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14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理解古诗词所描绘的美丽乡村景色,体会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3.诵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4.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诗词的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学生乐于积累诗词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话导入,揭示题目。
1.导入。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宋代的诗和词,共三首——《古诗词三首》(相机板书课题)。它们分别是:相机板书三首古诗词的题目。
二、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1.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人,代表作有《四时田园杂兴》《石湖词》等。▲看了这首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或想告诉别人什么?
“(其二十五)”是这首诗在诗集中的序号,《四时田园杂兴》是一本诗集,这首诗排在第25首。
(2)解诗题。 “四时”指的就是一年四季;“田园”乡村生活,即农民的劳动、生活;“杂兴”指——随兴而写的诗,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随感”,各种各样的感受。▲“四季田园杂兴”的意思是?
——农村一年四季的景色和农民的劳动、生活。
▲《四季田园杂兴》的意思是?
——记录农村一年四季的景色和农民劳动、生活的诗集。
述:范成大辞官后回到故乡,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以诗词的形式,写成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中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内容极为丰富。指课题——(其二十五),是六十首中的第二十五首。这六十首诗词,每首的题目都是——《四时田园杂兴》,括号里是篇目的序号,以表示不同的内容。
2.明诗意。
(1)解释字词。
麦花,指荞麦花,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面可食用。
日长:夏天,白天长,天黑得晚;冬天,白天短,天黑得早。“日长”即白天长。
篱落:篱笆。
惟:只有。
蛱蝶:蝴蝶。
(2)寻季节。在范成大眼中,田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能成为《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角。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诗描写的是四时中哪个季节的风景?——夏天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夏天的气息的?——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
(3) ▲读诗句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眼前浮现了乡村夏天怎样的画面?
第一句:此时此刻,美丽的乡村果园,一树树梅子成熟了,金黄金黄的;再看那杏树上,又肥又大的杏子挨挨挤挤的,田野上,一望无际的荞麦花雪白雪白的,像给大地罩上了一层白纱;再看那边,原本长势旺盛的油菜花因为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起来,但是那耀眼的金色,依然是那么迷人。
第二句: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幽静的乡村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3.悟诗情。
(1)请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中的乡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A美丽——“金黄”“雪白”写出了梅子、麦花的颜色,色彩艳丽;“肥”“稀”写出了杏子、菜花的生长状态,一荣一凋。诗人用梅子黄、杏子白、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B幽静——初夏农忙,村中白天行人少,本来很寂静。这里写“蜻蜓蛱蝶飞”,以静衬动的作用,静中有动,更显其静。
(3)小结写法:这首诗前两句抓住色彩的美,一黄一白;抓住形态的异,一肥一稀。后两句写白日的长,篱影的短;行人的少,蜓蝶的忙。
4.总结: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乡村的美丽景色和农人的忙碌,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也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
三、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过渡:接着,让我们看看宋代杨万里为我们描写的乡村生活。
1.知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代表作《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解诗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3.解释字词。
疏疏:稀疏
深: 写出了小径弯曲伸向远方,突出了乡村的宁静、朴素
新绿:树叶才长出来,突出了杨万里描写的春天乡村的勃勃生机
阴:树荫
走:跑
4.学习诗句
(1)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了哪些景物呢?——篱笆、径(小路)、刚长出新叶、儿童、黄蝶、菜花。
(2)你喜欢哪一句,多读几遍,说说读了诗句,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怎样的情景? ●第一句: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来还没有形成树荫。
小结:这一句是静态描写,通过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径、刚长出新叶的树,勾勒出一幅宁静、自然、朴素的乡村风景。
●第二句:阳光明媚,一个孩子奔跑着追捕一只黄蝴蝶,左扑没有捉到,右扑没有捉着,调皮的蝴蝶翩翩起舞,飞到金黄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小结:这一句是动态描写,写出了儿童追蝶时的快乐、有趣的场面。“急走”“寻”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3)总结写法:本诗通过对春天乡村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乡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美丽风光。
(4)感情朗读:诗人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这么活泼快乐的孩子,心情会怎样?(高兴)
朗读。让我们读出诗人高兴的心情。自读,齐读。
四、学习《清平乐 村居》
(一)导入。
过渡: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清平乐 村居》。
(1)了解词牌。古时候,人们写成一首词,会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叫作词牌。不同的词牌就如我们刚刚听到的乐曲一样表示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情境。“清平乐”就是一种词牌名,它就像我们听到的第二段音乐,柔和、舒缓。
(2)指导读题看到“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相机引背“草长莺飞二月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过渡:醉春烟,陶醉在乡村春光中。那么,清平乐村居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词,把字读正确,读响亮(相机正音:翁、媪、剥)。
2.比较诗词,了解词的特点。再读读词,说说词和我们以前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一:这首词有两个部分叫上下阕,又叫上下片,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预设二:诗的每句话字数一样,对仗工整,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词又叫长短句。
预设三:但是词和诗一样都是押韵的。
3.分男女生读上、下阕。
4.理解字词。
(1)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2)相机理解:
茅檐:茅屋的屋檐。
溪上:溪边的岸上。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媚:看这个字,女子弯弯的眉毛,老师弯着眉和你说话,你觉得?(很亲切、亲热)相媚好就是相互之间亲热地说着话。
翁媪:老翁老妇。
锄豆: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豆”是庄稼,其实是在豆田里锄草,这儿是倒装。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剥:这里的“剥”是指把莲蓬的外壳去掉,取出里面的莲子。生活中,你还知道剥什么?
