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科学第一单元高难度练习卷
一、单选题
1.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盐酸并不会产生气体,原因是先发生如下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当加入一定量盐酸时,才会产生气体。某锥形瓶内盛有100g碳酸钠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溶液,产生的气体质量 m1与加入的盐酸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至A点时,锥形瓶内的溶质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钠
B.b的数值为100g
C.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
D.反应至B点时,产生的气体质风为2.2g
2.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相关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如乙图所示。将烧杯乙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
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D.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甲图中向两试管中加入的FeSO4溶液和稀疏酸的质量之和
3.下列图象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 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
D.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4.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中所示(已知甲、丙两种物质的式量比为1: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 39 23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待测值为18
C.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3:1
D.甲、丙两种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5.某混合溶液中含有 HCl、MgCl2、AlCl3,为确定各物质的含量,现取该溶液 100g,向其中逐渐加入NaOH,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A段发生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
B.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2和NaCl
C.MgCl2、AlCl3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比为1:1
D.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9.5%
6.小陈向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铁粉,测得烧杯中溶液质量随加入铁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点a时的溶液中暂无金属铜生成
B.当加入铁粉质量为m1时,溶液变为无色透明
C.点b时过滤出烧杯中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后会产生气泡
D.若纵坐标表示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所得图像不变
7.一个烧杯中盛放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铜,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中无固体残留,再向烧杯中加入14g铁粉,充分反应后,将烧杯中物质进行过滤,经洗涤干燥后称得滤渣质量为m,忽略外界环境和实验操作等因素对滤渣质量称量的影响,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m 可能大于 16g
B.若 m=14g,则反应产物中一定有氢气
C.若 m=14g,滤渣中一定不含铁
D.若 m=16g,则过滤所得的滤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
8.下列图像符合描述情况的是( )
A.①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进行,MnO2质量发生的变化
B.②表示: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并向a试管中放人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
C.③表示:用KMnO4制取氧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变化情况
D.④表示: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的变化情况
9.实验室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 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5.8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d三点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小
B.图中ab间任一点(不含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C.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
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5.8-x)g
10.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图冰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仍从外界吸收热量
B.切断图乙中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但能够产生感觉
C.丙图中烧瓶装入等量煤油,RA<RB,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D.丁图将酒精与水各 10 克混合得到 20 克溶液,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2.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 D.甲
13.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加溶液质量为M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m3的值为21.6
D.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14.某锥形瓶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5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瓶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的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中溶液质量为100g
B.反应至C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14.2g
C.若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D.整个过程溶液中氢元素质量的变化大致与溶液质量变化一致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②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16.将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M克,同时放入 50 克、质量分数为 6.8%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现进行如下操作,请根据现象回答。
(1)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则滤渣中肯定含有 。
(2)向滤液里滴加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M取值范围是 。
17.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氯化钡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E,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表(微溶物视为可溶物):
