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伟大的悲剧(第二课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08:45:05

文档简介

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 预计阅读时间 实际用时 评价指标 自我评价
浏览 20分钟(约500字/分钟)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推荐篇目制订阅读评价指标。示例:滑铁卢在哪里?这个地名关联到哪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为什么这一分钟如此重要?(《滑铁卢的一分钟》)) 优: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阅读任务,了解了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以及结果; 良: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阅读任务,基本了解了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以及结果,个别地方有些模糊; 合格:比预计时间超出了20%才完成阅读任务,基本了解了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以及结果; 须努力: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不能迅速了解文本的主要信息。
(上表是书上的表,下表是修改后的表)
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
预计阅读时间
实际用时
评价指标 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推荐篇目制订阅读评价指标。示例:滑铁卢在哪里?这个地名关联到哪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为什么这一分钟如此重要?(《滑铁卢的一分钟》)) 优: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阅读任务,了解了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以及结果; 良: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阅读任务,基本了解了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以及结果,个别地方有些模糊; 合格:比预计时间超出了20%才完成阅读任务,基本了解了主要人物、事件经过以及结果; 须努力:没有在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不能迅速了解文本的主要信息。课文删节部分1: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他出征到印度,征服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共18张PPT)
积累字词,作业展示
1.听写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辨析形近字。
xī lǐn shì
bèi qīn shuānɡ
è zhěnɡ mǎnɡ
diān qìnɡ ɡū
léi xīn xìnɡ
yínɡ yànɡ
shān ái
chōnɡ liànɡ qiànɡ
yào sǒnɡ
shèn yì
lún
积累字词,作业展示
2.展示优秀作业。
佳作一:
这真是一场伟大的悲剧!斯科特一行人充满希望地走向目的地,却看见已有人先一步树立路标,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怏怏不乐地离开这块辜负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又是何等的悲楚!悲歌已然奏响: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骑兵上尉奥茨奔向死亡的怀抱,剩下的几位都冻死在帐篷中——连空气中都跳动着悲凄的音符,最后他们悲壮地走进悲惨的结局里。
佳作二:
斯科特一行人信心满满地走在通往荣耀的路上,不远处那个黑点却如针一般扎进他们的眼睛,刺得生疼,他们悲伤至极。来到南极点,插上英国国旗,还不得不“屈辱”地带回挪威人留下的信。可怜的勇士啊,回去的路途是那么令人绝望,耳边咆哮的风雪唱着悲歌,眼前的冰天雪地是他们悲伤的舞台,一次又一次走错路,粮食告罄,斯科特他们慢慢预感到这场悲剧即将结束。最后,他们在帐篷里与苦难抗争了八天,带着万般不舍和无奈,悲壮地走向死亡。
22 伟大的悲剧
(第二课时)
茨威格(奥地利)
一 再读课文,体悟“悲剧”之伟大
提问:
斯科特一行已经长眠在南极的冰雪之下,成为一个悲剧,但是课文最后却说: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不惜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形式来称赞其“伟大”,这是不是矛盾呢?“伟大”指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序号 “悲剧”之“伟大” 原文语句 理解
01 执着追梦的“伟大”
02 诚实守信的“伟大”
03 团结协作的“伟大”
04 从容赴死的“伟大”
05 超越私利的“伟大”
二 比读细品,体会茨威格传记的特点
1.提问:
有人说,茨威格总是从自己的视角对人物进行诠释,他的传记中你总会看到人物的思考,而实际上是茨威格的思考,或者是他认为笔下人物在那一时刻、那个地点应该做的思考,有过度解读的嫌疑。
你认为呢?请结合斯科特日记和茨威格的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斯科特的日记 茨威格的描述
3月29日,星期四 自从21号到现在,西南偏西方向的风持续地刮着,我们的油料只够煮两杯茶,20号还剩下两天的食物。每天我们都时刻准备启程出发前往20英里之外的补给站,但帐篷外始终到处是风雪的漩涡。现在,我想,我们已不可能再指望情况好转了,但我们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过我们已是越来越虚弱了,当然,末日不远了。 真的很遗憾,但我想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最后补充一条:看在上帝的份上,照顾好我们的家人。 最后,请把我这日记,交给我的遗孀。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斯科特的日记和茨威格描写的内容大致相同,没有过度解读。
不同的是,斯科特的日记是朴素的记录,茨威格则加入了细致的描写,他对斯科特当时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展开了合理想象,更具画面感——能让读者身临其境,体验到人物的微妙情感,体会到斯科特等人的悲壮和处境的艰难。
详解
茨威格根据原始 材料加入理解和想象,真实细致地再现了历史,产生了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写法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示?
二 比读细品,体会茨威格传记的特点
独立思考,限时3分钟
想象力是写作中的重要能力。想想离不开“经验”。这“经验”于茨威格就是他对斯科特的理解,对原始材料的思考;这“经验”于我们,就是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刻思考。但是我们又不能局限于“经验”,唯有超越,才有想象。茨威格超越了现实,用文字把我们带到了南极的茫茫冰原,亲历争夺南极的斗争。我们在写作中也要超越经验,让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结
那片遥远、荒凉、凛冽的极寒之地,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怀着希望跋涉,守着绝望长眠。他们,和如他们一样伟大的灵魂,都是黯淡寒夜里的先行者,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烛、为火,燃烧生命直到最后时刻。后来的人们,何其有幸,能循着他们奉献出的温暖与光亮前行,潜入海底,攀登险峰,奔向月宫,迅游宇宙……
课后作业
1.用浏览的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并用评价量表进行自我测评。
推荐阅读:
《滑铁卢的一分钟》(茨威格)、《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茨威格)、《攀登乔治湾畔的死火山》(金涛)、《走向北极点》(李栓科)。
2.请翻看家里的老照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照片的故事”;或者你家或者古镇上的老物件,写一段“ 的故事”。
课外阅读自我评价表
22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原文:
解读: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
探险是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开拓生存空间的不朽事业。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以超人的力量和勇气跋涉在冰原上,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然坚持科学观察,不抛下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本,这种执着追梦的精神何其伟大!
执着追梦的“伟大

