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自我综合评价
一、积累·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 )
A.簌簌(sù) 两栖(xī) 蟾蜍(chú) 海枯石烂(làn)
B.雾霭(ǎi) 连翘(qiáo) 殒命(yǔn) 诸如此类(zhū)
C.农谚(yàn) 狩猎(shòu) 龟裂(jūn) 衰草连天(shuāi)
D.缄默(jiān) 褶皱(zhě) 迁徙(xǐ) 风雪载途(z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 )
A.宽恕 陨石 草长莺飞 不懈之谜
B.愕然 追朔 无可置疑 沙乡年鉴
C.喧嚷 次第 花香鸟语 慷慨淋漓
D.沙砾 翩然 迫不及待 融汇贯通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他自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没想到依旧露出了破绽。
B.自从上次聚会之后他就销声匿迹了,谁都找不到他。
C.新时期,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5分)( )
A.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C.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改善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改变。
D.我们的祖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5分)(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大大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作者竺可桢,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B.《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C.《大雁归来》中“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写出了大雁的高傲与娇气。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6.在社区开展的“公勺公筷·有你有爱”活动中,你作为志愿者,承担了张贴宣传海报的任务。请从以下两张海报中选出你打算张贴的一张,并说明选择它的理由。(6分)
图一 图二
[注] 公勺公筷: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传染的概率,吃饭时准备的专门用来夹菜的工具。
写作提示:①说明海报的内容和设计特点;②80字左右。
7.阅读下面三句话,请你从三个角度说一说,为什么称《傅雷家书》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6分)
①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②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的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的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③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 日常琐事要做得干净。
二、阅读·理解(23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3分)
科技“赋能”让防汛救灾更科学高效
雷达流速仪、大数据预警、红外无人机搜救被困人员……面对凶猛的洪水,高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抗洪“战术”。越来越多的抗洪科技利器被运用到抗洪抢险一线,让抢险救援更加科学高效。
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十分重要。防汛抗洪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唯有科学应对、精准施策,才能掌握主动权。当前,我国多地进入主汛期,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地质灾害,防汛形势复杂严峻。要打赢这场防汛抗洪的“硬仗”,不仅要有勇气,还要依靠科学。面对严峻的防洪安全形势,各地充分发挥“技防”优势,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汛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云端作业、智慧防洪、科学减灾。
装备升级让防汛更科学。防汛抗洪过程中,无人机、“龙吸水”、动力舟桥、机器人、5G智慧无人救生船、水下探视仪……一批抗洪抢险利器被投入“战场”,各式各样的“智能+”抗洪手段,正广泛运用到抗洪抢险中,为高效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了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比如,搭载了可见光、红外双波段视频相机、大视场测绘相机、光学相机等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盘旋在鄱阳湖区上空,为灾情研判、蓄滞洪区运用论证提供科学支撑。水利部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如今,水利部收齐全国12万个报汛站的水雨情信息仅需10~15分钟,一次洪水作业预报的时间也仅需几十分钟。
数据分析让防汛更高效。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断提高的防汛抗洪科技含量,让防汛抗洪效率和安全性更上一个台阶。以前巡堤要靠人到现场看,再通过口述、笔记记录反馈巡查情况,汛情研判效率较低。如今系统自动记录管辖段水情变化,实时显示堤防沿线视频监控画面,一旦发现异常,管理员立即将画面配以文字描述及时上传,研判效率大幅提高。比如,担负气象水文值班任务的某部官兵利用气象水文信息综合显示应用系统、精细化数值预报系统和一体化预报保障平台,对辖区内主要干支流200余个水文站点进行监测,动态预报雨情水情变化趋势及幅度,为抗洪部队提供保障建议60余条。
智能技术让防汛更智慧。防汛抗洪一线的数字化应用越来越普遍,智能防汛正逐渐成为主流。手机程序及时更新最近的汛情和预警,智能机器人“冲”在抗洪第一线,海绵城市的透水地面迅速吸收降水……防汛领域管理思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让防汛抗洪变得更智慧。堤坝安全是防汛抗洪的重点之一,及时探测险情,才能防患于未然。拿出一卷卷黄色电缆,将上面串着的上百个金属电极打入堤坝土体内,再将电缆接头与三台黄匣子连接,就能给堤坝做“CT”检查……这一技术的原理是通过DSDT-1型双分布式三维电阻率成像系统“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结构松散、管涌、渗流等隐患,有效做到提前防范、提前预警。
8.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6分)
9.请简要概括科技“赋能”防汛救灾有哪些特点。(6分)
10.第2段中加点的“技防”一词是什么意思 (3分)
11.科技会逐渐“赋能”于各行各业,对于智能科技化,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请简要分析。(8分)
二
1. A “栖”应读“qī”。
2. C A项,“不懈之谜”应为“不解之谜”;B项,“追朔”应为“追溯”;D项,“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
3. C “目空一切”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 C 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随着”或“使”;B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是有效的”;D项,主语“祖先”与宾语“文明古国”不搭配,可删去“,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5. C 这里是表现大雁回到春水中的快乐,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于大雁归来的喜悦之情。
6.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选定一张海报,然后联系海报的内容和设计特点来说明选择的理由。
[答案] 示例一:我选图一。海报主体以中国象棋棋盘为背景,“楚河汉界”处“公用”“自用”两词相对,棋盘上方和下方各放一副勺筷;海报下方为宣传语“公勺公筷 公私分开”。整幅画面对比鲜明,主题突出,适合张贴。
示例二:我选图二。海报下方“公筷公勺 添加亲情”点明宣传主题;中间一筷一勺组成大“+”,上方小“+”整齐排列,表明人人“加”公筷公勺,少了传染,加了亲情。整张海报设计巧,主题明,适合张贴。
7.①教儿子做人的道理;②在艺术方面对儿子进行指导;③对儿子的生活进行有益的指导(对儿子的坏习惯进行严厉的批评)。
8.点明选文的说明对象;突出科技对防汛救灾的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更科学,更高效,更智慧。
10.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汛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意思对即可)
11.示例:我们应支持智能科技化,将智能科技合理运用到各行各业,不仅使防汛救灾更科学,而且让工作、学习更高效,生活更轻松。(意思对即可)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