实验 A+B A+C A+D B+C
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1)写出溶液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9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为 (写最简比)。
三、实验探究题
18.小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铁、氧化铁也可用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他和同学利用实验室药品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1)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试管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将 ,木条复燃;b试管无明显现象。
(2)小乐认为根据实验一即可证明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小李同学认为要证明FeCl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补充实验证明反应前后FeCl3的化学性质和质量都没有改变,于是他取反应后的溶液设计了如下实验二:
①写出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②操作①的内容: 、洗涤和烘干。
③如果m1= ,证明氯化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19.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小明为检验该气体的组成并用该气体测量某氧化铜样品(含少量铜)中CuO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1)实验时先通气后加热原因是 。
(2)虚框内有下列装置,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 (填序号)。
实验前,先依次称量氧化铜样品和装置Ⅳ的质量,分别记为m1和m2。待CuO样品完全反应后,冷却,再依次称量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和装置Ⅳ的质量,分别记为m3和m4。
(3)能判断原气体中只含有CO的依据是 。
(4)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
20.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一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于是她对反应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0g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并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
(1)实验装置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 (选填“①”“②”或“③”)处;在加热氧化铜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其目的是 。
(2)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结果如图乙所示。为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尽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 。
(3)小乐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提出如下假设:经历2CuO+H2 Cu2O+H2O,H2+Cu2O==2Cu+H2O两个反应,且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同时进行。试根据图乙所示的探究结果计算分析,假设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 。
四、解答题
21. 2020年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使得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又成了热门话题.常见的消毒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CH3COOOH)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CH3COOH)溶液等,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2)要配制 2%的双氧水溶液, 已经有 4%的双氧水溶液 100g,所需水的质量为 ;
(3)某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和水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是 1:40, 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约为 ;
A.3% B.4% C.5% D.10%
(4)用100g某醋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并将所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过足量NaOH浓溶液,测得NaOH浓溶液增重4.4g,则请你帮他算出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2.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质量均为m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25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反应。
(1)由于金属的量不确定,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有多种可能(不考虑镁与水的反应),如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且都小于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表示为Na>Mg=Zn。请按以上表示,写出所有可能情况。
(2)试确定,当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为Na>Mg=Zn时,m的取值范围 。
(3)m=4.6时,Zn与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与金属质量(m)的关系如下图。请在图中再画出钠和镁二种金属分别与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与金属质量(m)的关系图线。(在图线上用元素符号注明)
23.烧杯中装有50克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将200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分5次加入烧杯中,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1 2 3 4 5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0 2.45 7.35 9.8 9.8
(1)若小科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出的氯化铜的含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原来混合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3)图甲表示混合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数量,请在图乙虚线框画出第-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
24.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与CaCl2反应”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氯化钙的质量/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碳酸钙的质量/g
1 1.11 80 1
2 2.22 80 2
3 4.44 80 4
4 6.66 100 5
5 11.1 160 X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哪几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 (填序号)。
(2)表中X的值是 。
(3)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将5次实验后所有物质混合,再加 (答氯化钙或碳酸钠溶液多少克)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中只有氯化钠。
