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下地理 7.2.1优越的自然条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八下地理 7.2.1优越的自然条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3 19:31: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八年级下册地理 粤人2011课标版
第七章:认识区域
第二节 第一课时 《优越的自然条件》教学设计
课题 优越的自然条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自然特征。阅读长江水系图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教学重点 长江各河段的自然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教学难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取自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第二节长江流域,以长江流域为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对区域认知有整体上的了解和把握。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大河,因此,无论从自然角度还是社会经济角度,长江流域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教材在第一课时以长江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重点,将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的特征、流经的行政区和各河段的开发利用结合到长江的学习当中,并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人地协调观出发,明确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教材着重培养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进行区域认知的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分析长江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为期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读图、识图、用图的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从学生的知识储量来看,学生已对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行政区等具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学习流域的概况则相对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培养学生空间叠图的能力,将河流叠加在其它地图上,进而进行区域的了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来看,他们对于地理课程兴趣很高,可以了解世界的大河山川及风土人情,因此,大多数同学可以积极的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具备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达到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的能力。
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情景创设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角色体验
课前准备 1.收集素材:图片、地图、中华鲟的生活习性及面临的问题。2.安排学习小组提前进行本课的预习和角色的体验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PT展示谜语】“嘴巴翘,尾巴长,骨头长在脊背上,父母家在大海里,却在长江来生娃”打一动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学生进行猜谜活动】【教师总结】谜底是中华鲟,中华鲟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因为它很古老【教师总结】对,中华鲟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1.5亿年了,可谓是非常珍贵和古老。它还有一个称号,叫做“水中的游牧民族”,因为它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中华鲟在成年之后会逆流而上,回到长江上游进行产卵,因此它还有一个称号,被称为“逆流而上的勇士”。老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直提到一条江,这条江叫做长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中华鲟,一起来认识它生活的地方——长江。 学生讨论,进行猜谜活动。得出谜语。通过对中华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在认识中华鲟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展开以中华鲟为线索的学习。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首先,中华鲟说了,我出生在金沙江,听说这里并不是长江的源头,那长江的源头在哪里呢?它最终汇入了哪里呢?【学生积极回答】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教师解释易错点】为什么长江注入的不是黄海,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有一幅卫星影像图,图中的红线是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可以明显看出,长江最终注入东海。【情景创设】中华鲟说:我的家很大,意思也是,长江很长,我们可以看一下长江的地位(展示表格如下)【教师总结】可以看的出来,长江是中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可以称的上是江河中的老大,是中国第一大河。【情景创设】中华鲟说,我出生在长江的上游,在我一岁生日的时候,我已经来到了下游,那长江的上中下游是如何区分的呢?【学生自主学习】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并在准备好的白纸上画出长江干流,及其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并寻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贴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教师总结并评价学生活动】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情景创设】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华鲟进行上游之旅。下面是中华鲟在旅行过程中的见闻,请同学们读图,完成填空。【学生讨论完成】 我从青海省玉树出发,这里海拔很高,属于____________(地形区),温度比较低,因为这里位于_____________(温度带);在奔跑的过程中,跨越了一、二阶梯分界线_______山脉,来到了____________(地形区),气温渐渐升高,这里开始属于_________(温度带),我也以很快的速度跨过半湿润区,来到了________(干湿区),旅途中还经过了虎跳峡,真的是惊险刺激。 我继续一路狂奔,来到______盆地,好不容易喘口气,又不得不奔驰在长江三峡里,在_______(城市)结束了上游的旅行。【教师总结并评价】【情景创设】在我的上游之旅中,经过了很多岔路口,听我的小伙伴们说,那些是长江支流汇入的地方,那上游有哪些支流呢?【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长江上游支流,并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贴出支流。【教师总结并引申】在重庆至宜昌河段放大,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图: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白帝城,从而想起一首古诗:【学生回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教师总结】这也证明,长江上游落差很大。