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17 16: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第二章复习
对环境的察觉对环境的察觉感觉世界声音光声音的发生:声音的传播 乐音的特征 :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振动条件形式:速度音调、响度、音色反射定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凸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声波五 官感 觉感 觉 的 形 成感觉的特点皮肤:鼻:舌:眼:耳:触觉、痛觉、冷热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大脑味蕾味神经听神经视神经耳蜗视网膜大脑大脑大脑感受器神经大脑指尖的触觉最敏感适应性酸、甜、苦、咸的敏感部位不同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1.下列感受器中不能称为感觉器官的是( )
A 眼 B 耳 C 鼻 D 感觉神经神经末梢
2.在成语“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_________来感知象的形状,形成的部位是在_________。D 触觉大脑皮层3、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中是用听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深化理解]A 4、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于__________, 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米/秒。
在同种物质时,声音的传播快慢与 有关。
你看过会跳舞的烛焰?说明了声音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的应用:振动介质340温度声波
(1)超声波粉体内结石
(2)探测海水深度5、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上去做,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6、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相隔不远相对放置,当敲响右边音叉后,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如把此装置放入一密闭的钟罩内并抽尽罩内空气,再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 振动(填“能”或“不能”),这是为 。发声物体正在振动音叉在振动,但听不到音叉发出声音不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1.我们往往根据说话人的声音就能判断是谁在讲话,这是根据以下某个特征来判断的,它是( )
A.振幅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2、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都有可能[深化理解]B A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我们在城市绿化植树,从减弱噪声角度分析,其作用是 (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阻止噪声的发生B 控制噪声的措施:(1)在声源处减弱;如,城市禁鸣喇叭(2)在传播途径减弱;如:安装隔音屏或安放吸声设备(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罩,戴头盔,捂住耳朵
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是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cai红


绿


紫色光结论一: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 . 的颜色。
  有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
结论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的色光。相同不同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本身相同颜色的光,而其它颜色的光都被它吸收。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1、阳光下盛开着一朵鲜红的月季花,你看到的月季花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 )
A、月季花瓣能发出红光
B、月季花瓣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
C、月季花瓣能吸收阳光中的红光
D、月季花瓣能把各色光变为红光
2、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红纸是什么颜色?让红光照射在绿纸上又会呈什么颜色?( )
A.红、绿 B.蓝、绿
C.黑、红 D.黑、黑B D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 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2)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种均匀3×108m/s立竿见影、日月食、排直队、激光准直、
射击瞄准、小孔成像(3)光线:人为想象的能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
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实际不存在。二、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1、当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到另一种物 质的表面上时,光会 , 又 到原先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 光的反射。改变传播方向返回“一点两角三线”2、一点: (入射点) 两角: 或 (入射角) 或 (反射角) 三线: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法线)O∠α∠β∠AON∠BONAOOBON我注意到……
1、入射点也是 ;
2、入射角和反射角是相应光线和
的夹角;而不是和镜面
的夹角;反射点法 线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共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
居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居等角我还发现……
1、法线总和镜面 ;
2、法线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的夹角;
3、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法线三者 。垂 直平 分重 合1、小明利用光具盘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让一束白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多次改变光的入射方向,测得如下数据: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在平面镜上贴上绿色的玻璃纸,则看到反射光的颜色是: 色。反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绿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反射面通常 ;2.反射光线一般较集中,在某些区域的观察者有“刺眼”感觉;光滑平整漫反射1.反射面通常 ;2.反射光线一般较分散杂乱,各个位置的观察者都可以看到较柔和光线;粗糙不平注意:
漫反射光线通常总能进入人眼;
镜面反射光线不一定能进入人眼;
所以,有时发生漫反射的反射面
更亮1、光线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大小是 ,反射角大小是 。2、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角的大小是 ,反射光线的方向是
。 60°0°垂直于镜面 60°3、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的,其优点在在于:一是利用
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漫反射所有4、如图,早晨太阳光斜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40°,则此时入射角大小为 ,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不断
(“增大/减小/不变”); 70°减小5.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日食、月食的形成
B. 湖面上映出树的倒影
C.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变弯了
D. 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B平面镜 生活中的镜子、玻璃、光亮的地板、平静的水面等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成平面镜?平面镜的两个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3)像和物的大小 。 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像与物体以镜面为对称轴。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虚 相等相等2、图1是一台钟在竖直墙壁上的镜子里的时刻,那么这台钟的实际时刻是 。1、一个1.6米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像与他的距离是( )米。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将( ),像的大小将( ),像高是( )。4减小不变1.6米10点35分3、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图中A是 (填 器材名称),
2)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其透明
特点,便于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那么对实验产生什
么影响? 。玻璃板找到像的位置蜡烛F和像不能完全重合蜡烛E蜡烛F 4 )选取两端完全相同蜡烛目的是 。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三、光的折射一点—入射点: ;
一面—界 面: ;
三角—入射角: ;
反射角: ;
折射角: ;
四线—入射光线: ;
反射光线: ;
折射光线: ;
法 线: 。一、“一点一面,三角四线”OABCMNPQ空气水O∠BOMPQ∠AOMAOOBOC∠CONMN二、“共面、分居、不等角、特例”OABCMNPQ光的折射规律:
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法线在 ;
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位于 ;空气水同一平面上法线两侧光的折射规律:
不等角—
⑴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即折射光线 法线;
⑵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即折射光线 法线;空气水水空气小于大于靠近偏离光的折射规律:
特例—
光垂直入射时,将继续前行;此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
同一直线上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1、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比实际的要 。2、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的要 。 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浅一些高一些池水变浅了,为什么?思考三、反射和折射对比表1、如右图,光线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
MN⊥M′N′,∠1=∠2,则图中法线是 ,
入射光线是 ,如果∠AOC=60°,
∠BOC=100°,则折射角为 度,
界面的 边是空气。 MN50AO左① 此区间
无光线② 斜对角必为
反射光线③由∠1=∠2得出
AO和OC关于MN对称
MN必为法线,
AO为入射光线② 得出∠3
(即反射角)
为30°① 此角为60°③ 此角为100°
其中∠2=60°④ 求出
此角
为40°⑤ 最终得
折射角
为50°2.小红在小河边看到“鱼在白云中游”,
她看到的
A.鱼是实像,白云是虚像  
B.鱼、白云都是虚像
C.鱼是虚像,白云是实像
D.鱼、白云都是实像 B3.当阳光射入水中时,下列一定会发生
变化的是
A.方向 B.速度
C.方向和速度 D.光的颜色B4. 诗文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
“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 现象;
“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 现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说的是光的
现象。 折射直线传播反射5、以下光学现象与所学的知识对应关系,
正确的是
A.水中望月——光的折射         
B.放映电影的幕布——利用光的镜面反射
C.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D.盛有水的水池,池底好像变浅——平面镜成像C6、如左下图所示,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那么图中界面是_________,法线是___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___。7、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的诗句:如“潭
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
说的是光的 现象。MNM’N’∠COMOB∠ NOA折射反射9、完成右边的光路图
(水槽底部放一平面镜,空气和水界面处
不必画反射光线)认一认: 其中属于凸透镜 ;
属于凹透镜 ;(1)(2)(3)(4)(1)(4)(2)(3).F(焦点)