25.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Fe3O4是由 Fe2+、Fe3+和O2-按1 :2: 4的个数比构成的。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
(1)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这不仅利用了Fe3O4有磁性,还利用了Fe3O4是 色。
(2)在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求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多少克?
(3)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e (OH)2+O2+2H2O=4Fe(OH)3,该反应中其原子失去电子的元素是 。已知第④步反应中铁的化合价保持不变,要确保反应最终完全生成Fe3O4,第③步要控制通入的O2量,反应后使Fe(OH)2和生成的Fe(OH)3的质量比等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A、反应至A点时,碳酸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锥形瓶内的溶质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钠 ,不符合题意;
B、由题中信息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盐酸的质量为100g,即b的数值为100g ,不符合题意;
C、设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HCl=NaHCO3+NaCl
106 36.5
100gx 60g× 3.65%
106:36.5=100gx: 60g× 3.65%
x=6.36%,不符合题意;
D、反应至B点时,设产生的气体质量为y
2HCl ----CO2
73 44
100g× 3.65% y
73:44=100g× 3.65%:y
y=2.2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锌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铁和锌能与硫酸铜反应、铜离子溶液呈蓝色,亚铁离子溶液呈浅绿色及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分析。
【解答】A、滤渣最多有锌、铁、氧化铜、铜四种,不符合题意;
B、 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不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即铁元素存在于铁单质中,而硫酸与铁不能共存,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锌一种 ,不符合题意;
C、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则滤渣中一定不能有铁和锌,可能有铜和氧化铜两种物质 ,符合题意;
D、由总的反应可知,反应前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锌秘氧化铜发生反应时都会使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滤液的质量不会小于甲图中向两试管中加入的FeSO4溶液和稀疏酸的质量之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向pH=3的溶液中加水,pH会上升,但不会超过7 ,不符合题意;
B、 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氢气质量会随反应的发生不断增加至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 向H2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待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 ,所以沉淀需加入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增加,符合题意;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固体质量在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时减少,但反应结束后因氧化钙也是固体,不会降至0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由此确定待测的质量,再依据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参加反应和生成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则为生成物,增加多少生成多少,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多少反应多少,反应后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
【解答】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值为2+8+30+50-20-39-23=8,甲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丙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该反应为丁甲+丙,为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待测值为8,不符合题意;
C、 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50-23):(39-30)=3:1 ,符合题意;
D、 甲、丙两种物质的式量比为1:1 ,则甲、丙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向含有 HCl、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镁和氯化铝反应,结合生成沉淀及方程式计算方法分析。
【解答】A、OA段为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发生的反应为:HCl+NaOH=NaCl+H2O ,不符合题意;
B、 C点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图像,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AlO2和NaCl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产生氢氧化镁沉淀质量为5.8g,产生氢氧化铝沉淀质量为13.6-5.8=7.8g,
AlCl3+3NaOH=3NaCl+Al(OH)3↓
120 78
Al(OH)3+NaOH=NaAlO2+2H2O
78 40
MgCl2+2NaOH=2NaCl+Mg(OH)2 ↓
80 58
MgCl2比AlCl3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少,符合题意;
D、设氯化镁质量为x
MgCl2+2NaOH=2NaCl+Mg(OH)2↓
95 58
x 5.8g
95:58=x:5.8g
x=9.5g
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9.5%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分析;
B、根据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分析;
C、根据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分析;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A、 点a时溶液质量减小,即铁与硫酸铜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不符合题意;
B、 当加入铁粉质量为m1时,铁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变为浅绿色 ,不符合题意;
C、 点b时铁粉过量,过滤出烧杯中的固体含有铜和铁,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所以加入稀盐酸后会产生气泡 ,符合题意;
D、 若纵坐标表示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则物质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铁与硫酸和氯化铜能发生反应,铁与氯化铜反应固体质量增大,铁与硫酸反应固体质量减少分析。
【解答】A、由铁和铜的转化关系设14克铁粉完全反应生成铜质量为x
Fe---Cu
56 64
14g x
56:64=14g:x
x=16g,所以m最大值为16克,不符合题意;
B、若m=14g,说明铁没有完全与氯化铜反应,则硫酸有剩余,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反应产物中一定有氢气 ,符合题意;
C、 若m=14g,滤渣中可能含铁 ,不符合题意;
