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 两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海上日出 两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07:2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扩、刹、镶”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正确读写 “扩大、范围”等11个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多媒体资源感受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生背诵)
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而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巴金(1904-2005)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7年留学法国,1928年年底回国。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1927年1月15日早晨,巴金同几位有志青年从上海黄浦江乘“昂热号”邮船赴法留学,2月20日到达巴黎,历时35天。在漫长的旅途中,巴金常常清晨起身凭栏观看日出。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红日喷薄而出,光芒万丈。面对大自然奇丽的景观,联想到国家和民族的不幸遭遇,巴金激动不已。他将旅途所见所闻所感记了下来,寄给两个哥哥看。后来,他把这些文稿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第23篇。
3.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分别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
出示一:一刹那间
句子: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A.词语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时间、顷刻间……)
B.“刹”还是个多音字呢?它还能读作?(shā)谁来组个词?(刹车)
出示二:分辨 辨认 辨别 争辩 辨论 狡辩
关注重点: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镶
句子: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a.把东西嵌进去。b.在外围加边。
④出示四:扩大 范围 努力 灿烂
替 紫色 不仅 重荷
A.读准字音:
“努”读“nǔ”,不要读成“lǔ”;
“荷”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hè”;还可以读作?(hé)组词?(荷花)
“仅”是前鼻音,读“jǐn”。
(2)重点词语释义。
[重荷] 过重的负荷。
[灿烂] 光彩鲜明耀眼。
(3)学生齐读。
3.交流: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
▲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预设:2-5)分别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景象?随机板书:晴天 有云
教师收: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
三、学习第一、第六自然段,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1.第一段(第1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
②“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表达了什么?(说明作者在此次旅途中不止一次看日出,也说明文章写的不仅仅是一次看日出的过程和感受。)
③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过渡:看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巴金爷爷有何感受呢
2.第三段(第6自然段):
①出示句子:“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
②理解“奇观”。
A.“奇”是什么意思?(预设:罕见的、特殊的)
B.“观”是景象的意思,“奇观”是什么意思?(师指名回答)(预设:罕见的景象)
③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预设:反问)你能换一种说法吗?(预设: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④质疑:“这”指什么?(预设:海上日出)“伟大的奇观”指什么?(雄伟、罕见而又奇特的景象)
⑤由此,你们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师:作者把海上日出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到底“奇”在哪里,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深入研究。(板书:伟大的奇观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抽学生认读,全班齐读。
重荷 重围 红霞 一刹那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预设:作者描写了天气晴朗时海上日出的景象,在2-3自然段;还描写了有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在4-5自然段。(相机板书:晴天 有云)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巴金先生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是——
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二、品读课文, 感悟“奇观”。
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板书:伟大的奇观 ?)
预设一:“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天空中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感到这是伟大的奇观。
(1)出示: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指名读句子。
(2)与原文对照,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少了“转眼间”和“慢慢地”)
(3)少了这两个词行不行?为什么?(生自由交流)
示例:“转眼间”写出了日出前天空颜色变化的速度快,“慢慢地”是指红霞扩散的速度慢。
▲转眼间便有了变化,且颜色变化得这么迅速,想一下此刻的作者是一种什么状态?——惊喜
(4)师指导朗读:既然颜色的变化有快有慢,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速度也应该是有变化的,前面舒缓,后面稍快,快中透出惊喜。(师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师相机评价)
(5)想象画面。师:透过文字,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生合作交流)
示例:那浅蓝的天空和慢慢扩大的红霞,让我感到这时的天空就好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6)师小结写法: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作者抓住了天空颜色和光线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7)引读: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以及那越来越亮的光,我知道——生: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通过“不转眼”你能体会到什么?(预设:作者期待、盼望的心情, 生怕错过日出的任何一个时刻。)
小结:是啊,此时,我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日出。
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预设二:“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我从太阳的颜色感受到它是伟大的奇观,非常红,却没有亮光,非常奇特。
师:知道为什么吗 这里面是有科学道理的。太阳刚升起时,并不是没有亮光,是七色的,只不过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光透不出来,只有红光的穿透性最强,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红色。
上文说“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下文说果然升起来了,“果然”一词是对上文的?——照应。
过渡:还从哪里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预设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这句话中“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从海面冉冉升起的过程,非常奇特。
(1)从这句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①从“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可以看出太阳上升得很艰难、很吃力。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上升得很慢,似乎很不容易。让我感到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的背包在爬山的人,虽然很吃力,但仍坚持不懈地往上爬。
③从“冲破了、跳出了”我感受到太阳势不可当的气势,也读出了作者见到日出时那种喜悦的心情。
(2)师收拢: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但使语言更优美,而且更生动地描绘出太阳冲破重重阻力,坚持不懈,艰难上升的情景。太阳此时在作者眼中红得非常可爱,红得与众不同,红得出奇!难怪作者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3)朗读指导:作者用“可爱”一词形容,你看出此刻作者的感情吗?——喜爱。让我们一起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作者的心情!
