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16:0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追溯背景
  本文是1991年10月,作者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活动特别荣誉奖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文章主旨
  本文由古代文化典籍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事例为论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提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强调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中国学生的美好期盼。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问题] 课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 (对应训练见第5题)
[点拨] 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③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⑤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⑥引出下文的论述。
[解答] 交代背景,并由此引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rǔ)  清谈(tán)  肇事(zhào)  吹毛求疵(cī)
B.埋没(mò) 华裔(yì) 彷徨(fáng) 根深蒂固(dì)
C.中庸(yōng) 缅怀(miǎn)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瞭望(liào)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重男轻女的旧观念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
B.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每一位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
C.天亮了,道路两旁路灯的光亮戛然而止。
D.只有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走出一条更好的学术研究之路。
3.(2020成都)下面有关写作的短文,从语意连贯和表意准确来看,有四处错误,请将错误句的序号及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好” ②“词”使用得适合,“篇章”组织得调顺,便是“通”。③进一步说,④“篇章”组织得错乱,“词”使用得乖谬,便是“不通”。⑤对一般人来讲,只用这么平淡的两句话就够了。⑥这样的“通”没有骄傲的文人所说的那样博大精深,⑦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必须达到的,并且是可能达到的。
(1)错误句:    修改为: 
(2)错误句:    修改为: 
(3)错误句:    修改为: 
(4)错误句:    修改为: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2021达州)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 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 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5.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一个人怎样才能成就“非凡”。(2分)
7.文章第④段提出了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观点,请再为它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8.文章第⑤段是否可以删去 请阐明理由。(3分)


9.请仔细观察王丽同学向大家展示的这幅漫画(右图),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解析] D A项,“儒”应读“rú”;B项,“彷”应读“pánɡ”;C项,“袖”应读“xiù”。
2.[解析] C “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形容灯光。
3.(1)① 一篇文章怎样才算得“通”
(2)③ 反过来。
(3)④ “词”使用得乖谬,“篇章”组织得错乱,便是“不通”。
(4)⑦ 所以是不论何人都可能达到的,并且是必须达到的。
4.[解析] D 该文段是谈论读书方法的。④句承前文,由事物发展的渐进过程引出读书;③句用类比的手法进一步论述书要一点一点地读;①句引用名言对③句加以论证;⑤句从反面补充论述;②句得出结论。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④③①⑤②。
5.[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阅读第①段,根据“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可知,用画家画画的事例引发思考,引起下文,引出“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的观点;举画家与青年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以画家与青年的趣味故事开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 ①用画家画画的事例引出观点“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②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③以趣味故事开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第②段“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可知,一个人想要成就“非凡”,必须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偷懒耍滑,要耐心付出;根据第③段“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可知,一个人想要成就“非凡”,就必须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绕着走、躲着跑。
[答案] ①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不急于求成、偷懒耍滑;②虚心待事,耐心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绕着走、躲着跑。
7.[解析]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第④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都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的观点。从自己的文学积累中举出一个能证明此观点的名人事例即可,要交代人名、从事的专业或行业、“拙”的精神或态度、取得的成果等。
[答案] 示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田间,不辞辛劳,攻关克难,终于实现了他的“禾下乘凉梦”。
8.[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细读第⑤段,明确本段论述的是什么内容。根据“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可知,这段阐述的是我们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要适当地使用“巧力”;根据“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可知,用“‘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来论述如何使用“捷径”。此段论述是对中心论点的有益补充,这样可以使议论文的论证更加严密。所以这一段不能删去。
[答案] 不能删去。该段阐述了“笨劲”与“巧力”的关系,它对中心论点“非凡皆自‘愚处’起”起补充论证的作用,使论证更充分、严密,观点更具说服力。
9.示例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家里主动帮父母做家务。
示例二: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