D、 若m=16g,说明铁完全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氯化铜可能过量,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氯化铜,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A、 用KMnO4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为生成物,随着反应进行,MnO2质量应不断增加 ,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制氧气时,是否加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所以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双氧水,并向a试管中放人催化剂后,最终产生氧气应相等 ,不符合题意;
C、 用KMnO4制取氧气时,高锰酸钾分解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会不断减少,因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仍为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后固体质量不应该为0,不符合题意;
D、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会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水垢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氢氧化镁先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A、 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不变,所以 a、b、d三点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相等 ,不符合题意;
B、ab段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图像,ab间任一点(不含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符合题意;
C、 氧化钙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71.4%,碳酸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40%,氧化镁中不含钙元素,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O、CaCO3、MgO ,不符合题意;
D、 c点碳酸钙还未分解,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酸钙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等,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4.0-x)g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A、氯酸钾在分解后会产生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会随氧气的产生而减小,但二氧化锰中氧元素质量不变,所以至反应结束后保持在一定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B、氧气为生成物,随着反应氧气质量会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固体中钾元素质量不变,但因产生氧气使得固体质量减小,所以钾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会随反应而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A:甲图冰在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但仍从外界吸收热量,正确。
B:切断图乙中的传出神经,刺激感受器,不能产生反射但能够产生感觉,正确。
C:丙图中烧瓶装入等量煤油,RA<RB,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正确。
D:10g水与10g酒精混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分析。
【解答】 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所以沉淀质量需在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才开始增加,至氯化铜完全反应后保持不变,甲正确;溶液pH从小于7增加,当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pH=7,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时保持7不变,氯化铜完全反应后再继续增加,乙错误;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水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质量除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之外,还有生成的水,当盐酸反应完全后,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生成水,水增加质量只有氢氧化钠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反应结束后增加幅度不变,丙错误;氯化铜需加入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才开始反应,氯化铜反应后才开始减小,至完全反应,丁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结合图像中溶液与固体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A、由图像可知,所加溶液质量为Mg时,铁部分反应,即剩余铁和生成Cu的质量总和为m1g ,不符合题意;
B、 bc段发生的是铁和AgNO3溶液的反应,cd段为铜与硝酸银的反应 ,不符合题意;
C、 m3的固体只有银,该银的质量即为硝酸银中银的质量,设生成银的质量为x,由铁与银的转化关系可知,
Fe--2Ag
56 216
5.6g X
56:216=5.6g:x
x=21.6g ,符合题意;
D、 e点溶液中所加硝酸银过量,溶质成分为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硫酸优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而后与碳酸钠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A.反应至B点时,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质量的损失,所以锥形瓶中溶液质量为50g+50g=100g,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Na2CO3+H2SO4═Na2SO4+H2O+CO2↑可得关系式:H2SO4~Na2SO4;
设C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H2SO4 ~ Na2SO4;
98 142
100g×9.8% x
;
解得:x=14.2g,故B正确不合题意;
C.D点表示硫酸过量,溶液显酸性,若向对应的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过程中溶液中增加的氢元素质量,全部来自稀硫酸,所以整个过程溶液中氢元素质量的变化不会有折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正确;②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与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盐酸反应结束后,再与氯化铜反应,开始产生蓝色沉淀,沉淀质量增加,至氯化铜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保持不变,正确;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则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时,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错误;④由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
HCl--NaOH
36.5 40
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pH会从小于7上升,因盐酸过量,所以溶液最终pH仍小于7,错误;
故选B。
16.【答案】(1)Zn、 Cu、Ag
(2)M≤0.64
【解析】【分析】根据锌和铜的活动性都大于银,所以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结合锌和铜分别与硝酸银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
