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7 大雁归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7 大雁归来(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15: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大雁归来
文章主旨
  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雁,介绍了大雁的一些生活习性,说明大雁是对人类有益无害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尊重生命,保护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谐相处。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生动说明的表达效果
[问题] “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这几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对应训练见第7题)
[点拨] 首先判定说明方式,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一般运用了修辞、谚语、俗语和描写等的都是生动说明,其余的一般都是平实说明。在确定是生动说明后,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答题: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谚语、俗语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解答] 这几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雁春日觅食的情景。“喧闹”“辩论”“争论”赋予大雁以人的性格特征,表现了大雁的活泼,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拓展链接
《沙乡年鉴》是美国自然文学的代表作,可与梭罗的《瓦尔登湖》媲美。书中关于乡野生活的优美描写,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写作传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书中关于“食物链”“生物群落”乃至某个特殊物种的知识,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土地伦理”的哲学思考,对推广环境保护思想、推动生态保护运动产生了实质性的作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   迁徙(xǐ)
B.赌注(dǔ)   瞄准(miáo)  沼泽(zhǎo)   符合(fǔ)
C.黑鹂(lí)   预料(yù)   半蹼鹬(yù)   弥漫(mí)
D.喧嚷(xuān)  稀疏(shū)   频繁(bīn)   偶尔(ěr)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演讲比赛中,吴佳佳目空一切,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最佳风采奖”。
B.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C.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
D.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了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将“强烈”改为“有力”)
B.《大雁归来》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珍惜、保护大雁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将“眼下的”删去)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删去“的主要读者对象”,或删去“为”“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它们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一群一群地飞去。(把“喧闹”改为“鸣叫”)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⑤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蜗牛很“牛”
①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
②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
③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④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
⑤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 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⑥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以外的另一座岛屿上。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⑦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蚤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 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翅膀、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⑧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非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5.结合全文,试概括蜗牛的“牛”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6.请指出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4分)


7.阅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句中加点词语分析其语言风格及表达效果。(4分)★
  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8.某中学八年级(2)班要办一期以“生态和谐”为主题的黑板报。小明在网络上找到了右边的图片,请你结合该图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为该图写一段推荐语,将它推荐给黑板报策划小组。



答案
7 大雁归来
1.[解析] C A项,“缄”应读“jiān”;B项,“符”应读“fú”;D项,“频”应读“pín”。
2.[解析] B A项,“目空一切”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贬义词,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C项,“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用来形容树木不恰当。D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用在此处不恰当。
3.[解析] D 这句话语序不当,应把“一群一群地”移到“喧闹”前面。
4.[解析] B ②句中“这个道理”承接上文“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故②句为第一句,排除A、C两项。⑤句中的“然后”承接①句,由此排除D项。
5.分布广,数量多;适应环境能力强;自我保护能力强。
6.[解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②举例子,把抽象复杂的事理说得具体而通俗易懂;③作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④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⑤分类别,显示不同类别的差异,说清各自的特性,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⑥列数字,反映事实情况,有较强的说服力;⑦引用,使文章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答案] 运用了引用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引用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的话,并运用数字,说明蚤蜗牛能借助鸟儿的翅膀、肠胃或龙卷风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突出了蚤蜗牛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7.[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及句子的表达效果。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弱不禁风”和“安然无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通过鲜明的对比,写出了蚤蜗牛极强的耐腐蚀性。
[答案] 这句话属于生动说明。“弱不禁风”和“安然无恙”两词通过对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蚤蜗牛极强的耐腐蚀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8.示例:黑板报策划小组的成员们,你们好!我所推荐的这幅图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棵树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桩,一把嵌在树桩上的斧子,一只停在斧柄上的啄木鸟。值得注意的是,啄木鸟正在啄斧柄,既像是表示对砍伐本身的抗议,又透露出失去栖息家园后的无可奈何。这幅图片告诉我们,不可乱砍滥伐,要呵护其他生物的家园。该图与“生态和谐”的主题一致,推荐使用。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