(3)指名说说上下阕词的意思: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家是谁家的?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地上,剥着刚摘下来的莲蓬。
(三)想象画面,感悟词境
1.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述的画面。人们常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对应词中的每一句,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读一读,展开想像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茅舍清溪图、翁媪相媚图、大儿锄豆织笼图、小儿剥莲图……)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茅舍清溪图:感悟景美
(1)读到“青青草”,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绿草如茵)
(2) 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
(3)女同学美美地读读。
▲锄草织笼图:感悟两儿勤劳孝顺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你也来锄一锄。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诗。引背锄禾。
(2)织得怎样,用一个成语形容形容?
(3)男生读:真是“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多么勤劳的两个儿子啊,男同学一起读。
▲小儿剥莲图: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1)品词: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小儿的顽皮可爱?——
“无赖”
▲一般情况下“无赖”是指什么样的人?(不讲理,耍赖皮的人)
▲词中是这个意思嘛?(不是)从哪里知道的?——卧剥莲蓬。
(1)“卧”可能是什么姿势?(躺 趴 睡)
卧着剥莲蓬,这个“卧”字写出了小儿的什么?(天真、活泼、顽皮、淘气)。
“卧”字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又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因为只有孩子才会是这个样子。这个字用得真是妙极了。
(2)练习说话:想一想,小儿剥莲蓬时还可能怎样 (可能摇着小腿,嘴里哼着歌。可能在地上打个滚儿,玩累了还可能躺在地上睡一觉。)这样的小儿,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 (自由自在、惬意,无拘无束,悠然自得)
▲这样一个小儿,你觉得怎样?(可爱,令人喜欢、喜爱)
▲词中的“最喜”,意思理解了吗?就是——?最令人喜爱。
(3)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怎么读出来呢?
翁媪相媚图:感悟恩爱及“醉”意
(1)想象练说。这是老夫妻聊天的情景,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边看图边想象,这对老夫妻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温馨的情景啊!我们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侬侬软语传递着绵绵情意。
(3)大家说的、想的都含在一个词中,谁知道 (“相媚好”)
(4)听着他们聊天,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 感情朗读。——(幸福的老夫妻)(恩爱的老夫妻)(和和美美的老夫妻)老两口恩恩爱爱,悠闲自得,让我们也去分享他们的快乐。
(5)小结。聊着这些,看着这些,让老两口醉了,这里的“醉”仅指醉酒吗 ——这里的风景优美,这样的家庭很幸福,老两口陶醉在和美的生活中。让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入情入境地朗读这首词。
(四)走近词人,感叹词情
1.引读:“溪水村边绕”,看哪,溪上有-----,溪东是-----,溪头------。这潺潺的溪水把词中的景与人,连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2.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 ——温馨、和谐、无忧无虑、充满亲情、美好、温馨、令人向往、富有诗意、清新秀丽、和睦
3.简介词人:
(1)辛弃疾,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和苏轼并称为“苏辛”。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在战乱的年代里,他亲眼目睹了当时的人民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一生主张抗金北伐,统一中原,却遭受奸臣打击,被贬到远离战火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2)这首词就在他被贬之后写的。看着这一家五口安居乐业,词人的内心会怎样想?——词人向往这样安定的生活、渴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4.小结: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让老者有所养,勤者有所闲。你们听懂了这首清平乐,听懂了辛弃疾的声音,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吧!
5.拓展:这声音是清平的,但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一个豪放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发出更多的还是慷慨激昂的的声音,听-----(出示:破阵子)范读。“醉里挑灯看剑”六个字足以体现他一生的落寞、无奈、悲壮。
五、回归课文,深化主题
1.三首诗从哪些发面展现了纯朴的乡村生活?
(1)描绘乡村自然、朴素的风景。
(2)展现了农村人的和谐生活。
六、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田园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 清平乐·村居
宋 范成大 茅檐 溪 青青草
翁媪 相媚好
宿新市徐公店 大儿 锄 豆
宋 杨万里 中儿 织鸡笼
小儿 卧剥莲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