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四川盆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四川盆地地形图,利用google地球描述四川盆地的位置和范围;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巴山蜀水的分布情况;通过合作学习,分析四川盆地气候湿热的特征;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
2. 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
三、教学用具:
希沃课件,google地球、学案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重庆火锅”视频。板书:四川盆地(过渡)四川盆地历史悠久,这里曾经是古代巴国和蜀国地域,被称为“巴蜀之地” 观看视频感知川菜(火锅文化)的魅力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知—巴蜀之地 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一自主学习部分。2.教师巡视,进行方法指导归纳四川盆地位置和范围:(1)地处我国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处于中纬度、属于亚热带。(2)青藏高原以东,云贵高原以北,巫山以西,大巴山和秦岭以南。包括四川省的东部和重庆市的大部分。(过渡)古人把巴国和蜀国的山水合称为“巴山蜀水”,接下来我们一起认识山水的分布情况。 1.读图,自主学习描述四川盆地的位置和范围2.利用google地球,上台描述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学生指图,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识——巴山蜀水 1. 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完成活动二。2.学生完成学案,教师巡视。归纳:地形:盆地内部多平原、低山丘陵;盆地边缘多高原、山地,地形封闭。主要河流:岷江、沱江、嘉陵江、长江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过渡)封闭的地形,发达的水系,给当地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气候。3.展示活动三,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一,归纳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4.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气候5.学生完成学案,教师巡视指导。归纳: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系发达,空气湿度大;盆地地形封闭,不利于水汽扩散,所以这里多云雾、少日照、多夜雨。北部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冬季温暖。(过渡) 1.根据材料,完成问题。活动二:自主学习材料:四川盆地地形图、水系图(1)找出主要地形区,归纳地形特征。(2)说出主要河流的名称,观察河流流向,反映地势有何特征?2.利用google地球,上台介绍地形和河流活动三:合作探究3.学生结合材料探究问题:(1)根据材料二,归纳成都日照时数有何特点?并探究原因。(2)分析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温暖的原因。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原因。 学生指图,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读图析图,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探——天府之国 1.引导学生说出火锅中的食材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归纳:物产富饶提问:分析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方法归纳: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补充: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称为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1.谈谈火锅中的食材,分享你最喜欢吃哪些食物。2.思考:从当地人的食材反映成都平原物产有何特点?合作学习:分析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的原因? 从生活的食材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品——巴蜀文化 1.播放巴蜀文化视频2.提问:你最喜欢哪种巴蜀文化? 1.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2.分享你最喜欢的巴蜀文化 认识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课堂小结 通过天府之国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加强所学知识对知识的运用。
板书设计
探—天府之国
知—巴蜀之地
四川盆地
赏—巴蜀文化
识—巴山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