【解答】 将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M克,同时放入 50 克、质量分数为 6.8%的硝酸银溶液中,因锌和铜的活动性都大于银,所以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
(1)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肯定含有与盐酸反应的锌,锌有剩余,则铜和银也都会被置换出来,所以滤渣成分为Zn、 Cu、Ag ;
(2) 向滤液里滴加稀盐酸,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说明硝酸银有剩余,由锌和铜与硝酸银反应的质量关系,分别设硝酸银全部与锌或铜反应时,消耗锌或铜质量为x、y
Zn-----2AgNO3 Cu-----2AgNO3
65 340 64 340
x 50g × 6.8% y 50g × 6.8%
x=0.65g y=0.64g
因硝酸银不能全部反应,则M取值范围是≤0.64g
故答案为:(1) Zn、 Cu、Ag ;(2) M≤0.64 。
17.【答案】(1)Na2CO3+Ca(OH)2=CaCO3↓+2NaOH
(2)4:21
【解析】【分析】(1)A+B产生气体,因此A、B是稀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个;A+C、A+D都产生沉淀,因此A是碳酸钠,B是稀硫酸,C、D应该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钡中的一个。 B+C产生沉淀,因此C是氯化钡,D是氢氧化钙,那么剩余的是E氢氧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现象可知,A为碳酸钠,D为氢氧化钙,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H2O+CO2的质量=10g-6.9g=3.1g;
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2×84 18+44
x 3.1g
解得:x=8.4g;
因此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10g-8.4g=1.6g;
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质量比=1.6g:8.4g=4:21。
18.【答案】(1)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FeCl3+3NaOH=3NaCl+Fe(OH)3↓;过滤;m1= +
【解析】【分析】(1)根据氧气的验证方法分析;
(2)根据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生成沉淀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氯化铁质量分析。
【解答】(1)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氧气需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复燃,证明产生氧气;
(2) ①生成红褐色沉淀是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NaOH=3NaCl+Fe(OH)3↓ ; ②操作①为过滤、洗涤和烘干; ③ 设生成m2克氢氧化铁反应的氯化铁质量为x
FeCl3+3NaOH=3NaCl+Fe(OH)3↓
162.5 107
x m2
162.5:107=x:m2
m2=
设生成m3克氯化银反应的氯化铁质量为y
FeCl3+3AgNO3=3AgCl↓+Fe(NO3)3
162.5 430.5
y m3
y=
氯化铁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则 m1= + 。
故答案为:(1)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FeCl3+3NaOH=3NaCl+Fe(OH)3↓;过滤; + 。
19.【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2)efdcb
(3)m2=m4
(4)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和CO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易发生爆炸分析;
(2)根据浓硫酸吸水,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时导管要长进短出分析;
(3)根据气体中不含氢气则反应后无水生成分析;
(4)根据固体中减少质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氢气和CO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加热易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前先通气体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2)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验证生成物质需先验证水,后验证二氧化碳,且为使药品充分接触,导管长进短出,最后收集尾气防止空气污染,所以连接顺序为aefdcb;
(3)原气体只含CO,则反应后不会生成水,m2=m4 ;
(4)反应后固体减少质量为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则氧化铜质量为 =5( m1 - m3 ),则样品中氧化铜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2) efdcb ;(3)m2=m4 ;(4) 。
20.【答案】(1)①;除去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加热条件下通入氢气足够长时间(合理即可)
(3)如果分步进行,氧化亚铜最大质量应该是0.5400g,而不是0.3218g(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要使药品充分接触及点燃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分析;
(2)根据图示中氧化亚铜质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分析;
(3)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确定分步反应时生成氧化亚铜的质量分析。
【解答】(1)为使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 实验装置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①处,因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易发生爆炸,为除去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在加热氧化铜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氢气 ;
(2)由图乙变化趋势可知,生成氧化亚铜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所以要确保反应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尽可能少, 可加热条件下通入氢气足够长时间 ;
(3)设氧化铜完全转化为氧化亚铜质量为x
2CuO+H2 Cu2O+H2O
160 144
0..6000g x
160:144=0.6000g:x
x=0.5400g
如果分步进行,氧化亚铜最大质量应该是0.5400g,而不是0.3218g ,说明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 。
故答案为:(1) ① ; 除去试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 加热条件下通入氢气足够长时间;(3) 如果分步进行,氧化亚铜最大质量应该是0.5400g,而不是0.3218g (合理即可)。
21.【答案】(1)3:2
(2)100g
(3)C
(4)解:设原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溶质醋酸的质量为x依题意可知,醋酸溶液与足量碳酸钠反应产生的CO2质量为4.4g,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 CO2↑
120 44
x 4.4g
x= =12g
∴醋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
答:原醋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2%。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由此确定过氧乙酸和醋酸分子中原子个数关系分析;
(2)根据过氧乙酸和水分子中氢原子个数关系确定过氧乙酸和水分子的个数关系,从而利用相对质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增重质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由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醋酸的质量分析。
