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4 灯 笼(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4 灯 笼(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15:5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灯 笼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作者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情景,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同时表明作者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抒写了家国情怀。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把握文章的线索
[问题]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试加以简要分析。(对应训练见第7题)
[点拨]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文章始终,把文章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有明暗之分,明线一般是事物或人,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线索,常用以下方法:
(1)时空连“线”。在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文章中,常有一些表明时空转换的词语,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2)以物作“线”。叙事抒情类文章,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的线索。
(3)反复出“线”。阅读文章,通过文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把握线索。
(4)以情导“线”。分析文中所选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文中作者感情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5)定“神”看“线”。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就是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
[解答] 本文有两条线索:“灯笼”是文章的明线,作为话题串联起所有材料。作者的情感是本文的暗藏线索。课文依据情感线索安排材料次序,恰当地布局谋篇;同时,它又是课文的灵魂所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 ① (A.纯净 B.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弛马,荒jiāo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 ② (A.吠 B.叫)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mù,是一辈子 ③ (A.渴慕 B.思慕)着的。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讼(  )  斡旋(  )  荒jiāo(  )  静mù(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给文段中横线处选择合适的字词。(只填序号)
①    ②    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焚身 吩咐  马前卒 见义思迁
B.神龛 怅惘 元霄节 翠羽流苏
C.晃荡 锵然 闹嚷嚷 垂珠连珑
D.燎原 官衔 暖融融 金吾不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著名作家吴伯箫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大多以小见大,善于从平凡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B.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C.从一幅幅民俗风情画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而是感受到多彩的地域文化。
D.中国人素有家国情怀,理解家与国的密切关系,传承爱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4.(2020广安)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民间认为龙司雨,掌管人间的降雨。
②不同的地方舞龙习俗不同,有舞布龙的,有舞龙灯的,有舞草龙的,还有把人连接起来腾舞的。
③年节舞龙或舞狮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传统活动。
④舞龙便成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
⑤舞者手执木杆上下飞动,翻转腾跃,犹如真龙现身人间。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⑤④① C.①④②⑤③ D.②①④③⑤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烦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待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栓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栓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栓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栓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栓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栓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栓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5.文章围绕父亲与灯笼,写了哪几个片段 请简要概括。(3分)


6.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③段的作用。(4分)


7.本文的双行线索分别是什么 (4分)★


8.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4分)


答案
4 灯 笼
1.(1)sòng wò 郊 穆 (2)弛马 驰马 (3)B A B
2.[解析] D A项,“见义思迁”应为“见异思迁”;B项,“元霄节”应为“元宵节”;C项,“垂珠连珑”应为“垂珠联珑”。
3.[解析] D A项,句式杂糅,可将“的籍贯”去掉;B项,一面对两面,可在“好”后加上“坏”;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而是”改为“而且”。
4.[解析] A 首先阅读题干可知,题干中的五个句子讲的都是舞龙,是“总分”关系。观察五个句子可知,③句是总起句,应该放在开头,据此排除C、D两项;①句与④句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①句在④句前,据此可以排除B项。⑤句具体介绍舞者舞龙的动作,应该放在②句对舞龙习俗的概说后。最后,通读语段验证答案,得出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⑤。
5.[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主要情节进行概括。
[答案] 写了三个片段:①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②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③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栓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
6.[解析] 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文章中间段落一般起到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一段在内容上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寓意;结构上,承接上文对灯笼进行介绍,引起下文写父亲制作灯笼的内容,为下文写栓柱来求灯笼等情节做了铺垫。
[答案] 内容上,主要介绍了灯笼的名称、制作材料及寓意,使文章带有浓郁的民俗色彩;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灯笼的介绍,引起下文写父亲制作灯笼的内容,为下文写栓柱来求灯笼等情节做了铺垫。
7.[解析] 本题考查对线索的分析。要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
[答案] “灯笼”是文章的明线;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是文章的暗线。
8.示例:送人灯笼,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回馈,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