个主题的壁画。它是宣传人死后,行善升天,作恶入地的因果报应。
3. 分析(艺术特色)画面采用了水平线与垂直线交叉的复杂结构。周而复始的活动,上升与坠落,联结着整个人群活动的审判者基督这一中心人物。
1. 基本信息: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达 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画作一样。
2. 历史史实:拉斐尔借助宗教主题表现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完美女性形象,以颂扬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3. 绘画技巧:画面中的人物画得令人赞叹不已,圣母侧头俯视着两个孩子,她的表情使人难以忘怀。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 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4. 画家情感: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5. 教法建议:合作学习,共同感悟和探讨拉斐尔圣母像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示例作品:《亚历山大的胜利》
1. 基本信息:阿尔布雷希特 阿尔特多菲,德国画家。
2. 历史史实:公元前331年10月1日,在亚历山大东征之战中,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队(4 万名步兵,7000 名骑兵) 与波斯王科多曼 大流士三世的军队主力( 约8万名步兵,近15000名骑兵,200辆战车,15只战象) 在高加米拉进行了一场决定性会战。
3. 绘画技巧:阿尔特多菲尔是德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大师之一。其画以线条准确和色彩丰富著称。在这幅《亚历山大的胜利》之前,没有任何历史绘画试图描绘出这种看起来无限数量的士兵。
4. 画家情感:阿尔特多菲尔在这幅画中表现出的天才并不仅限于对细节的和谐组合,更突出的是其画面布局的宏大。
5. 教法建议:引导学生了解阿尔特多菲在这幅画中表现的“全球疆界”:画家引领我们的视线穿越整个地中海地区!画面中央是东地中海和塞浦路斯;越过狭长的地峡是红海;红海右侧是埃及和尼罗河,尼罗河三角洲被准确的描绘为7 块;左侧是波斯湾;而高耸的山峰下是巴比伦塔。(四)练习巩固
(五)小结拓展
与祭祀有着密切关系的宗教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都是大书特书的,但是与战争有关的历史画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却较为少见。为什么?课后查阅资料,查找答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导入,并整理总结与战争有关的历史画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较为少见的原因。
二、新授
18、19 世纪,画家们似乎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中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表现出更大的热情,画家们关注社会生活,从作品中表现了画家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一)欣赏感悟
多媒体放映《希奥岛的屠杀》《自由领导人民》
1. 观察(画面内容)
2. 讲解(历史史实)
3. 分析(艺术特色)
4. 看书42页小卡片知识,思考交流
① 分析浪漫主义画派。
②《希奥岛的屠杀》这幅作品在色彩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二)发展探究
多媒体放映《梅杜萨之筏》
1. 观察(画面内容)
2. 讲解(历史史实)
3. 思考交流
①请结合画面感受当时人们的心情。
②分析这幅作品在构图上的艺术特色。
(三)深入研究
多媒体放映《1808年5月3日夜间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1. 观察(画面内容)
2. 讲解(历史史实)
3. 分析(艺术特色)
4. 思考交流
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请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交流。
(四)课堂拓展
1. 《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分组赏析这幅画,并交流。
2. 你了解拿破仑吗?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不如用照相机拍摄的真实。你是怎样认为的?说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五)课后作业
选择中外宗教画名作进行对比欣赏,看看在创作目的和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异同?
历史画的赏析方法和要点
1. 了解历史史实。
2. 探讨绘画技巧。
3. 感悟画家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