质【实验】把平行光分别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
凸透镜:对所有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光会聚到实焦点
凹透镜:对所有光线行有发散的作用,平行光线经凹透镜
折射后发散射出,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于虚焦点
FF①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凸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F★:F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折射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聚于焦点2)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1、完成光路图凸透镜成像1、如何简单的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当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实像后,再把物距或像距除以2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三者的
中心处于 ,其目的是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 2f>u>fuv>f 倒立放大 实像 v>2f 倒立等大实像 v=2f u=2f正立 放大 虚像如照相机如幻灯机如放大镜u=f不 成 像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句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1、在进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6厘米处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f为( )厘米。
A.10 B.13 C.26 D.52
2.在进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的焦距f为10厘米,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14厘米处时,在右侧的光屏可得到(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BA6、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实像可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而虚像不是
B4 、放映幻灯时,要在屏幕上得到字母F,则放入的幻灯片应是 ( )5、右图是物体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所成的像(
相对于放在投影仪上的投影片来说)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 BB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 )B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的等大的烛焰的像,据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_ cm。
(2)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可发现光屏上清晰的像逐渐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像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倒立”或 “正立”;“放大”或“缩 小”;“实像”或“虚像”)。
12.5变小倒立缩小的实像1. 成实像时,若物距>像距,则物>像;
物距=像距,则物=像;
物距<像距,则物<像;
2. 对凸透镜成像:实像必倒立,倒立必实像;
虚像必正立,正立必虚像;
物像在凸透镜异侧,必为倒立实像,
成倒立实像;物像必在凸透镜异侧;
物像在凸透镜同侧,必为正立虚像,
成正立虚像;物像必在凸透镜同侧;
实像必可呈现在光屏;能呈现在光屏必为实像近视和远视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矫正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远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矫正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DB3、眼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 )
A、玻璃体 B、晶状体 C、视网膜 D、瞳孔4 、中午阳光灿烂,当你从教室内走向操场时,你的 瞳孔变化情况是 ( )
A、变大 B、缩小 C、不变 D、无法判定DB五 官感 觉感 觉 的 形 成感觉的特点皮肤:鼻:舌:眼:耳:触觉、痛觉、冷热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大脑皮层味蕾味神经听神经视神经耳蜗视网膜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感受器神经大脑皮层指尖的触觉最敏感适应性酸、甜、苦、咸的敏感部位不同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u>2f 像、物异侧 f< v <2f 缩小倒立实像 在胶片上感光f像、物异侧
v>2f 放大倒立实像 在屏幕上成像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