过渡:同学们,你们还从哪里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预设四:“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奇在哪里?——由“小半边脸”到“圆东西”形状有了变化;“一刹那间”“忽然”速度极快;由“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到“深红”并“发出夺目的亮光”颜色和亮度都发生很大变化。形状、颜色、亮度在刹那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是那么猝不及防,意想不到,看了这些,作者又是什么感受呢?——惊喜、震撼。太阳的颜色和光的快速变化让我感受到日出时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
(2)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这句话中太阳的奇,你会填什么 (亮)
(3)师小结:是啊,这亮,亮得夺目,亮得人眼睛发痛,更亮得连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难怪作者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作者在描写太阳升起的过程时,同样抓住了颜色和光的变化进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你们想看看这一伟大的奇观吗?生观看日出视频。
(5)欣赏完配乐朗读第3自然段,全班齐读。
2.刚刚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天气时海上日出的奇观呢?(预设:晴朗)那有云的时候日出又是一番怎样的奇观呢?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读。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海上日出是伟大奇观呢?
预设:我从“直射到”感受到太阳光的无穷威力,它能穿透云层,使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都变成了太阳光的颜色,形成了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我从“灿烂”一词感受到太阳的光彩耀眼。这种水天一色,光彩耀眼的壮观景象,只有在欣赏海上日出时才会领略到呢,所以是一种伟大奇观!
▲走进云堆里的太阳竟也有这般灿烂,这又一次给了作者——惊喜。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
①谁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示例1:“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这句话让我感受到黑云虽然遮住了太阳,却遮不住太阳的光芒。
示例2:“染成”让我觉得阳光就像画家,把天空描绘得绚丽多彩,这种比喻很生动。
师收拢:在这段话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精当地使用“透”“镶”“冲”“染”等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黑云遮不住红日的奇特景观,这里不仅有惊喜,更有——赞美,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重围的勇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②质疑探究:在这两段中,当天上有薄云、厚云时,太阳被遮住了,为什么作者还要写“日出”?
提示:在这里要联系课文的时代背景去思考。当时作者到法国留学,是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回来报效祖国,所以,作者对日出的描写,饱含了作者对光明、对未来的向往。因此,作者笔下的太阳,是那么气势磅礴,无论是薄云,还是厚云,都不能阻挡其光芒。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3.刚刚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此刻你想说什么?
(1)示例:海上日出不愧是伟大的奇观!
(2)师小结:是啊,无论是晴天时的日出,还是有云时的日出,都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伟大壮观,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3)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预设:因为反问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1.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巴金爷爷写的这篇《海上日出》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1)作者观察得很仔细,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
(2)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太阳升起的过程写得生动、传神。
(3)文章用词非常准确、传神。
师小结:《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我们要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习惯。如果想看看我们这里的日出或日落,你也可以挑个空闲的假期,早些起床,爬个山,登上山顶,看看日出与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16 海 上 日 出
晴天
伟大的奇观 ?
有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