【情景创设】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华鲟来到中游。看看它中游的见闻。并进行讨论、填空。 我的中游之行开始于_______(城市),河流流速明显减慢,是因为我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这里气候适宜,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但是我越走越郁闷,这里河道__________,把我撞的伤痕累累,导致泥沙淤积,水流_______。 当然,让我开心的是,我遇到了来自支流的小伙伴们,这些支流有____________________,沿途还幸运的遇到了两个湖泊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湖还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呢,该湖从_______(城市)汇入长江,我的中游之行也止步于此。【教师总结并提问】为什么中游已经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了,中华鲟还郁闷呢?(展示图片如下)【学生回答】因为这里蜿蜒曲折。【学生活动】在纸上画出中游支流,小组讨论并并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贴出支流。【情景创设】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华鲟来到下游。看看它下游的见闻。并进行讨论、填空。 我从湖口出发,继续游走在富饶的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由于这里属于______________气候,以及_______(干湿区),降水量______,长江变的越来越宽,水流________,江阔水深,在江苏省我还有幸见到了________运河,最终我来到了目的地_____海,见到了我的哥哥姐姐,长江之旅结束啦!【教师总结并评价】在下游要注意,长江穿过了一条人工运河,是京杭运河,请在图上标出。【情景创设】在中华鲟的长江之旅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它说: 我的爸爸妈妈在送我到达东海后,会在7、8月份重新返回长江上游产卵,但是最近几年,他们遇到了如下图的场景。【教师提问】在长江上游我们看到了很多水电站,它往往分布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地方,请看:(叠加水电站分布图和中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教师提问】水电站的分布可以说明,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水能资源丰富【举例】我们这里主要掌握两个水电站,三峡和葛洲坝,我们以三峡为例,大家谈一谈三峡大坝的用途?【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防洪:其巨大的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使下游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发电: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从其发电量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可以为全国提供大量的水能,被称为“水能宝库”。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三峡建成后,万吨级轮船可以直接从上海到达重庆,并且宜宾一下四季通航,长江将沿海和内陆联系在一起,上海又将沿海和全球联系在一起,交通极为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创设情境】中华鲟最近很苦恼,它说:水利工程确实为你们人类带来了好处,但是我们却无法再做“逆流而上的勇士”,也意味着无法再正常产卵,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小组合作讨论】对于水坝造成的中华鲟无法正常产卵问题,你能否想一些办法?【学生积极发言】【教师总结】1.全江禁捕中华鲟,将其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2.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3.开展保护中华鲟的宣传教育活动。【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阅读课本P42图7.19,找出金沙江、长江的发源地及其注入的海洋。学生阅读表格,完成长江地位的学习。学生自主画图,建立区域认知,动手画图的过程中找到长江流域重要的分界点。学生根据长江流域图,完成填空,以中华鲟第一口吻,完成上游学习。学生自主讨论并派代表上台贴出支流,培养学生地图认知能力。引入古诗,从古诗中学习地理,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地理。并在古诗中理解长江上游水文特征。学生根据长江流域图,完成填空,以中华鲟第一口吻,完成中游学习。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中游的水文特征进行直观的认知。学生自主讨论并派代表上台贴出支流,培养学生地图认知能力。学生根据长江流域图,完成填空,以中华鲟第一口吻,完成中游学习。提出中华鲟遇到的困惑,并引发学生思考,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并进行讨论。叠加水电站分布图和中国地势阶梯分界线,培养学生用图能力。小组讨论,完成水电站功能的学习。读图理解黄金水道称号的缘由。通过航运图和铁路线的分析,理解长江各河段的开发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应对中华鲟无法正常产卵的问题? 目标引领,高效学习,进行读图析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析表格的能力,落实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析图能力,加强区域认知情景创设下,激发学生流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讨论,交换意见,加强对于长江上游特征的学习认知。将地理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渗透在古诗中,提升学习兴趣。情景创设下,激发学生流域学习的积极性。直观感受中游的蜿蜒曲折,加强对于中游水文特征的认知和感受。小组讨论,交换意见,加强对于长江中游游支流的学习认知。情景创设下,激发学生流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具有人地协调观的认知,通过展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交集,来进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培养。叠图分析,渗透空间思维。以三峡为例,小组合作完成水电站的学习,进行综合思维的培养由图析因果,培养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讨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渗透人地协调的学科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中华鲟的长江之旅为线索,创设课堂情景,进行情景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中华鲟在长江的所见所闻,及其遇到的问题,解决课堂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热情高涨,尤其是对于中华鲟的所见所闻,以及中华鲟遇到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普遍很高,都认真参与,积极动脑动手。2.本课对于人地协调观的渗透设计较好,以中华鲟被水坝阻挡,无法正常产卵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进行经济开发的同时不能忘记保护生态环境。3.本课全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绘画长江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能力,并主动进行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较好的完成重难点的目标。不足:学情分析不够充分,八年级学生对于经济开发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增加这一环节的引导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