【解答】(1) 由过氧乙酸和醋酸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一个醋酸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相同分子数的过氧乙酸和醋酸,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是3:2;
(2) 要配制2%的双氧水溶液, 已经有4%的双氧水溶液 100g,则可配制的2%的溶液质量为100g×4%2%=200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
(3) 某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和水中所含氢原子个数比是 1:40, 过氧乙酸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80,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C正确;
故答案为:(1)3:2;(2)100g;(3)C;(4)12%。
22.【答案】(1)Na>Mg>Zn Na=Mg>Zn Mg>Na>Zn
(2)m≥3.25
(3)
【解析】【分析】(1)依据钠、镁、锌三种金属同质量时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关系是镁>钠>锌,可知生成的氢气质量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与三种金属反应酸足量;②酸量恰好与锌反应,则镁锌生成的氢气量相等,但钠与水也反应会生成氢气;③酸量与锌反应后还有剩余。
(2)当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为Na>Mg=Zn时情况是Zn正好反应完或过量。
(3)根据4.6g钠镁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量找到图象的关键点,再结合(2)锌的情况绘制图象即可。
【解答】(1)钠既可以与酸反应还可以与水反应,镁、锌只与酸反应而不与水反应。质量均为m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与酸(过量)完全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g/23、mg/12、2mg/65。由此可以看出,钠、镁、锌三种金属与等量酸恰好完全反应(或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所消耗的金属质量关系为:Zn>Na>Mg,于是:
①酸过量(酸与镁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为:Mg>Na>Zn;
②钠、镁、锌均过量(或锌恰好完全反应)时,过量的钠可以水反应而产生的氢气质量最多,镁、锌产生的氢气质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Na>Mg=Zn;
③钠、镁均过量而锌不足时,产生的氢气质量的情况为:Na>Mg>Zn;
④镁过量、钠恰好与酸完全反应,而锌不足时:Na=Mg>Zn;
所有可能情况为:Na>Mg>Zn、Na=Mg>Zn、Mg>Na>Zn、Mg>Na=Zn。
(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为Na>Mg=Zn时,钠、镁、锌均应过量(或锌恰好完全反应),因此m的大小只取决于锌的质量。
设25 g 质量分数为19.6% 的稀硫酸与锌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x 25g×19.6%
65:98=χ:25 g×19.6% ;
解得:x=3.25g
则m的取值范围:m≥3.25。
(3)m=4.6 时,m>3.25.因此钠、镁、锌均过量,钠在酸消耗完后还可以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由钠决定:2Na+H2SO4=Na2SO4+H2↑, 2Na+2H2O=2NaOH+H2↑,
设钠产生的氢气质量的y
2Na ~ H2
46 2
4.6g y
46:2=4.6g:y ;
解得:y=0.2g;
镁、锌产生的氢气质量因受酸的限制而相等,由上图可知:均为0.1g。
设25 g 质量分数为19.6% 的稀硫酸与镁恰好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z,
Mg+H2SO4═ZnSO4+H2↑
24 98
x 25 g×19.6%
24:98=z:25 g×19.6%;
解得:z=1.2 g。
如下图所示:
23.【答案】(1)偏大
(2)解: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铜9.8g 氯化铜质量13.5g氯化铜质量分数27%
(3)解: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1)根据沉淀不经洗涤会附着部分溶质使质量增大分析;
(2)根据生成氢氧化铜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氯化铜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第一次中氢氧化钠只反应了一部分盐酸分析。
【解答】(1)小科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会使沉淀上附着部分溶质,使测得沉淀质量偏大,从而造成计算出的氯化铜的含量偏大;
(2)设氯化铜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 + CuCl2= 2NaCl+ Cu(OH)2↓
135 98
50gx 9.8g
x=27%;
(3) 第-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氢氧化钠与部分盐酸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溶液成分为氯化氢、氯化钠、氯化铜,氢离子减少一部分,钠离子增加,铜离子和氯离子不变,由此绘出图像如下:
故答案为:(1)偏大;(2)27%;(3)如答案图示。
24.【答案】(1)1、2
(2)8
(3)设碳酸钠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2CO3+CaCl2=2NaCl+CaCO3↓
106 100
100gx 5g
106:100=100gx:5g
x=5.3%
(4)氯化钙2.22克
【解析】【分析】由表中所给数据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分析,确定出氯化钙、碳酸钠质量与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关系,然后判断出各步实验中反应物的剩余。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前两次实验中当碳酸钠溶液质量为80克时,氯化钙质量增加,碳酸钙质量增加,说明碳酸钠溶液过量,且每1.11克氯化钙,沉淀质量增加1克,第四次氯化钙为6.66克,完全反应时产生碳酸钙质量应为6克,但实际产生5克,说明碳酸钠溶液不足,100克碳酸钠溶液产生5克碳酸钙,第三次80克碳酸钠溶液产生4克,则第三次氯化钙、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1、2次碳酸钠过量;4、5次碳酸钠不足;
(2)第5次氯化钙过量,X=8;
(3)设碳酸钠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2CO3+CaCl2=2NaCl+CaCO3↓
106 100
100gx 5g
106:100=100gx:5g
x=5.3%
(4)80克碳酸钠溶液需加入4.44克氯化钙,则第1、2次中剩余碳酸钠需加入5.55克氯化钙,第三次恰好完全反应,第4次氯化钙剩余1.11克,第5次剩余氯化钙2.22克,所以将5次实验后所有物质混合,再加2.22克氯化钙才能恰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1)1、2;(2)8;(3)5.3%;(4)氯化钙2.22克。
25.【答案】(1)黑
(2)解:设硫酸的质量为m
Fe + H2SO4 = H2 +FeSO4
56 98
280g m
解得m=490g
H2SO4%=490g/9.8%=5000g
(3)铁;90:214(或45:107)
【解析】【分析】(1)根据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分析;
(2)根据反应的铁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硫酸质量,再由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稀硫酸质量分析;
(3)根据四氧化三铁中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个数确定氢氧化亚和氢氧化铁的粒子个数,由此计算二者质量比分析。
【解答】(1) 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不仅利用了Fe3O4有磁性,还利用了Fe3O4是黑色的性质。
(3)原子失电子化合价会升高,由反应方程式中,反应前铁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为+3价,氢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氧元素反应前为0价,反应后为-2价,所以铁元素原子在反应中失电子。 Fe3O4是由 Fe2+、Fe3+和O2-按1 :2: 4的个数比构成的, Fe(OH)2和Fe(OH)3的粒子个数比为1:2,则质量比为 90:214。
故答案为:(1)黑;(2)5000g;(3)铁; 90:214(或45:107) 。
1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