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三首
结构图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考点提炼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问题] 《卖炭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应训练见《卖炭翁》第13题)
[点拨] (1)审标题。注意通过标题把握诗歌的题材、感情基调等。
(2)看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思想感情进行理解和把握。
(3)看注释。注释一般交代作品创作的年代、缘由等背景,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4)找关键词句。关键词指诗歌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多出现在诗歌的末尾。
(5)寻意象。读诗歌时,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了解一些意象的寓意,并关注意象展现的画面,把握意境,进而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解答] 诗歌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级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壕( ) 逾( ) 邺( ) 戍( ) 暮( )
妪( ) 犹( ) 役( ) 泣( ) 裙(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老翁逾墙走 (2)吏呼一何怒
(3)三男邺城戍 (4)二男新战死
(5)存者且偷生 (6)死者长已矣
3.下列对《石壕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老翁早已超过服兵役的年龄,但仍然要被“抓丁”,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混乱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呼”“怒”“啼”“苦”,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役如狼似虎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表现了老妇的机智,不想让差役把她抓走。
D.“夜久语声绝”中一个“久”字,不仅说明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也表明诗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4.填空。
(1)《石壕吏》中,“ , ”两句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贫困、社会的黑暗。
(2)《石壕吏》中,“ ! ”两句表现了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的凄苦、可怜。
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5.将“独与老翁别”改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 请简要分析。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怒号( ) 挂罥( ) 塘坳( ) 俄顷( ) 布衾( ) 恶卧( )
丧乱( ) 广厦( ) 大庇( ) 突兀( ) 三重茅( ) 娇儿(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
(2)忍能对面为盗贼
(3)忍能对面为盗贼
(4)唇焦口燥呼不得
(5)俄顷风定云墨色
(6)秋天漠漠向昏黑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布衾多年/冷似铁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夜雨湿屋,诗人彻夜难眠的情景。
B.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这种“对面为盗贼”的世风的慨叹及怨愤。
C.诗歌写的是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D.诗歌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5.填空。
(1)诗中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的诗句是: , 。
(2)诗中运用景物描写,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愁惨暗淡的心境的诗句是: , 。
(3)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的诗句是: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所展现的画面。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请谈谈你的理解。
9.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卖炭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伐薪( ) 辗( ) 冰辙( ) 两鬓( ) 口称敕( ) 叱牛( )
一丈绫( ) 翩翩(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两鬓苍苍十指黑
(2)卖炭得钱何所营
(3)翩翩两骑来是谁
(4)系向牛头充炭直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本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掠夺本质。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劳作的艰辛。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表现出宫使的仗势欺人、专横跋扈。
5.填空。
(1)诗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 。
(2)诗中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劳作艰辛的形象的诗句是: , 。
(3)诗中揭露“宫市”制度极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 。
◆课内精读
阅读《卖炭翁》,回答问题。
6.“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有什么作用
7.诗人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有何用意
8.“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9.诗歌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 。
10.(2020河南)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11.请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进行简要赏析。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①
[唐]杜 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
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②春风相欺得③,
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 ①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了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②恰似:正如。③得:唐人口语,语助词。
12.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4分)
13.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诗/词/解/读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内容: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的社会现状,为悲剧的上演提供了典型环境。老翁闻风而逃,说明官府抓人已不是头一回,所以人们早有准备;连老翁都要抓,又说明当时已无壮丁可抓。 炼字: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义更丰富。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内容: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炼字: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两个“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营造出悲凉的气氛。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内容:三个儿子全在前线,说明壮丁确已抓尽。 三个儿子中两个已战死,从侧面表现了战场形势危急。 从儿媳“无完裙”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当时劳动人民正饱受战争之苦。 为救老伴、儿媳和孙子,老妇不顾自己年迈体衰,请求应征服役,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无奈。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内容:写事件的结局——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 炼字:“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差役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整夜未能入睡。
这首诗写诗人暮投石壕村,听闻了老妇人一家儿子参战、老弱妇孺在家艰难度日的遭遇,目睹了差役强行拉人当兵,连老妇都不放过的情景,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内容:先写秋风的威力,“怒号”是其声势,卷走屋上的茅草是其“战绩”;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面对这大自然的强者,只好任其所为,眼看着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的挂在了树梢,低的沉到了塘坳,表现出诗人的痛惜、无奈之情。 炼字:“怒”写出了秋风之狂。“卷”“飞”“渡”“洒”“挂”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焦灼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内容:村童偷茅而去,表现出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与无奈。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内容:写秋雨漏屋,生活条件简陋,表现出诗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何由彻”与“未断绝”照应,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描写方法:通过描写景物,实写自然环境,渲染了特定的气氛,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蓄势。 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衬托出诗人愁苦的心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内容:写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出诗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寒士”的博大胸怀。 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寒士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 情感:表明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急切希望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内容:开头先概括交代卖炭翁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外貌进行了精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修辞:运用设问,前两句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和他所烧所卖的炭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炭是老翁的全部生活依托,但也不过是换取起码的温饱而已。 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了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无限同情,再以“忧”“愿”来写卖炭翁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卖炭翁的悲惨境遇。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内容: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 炼字:“辗”字既写出了雪天路难行,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之重,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碾冰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内容:描绘了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 炼字:“翩翩”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奔波的凄惨形成鲜明的对比;“把”“称”可见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的动作,则刻画出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内容:写卖炭翁的劳动成果被掠夺。 炼字:“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的炭被夺走,卖炭翁痛惜但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表现手法:“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这首诗叙述了卖炭翁辛苦劳动的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4 唐诗三首
石壕吏
1.háo yú yè shù mù yù yóu yì qì qún
2.(1)越过,翻过。
(2)多么。
(3)防守。
(4)最近。
(5)姑且,暂且。
(6)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
3.C
4.(1)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2)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5.不好。原诗中“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达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6.抨击了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了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háo juàn ào qǐng qīn è sāng shā bì wù chóng jiāo
2.(1)挂着,挂住。
(2)狠心。
(3)如此、这样。
(4)喝止不住。
(5)一会儿。
(6)阴沉迷蒙的样子。
3. C 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 B 诗人只是表达了对群童抱走茅草的慨叹,而不是表达对“对面为盗贼”的世风的慨叹及怨愤。
5.(1)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示例:过了一会儿,狂风停息,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此时已是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7.表达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8.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叙写,抒发了“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得以安乐的心愿,仍然表现出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
9.示例一: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示例二: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示例三: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示例四: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卖炭翁
1.xīn niǎn zhé bìn chì chì líng piān
2.(1)灰白。
(2)谋求。
(3)轻快的样子。
(4)同“值”,价钱。
3.(1)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因常年烧炭变得灰黑。
(2)宫使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一车炭的价钱了。
4. C 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5.(1)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2)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3)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6.“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制度的罪恶。
7.运用环境描写,描绘了凄清寒冷的环境,衬托出卖炭翁运炭、卖炭的辛苦。
8.“辗”字写出了牛车之重,突出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9.宫使掠夺的残酷 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10.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意思对即可)
11.因为“身上衣正单”,卖炭翁自然希望天暖。然而卖炭翁却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卖炭翁的悲惨境遇。“可怜”二字倾注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
12.“欺”是“欺侮”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春风欺侮主人,一夜之间吹折了主人手种的数枝鲜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不满(怨春、恼春的情感),借此抒发了对时局的不满。
13.安史之乱还未平定,时局动乱,诗人背井离乡,流落西南,这首诗中,诗人借埋怨春风,委婉地抒发了身世飘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动乱时局的不满。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