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2.2氧气 教案(表格型)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 2.2氧气 教案(表格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24 07:0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氧气》教学设计
在教材中地位及作用 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探究,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2、通过对氧气的认识,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2、激发学习兴趣
重难点 重点 氧气化学性质
难点 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总结。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在知识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等性质,针对于氧气的具体作用即氧气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只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看,已具备了理性判断分析能力,并且对于氧气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但又显得神秘的物质,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法 实验探究法互动式教学法
学法 合作学习
教学用品 集气瓶、玻璃片、燃烧匙、药匙、镊子、烧杯硫粉、木炭、氧气、木条
教 学 过 程
【引入】【过渡】【板书】【过渡】【板书】【过渡】【板书】【展示图片】【过渡】【总结】【过渡】【总结】【过渡】【总结】【过渡】【总结】【展示图片】【提问】【总结】【提问】【总结】【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过渡】【板书】【过渡】【演示实验】【总结】【演示实验】【总结】【对比总结】【提问】【总结】【小结】【知识回顾】【结语】 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都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 (猜一种物质) ,通过视频得出答案为氧气。从而引入本课的课题。通过视频以及生活经验,可以知道氧气与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存都息息相关。今天,一起来探究氧气的性质。课题2 氧气氧气用化学式怎么表示 O2提到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观察氧气,闻一闻味道,得出氧气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什么氧气要正放?密度略大于空气氧气是否易溶于水?若极易溶于水,地球上人类不能生存。若不溶于水,水中鱼不能生存。正常条件下,1L水可以溶解30mL氧气,这个溶解度界定为“不易”。氧气不易溶于水。氧气有三态变化。-183℃为淡蓝色液体, -218 ℃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在哪儿见过蓝色钢瓶?钢瓶中装有什么物质?在加压的条件下,将液氧装入蓝色钢瓶。如何确定这瓶氧气就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验证面前的气体为氧气。确定了气体为氧气,接下来用几种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观察要点:①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②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点③反应条件及现象描述,生成物的状态及检验。硫与氧气的反应思考: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想一想,作用是什么?硫燃烧时的现象:在空气中:淡黄色固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淡黄色固体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 二氧化硫符号表达式为:S+O2 SO2 实验前放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硫,减少污染空气。木炭与氧气的反应木炭燃烧时的现象:在空气中:黑色固体燃烧, 发出红光,放热。在氧气中:黑色固体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C+O2 CO2 比较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不同点: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硫淡蓝色火焰蓝紫色火焰木炭红光白光为什么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183℃为淡蓝色液体,-218℃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化性 (1)检验方法:将带火星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2)硫与氧气的反应(3)碳与氧气的反应希望你们乘着这艘载满氧气的帆船,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题是本单元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学生理解容易但不能灵活运用,实验很有趣,但学生在实验后似乎收获很少,以后教学中可以先讲后做,再讲,最后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巩固。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