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水的净化
【设计思想】
课堂教学是师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如何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满足学习的愿望,体验学习的乐趣,理解学习的意义,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本节课设计的宗旨。
从课的开始我通过鲁滨逊如何得到洁净的饮用水引入课题,很快地把学生的兴奋点指向水的净化方法上来。结合生活实际,比如用漏勺将煮熟的饺子从水中捞起、茶杯滤网过滤茶叶、淘米、用纱布过滤豆浆、水井的结构图等,让学生感悟如何将固体和液体分开。通过蔡伦造纸的视频,使学生了解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掌握了过滤的方法,从而体现学习化学的生活化和趣味化。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及教师的过滤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小组思考、讨论、合作和交流完成明矾的净水、过滤、活性炭的吸附等活动探究,了解过滤的原理,初步学会过滤的基本操作。然后就如何除去水中的色素和气味等可溶性杂质,教师设计了一套简易活性炭净水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进而让学生认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从而了解市场一些净水器的原理。并告诉学生要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还需要投药消毒。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净化水的方法,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水处理的。最后布置学生利用家庭中的一些用品自制“简易净水器”,从而巩固和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2、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3、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1、过滤实验操作的原理。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教学流程示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展示最简单净水方法:静置沉淀
通过悬浮杂质不能自然沉降,完成活动探究一:明矾的净水作用
通过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完成活动探究二:过滤的操作
通过过滤不能除去滤液中的颜色和气味,完成活动探究三:活性炭的吸附实验
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课堂小结
小小设计师
练习反馈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课 1、陈述:通过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泥水,他是如何得到洁净的饮用水? 听课 从鲁滨逊如何得到洁净的饮用水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2 水的净化 听课
3、分析:自然界的河水:不溶性的杂质:浑浊可溶性杂质:颜色、气味还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提问:想一想:如何对水进行净化? 回答:浑浊是因为含有不溶性的杂质,可溶性杂质:颜色、气味
二、水的净化 1、引导观察:同学们,请注意观察,这杯污浊的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总结:把浑浊河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底部有沉淀,上面的水变得相对澄清,这种净水方法称为静置沉淀法。板书:一、净化水的方法1、沉淀法 (1)静置沉淀法 回答:烧杯底有些固体颗粒。上层水更清澈,下层水较污浊。 让学生观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析:密度与水相近的悬浮杂质不能自然沉降。提问:怎样除去悬浮在水中的杂质? 回答:静置的时间长一些。(或加入净水的物质) 让学生观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陈述:可以在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明矾是如何净水的呢? 听课 增加学生对明矾净水作用的直观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4-1: 4、实验4-1:明矾的净水作用①向Ⅱ号烧杯浑浊的天然水中加入一药匙明矾粉末;②搅拌溶解后,静置,再与Ⅰ号烧杯中天然水比较清澈程度。 学生分小组实验、观察记录现象。交流评价。
5、陈述:悬浮物沉到底部,水变得更加澄清。总结:明矾的净水原理: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达到净水目的,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沉淀法。板书:(2)吸附沉淀法 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沉降杂质。 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结论的填写。 培养良好的实验记录的习惯。
6、思考:如何把烧杯中的液体和固态分开?请大家举出生活、生产中把固态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回答: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展示:用漏勺煮熟的饺子从水中捞起、淘米、用纱布过滤豆浆,都是将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播放视频:蔡伦造纸的视频,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掌握了过滤的方法。引导: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 回答:用过滤的方法。
实验4-2: 8、实验4-2:过滤⑴过滤需要哪些仪器?⑵过滤器的制作:⑶取Ⅱ号烧杯中约1/2水进行过滤,将滤液与Ⅱ号烧杯中未过滤的水比较清澈程度。 播放过滤的视频 分小组做过滤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 学生评价交流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10、总结: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二低、三靠”板书:2、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过滤操作要领: “一贴、二低、三靠” 认真听教师讲解、完成实验结论的填写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11、化学与生活:过滤在生活中的应用:水井结构图的分析 学生讨论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与探究 12、活动与探究:活性炭的吸附作用①观察过滤得到的滤液的颜色和气味,再缓缓倒入装有活性炭的仪器中;②观察承接仪器中的水的颜色,并闻一闻气味。 分小组做实验,记录实验现象交流评价 增强学生对活性炭吸附作用的感官认识
13、活性炭为什么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展示:活性炭的结构图。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活性炭不仅可以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利用它的强吸附性,吸附可溶性杂质(色素),除去臭味。板书:3、吸附活性炭:吸附部分可溶性杂质(色素) 除去臭味 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知道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由结构决定的。
14、化学与生活:活性炭吸附有害气体:防毒面具、活性炭口罩化学与生活:活性炭吸附部分可溶于水杂质:家用净水器 学生讨论 化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知道化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15、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请同学们观看参观自来水厂视频。 阅读教材,讨论分析。回答: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 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三、课堂小结 补充讲解:这里用的絮凝剂的作用和明矾相同。在消毒灭菌时,主要是往水中通入适量的氯气,这样千家万户就可以使用较纯净、安全的自来水了。净化水的方法 听讲、思考。 扩宽知识面。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四、小小设计师 净水的方法的流程设计了一组题目 学生设计作答 对整堂课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五、练习反馈 ①考察过滤的操作:②净化家乡大纵湖水为例,设计净化水的方法。 学生作答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一想:鲁滨逊用自制的过滤柱过滤泥水,然后把已经过滤的水煮沸。为什么要煮沸 听教师讲解、思考。 引起对下节课学习的欲望。
六、布置作业 自制简易净水器利用提供的物品:带导管的饮料瓶、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细沙、石子等设计一个净水器,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饮料瓶中天然水倒入净水器中,用烧杯接受净化后的水。 巩固和整合本节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播放盐城自然水域美景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1. 课题引入
本节课首先从《鲁宾逊漂流记》引入,让学生分析鲁宾逊所喝的泥塘中的水,从可溶性杂质,如颜色、气味,不溶性杂质、细菌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怎样才能帮助鲁宾逊将泥塘中的水变成洁净的饮用水呢 如何对水进行净化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滤纸与一般的纸有何不同,选用实验室中仪器进行自主探究过滤操作。在整个自主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分工合作,兴趣盎然。我将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反思,自己教育自己,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设计了一套简易活性炭净水器,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进而让学生认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从而了解市场一些净水器的原理。这样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将抽象问题形象化。
3.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喝的水是什么水?学生回答是自来水。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河水和湖水的?学生自学释疑通过看书了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同时播放课件作辅助——把学生置于自来水厂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探究水的净化方法的欲望。
4.学即为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寻找代用品制作简易净水器,培养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
引导学生课后开展探究式学习,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多做社会调查,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