返回
补充
原文:
解读: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是他们勇于承认失败,愿意“忠实”地为别人的业绩做证。这种诚实守信的绅士风度是伟大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
返回
诚实守信的“伟大

原文:
解读:
“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
“他们陪着这个病人又艰难地走了一天路程。然后这个不幸的人自己要求他们将他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分开来。但他们坚决拒绝了这个主意,尽管他们都清楚,这样做无疑会减轻大家的负担。
“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最困厄的时候,队员们没有抛下病患者,他们相扶相持地走到生命的最后。一个坚定的“不”是伟大的!最后兄弟似的“搂”是伟大的!
返回
团结协作的“伟大

原文:
解读:
“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了,越来越成为朋友们的负担,而不再是什么帮手。一天中午,气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他们不得不放慢走路的速度,不幸的奥茨不仅感觉到,而且心里也明白,这样下去,他会给朋友们带来厄运,于是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向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要了十片吗啡,以便在必要时加快结束自己。”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时候。’”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当死神拽住奥茨的时候,奥茨不愿意拖累同伴,平静地走向茫茫冰原——他的背影是孤独的,形象却是高大的;当断定奇迹不会发生的时候,剩下的几位勇士没有哀叹,而是“骄傲”地等待死神——这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无比伟大!
返回
从容赴死的“伟大

原文:
解读: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候,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私,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我们能从中读出斯科特对妻子新生活的祝福。斯科特怀着一种热烈的爱离开了冰冷的世界,这种超越私利的爱是伟大的!
返回
超越私利的“伟大
”斯科特写到“末日不远了”,而茨威格却在传记中补充了斯科特在末日来临之际脑海中的想法:“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这是人之将死的正常反应,而且还有其他书信可以佐证,这样更能表现他令人钦佩的坚毅刚强。茨威格只是把斯科特心里隐埋的情绪“挑”出来了,让读者融入情景,真切感受他当时的痛苦和绝望,了解他内心的眷念和希望。
这篇传记是茨威格根据斯科特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书信等,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的。
首先,茨威格凭借其精妙的描写、合理的推测,让我们像读小说一样沉浸其中。也许我们会怀疑人物本身是否真的会那么思考,但茨威格笔下的文字却总是奇迹般地使我们认为,那不就是理所当然的吗?尤其是鲜明而突出的心理分析,这是茨威格传记文学的突出特点。茨威格往往从心理分析入手来剖析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以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历史事件中人物的心理和活动。在茨威格看来,历史人物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情、就有性格、就有心理活动,所以他对传主的心理活动、心理变化、情感波澜进行细致的剖析和细腻的刻画。因此我们今天阅读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跟随他深入到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里,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中,理解历史人物言行后面的动机,从而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新的认识和判断。
其次,茨威格对笔下人物的热爱之情是十分真挚而热烈的,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茨威格对人物的感情。他推崇他们,赞美他们,我们能够在阅读时感受到那种激情的迸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茨威格下笔时充盈的感情。有时连他自己也为之激动难耐,就直接站出来议论:“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听写词语
昔日(xī)
凛冽(lǐn)
吞噬(shì )
疲惫(bèi)
钦佩(qīn)
遗孀(shuānɡ)
厄运(è)
拯救(zhěnɡ)
鲁莽(mǎnɡ)
癫狂(diān)
告罄(qìnɡ)
辜负(ɡū)
羸弱(léi)
馨香(xīn)
幸福(xìnɡ)
输赢(yínɡ)
怏怏不乐(yànɡ)
姗姗来迟(shān)
白雪皑皑(ái)
忧心忡忡(chōnɡ)
踉踉跄跄(liànɡ qiànɡ)
耀武扬威(yào)
毛骨悚然(sǒnɡ)
海市蜃楼(shèn)
不可思议(yì)
语无伦次(l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