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第一单元 自我综合评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训练:第一单元 自我综合评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16: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自我综合评价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归省(xǐng)  怅惘(wǎng) 家眷(juàn) 幽悄(qiāo)
B.怠慢(dài)  锵然(jiānɡ) 燎原(liáo)  慨叹(kǎi)
C.皎洁(jiǎo)  斡旋(wò)  恬静(tián) 羁绊(jī)
D.冗杂(rǒng)  晦暗(huì)  惧惮(dàn) 戛然(gá)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4分)(  )
A.震憾 宽慰  嘱咐  疏疏朗朗
B.过隐 懒惰 筋斗 吹角连营
C.撺掇 糜子 蓦然 垂珠联珑
D.褪色 朦胧 躁热 人情世故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这次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安之若素,让人十分钦佩。
C.美丽的年华,我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地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从此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
D.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儿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4分)(  )
①追求吉祥的寓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②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剪纸传达出来。
③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④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多种吉祥物,把约定俗成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⑤无论用一个或多个物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
⑥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A.⑥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③⑤④①⑥② D.⑤②③①⑥④
5.班里准备举办一次以“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2分)
(1)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 说说理由。(6分)



(2)下面是某校“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6.名著阅读。(6分)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     )的,“书”指的是     。(2分)
(2)按照傅雷的说法,给儿子写信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4分)



二、阅读·理解(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6分)
社火迎春
乔忠延
①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
②闹社火,是临汾不变的风俗。如果说年夜饭是一家人欢聚的大团圆,那闹社火就是全村人欢聚的大团圆。大年初一,放过亮响响的鞭炮,吃过香喷喷的煮饺,穿新戴洁的后生,穿红挂绿的姑娘,还有天真可爱的孩童,都欢聚到村中的广场上。银须老爷爷、白发老奶奶脚步虽然不如年轻人灵动,却也赶来了,或拱手揖礼,或脱帽鞠躬,团拜一过,社火即闹腾开来。打起锣鼓,扭起秧歌,跑起竹马,舞起狮子,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飞扬开来。
③欢声笑语最响亮、最激昂的时刻,一准是在跑鼓车。两架鼓车,两拨后生,在跑道的左右分别就位。每架车上竖一面大鼓,一个壮汉手持鼓槌牢牢站定。车前一个彪形大汉早已双手掌住车辕,辕把前十个小伙子甩掉棉袄,拉起襻绳,一律弓步待发。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架鼓车如离弦之箭,蹿出好远。车上鼓手猛擂,车下后生猛跑,争先恐后,只为拔取头筹。跑得浑身冒汗仍在猛跑,跑得头冒热气仍在猛跑,这班人刚刚跑得吁吁气喘,已有人钻进拉车的行列飞速替换。鼓车过处地上轰隆隆震荡,身边风声呼啸,耳畔山呼海啸,恍若地动山摇……
④突然静了下来,静得鸦雀无声,这一准是开始登天塔了!天塔是用板凳当场搭建的高台,左一条右一条,横一层竖一层,层层摞高,搭建者已站在高空飘摇了,板凳还在摞高。仔细看,不是人在飘摇,而是头顶上的白云在飘摇。看看,称作天塔毫不夸张吧 正愁搭建者如何下来,忽然如风摆杨柳,人已顺着塔边滑落在地。不待喝彩声响起,四只色彩亮丽的“雄狮”,早蹦跳出人群,沿着天塔四个角同时上攀。攀一层,勾腿侧身,面朝天空摇头晃脑,似乎在抒发凌云之志。再攀一层,背负蓝天,朝下观看,犹如展翅大鹏俯瞰人间。不觉然,四只“雄狮”已蹦跳上天塔的顶端。看看那高耸云天的架势,仰头观望的人哪个不敛声屏气,真真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这不知高低的“雄狮”偏偏还要腾空蹦跳,似瑶池摘星,如天马行空。表演者艺高人胆大,观赏者却禁不住提心吊胆,手心出汗!
⑤孩提岁月看过无数次跑鼓车、登天塔,只觉得过瘾、刺激,却丝毫不明白父老乡亲为何要玩这一把心跳 年事渐高,阅世渐多,逐渐悟出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
⑥白天里的闹社火就够红火了,可夕阳西下后的热闹才更让人期盼。夜里的欢腾要让人看得见,就必须请出灯笼。灯笼是个妙物,既让人看得见,又不让人看得那么真切,迷迷蒙蒙,亦真亦幻。当然,只把灯笼提在手里,是映照不出这样如梦似幻的光景的。于是,长长的竹竿将灯笼挑到梢尖,高高擎起,温润的光色便映亮周围一片。细看,这灯笼妙不可言,不只是椭圆的、四方的,还有用竹子扎成的黄牛、玉兔、骏马……十二生肖云集,装点夜色,散发光亮,映照出醉人的景致。
⑦临汾的父老乡亲,把灯笼叫作“高照”。看到此处,你一定理解这称呼的由来了吧 高照,高高照亮了闹社火的场景,高高照亮了烟火人间。你看那高擎灯笼追逐鼓车的人群,一路奋跑,蜿蜒成了一条腾飞的火龙;你看那高擎至天塔上的九个灯笼,簇拥一团,散发着温润的红光。光色映红了每一张仰头观望的笑脸,如同一朵朵绽开的春花。春花簇拥,春花斑斓,交织出一幅心花怒放的秀丽画卷。
⑧临汾春烂漫,春天欢笑着到来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02月11日,有删改)
7.本文围绕“闹社火”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6分)


8.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9.赏析下面的句子。(8分)
  一声炮响为令,随着周边众人的呐喊,眨眼间两架鼓车如离弦之箭,蹿出好远。



10.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分) 



1. C A项,“悄”应读“qiǎo”;B项,“锵”应读“qiāng”;D项,“戛”应读“jiá”。
2. C A项,“震憾”应为“震撼”;B项,“过隐”应为“过瘾”;D项,“躁热”应为“燥热”。
3. A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 C 这段话写了剪纸组合物象的方式和作用。③句是总起句,⑤④句具体说明剪纸组合物象的方式,①⑥②句写意象组合的目的和意义。
5.(1)示例一: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中国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热烈、喜庆的气氛。
示例二: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有多姿多彩的图案,可以更好地突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2)示例:“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拟于5月30日举行,将以张贴海报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报道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开展知识讲座、趣味游戏、诗词大会三项活动来让同学们体验端午节文化。
6.(1)傅聪 信
(2)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儿子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7.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③段主要写了跑鼓车,第④段主要写了登天塔,第⑥⑦段主要写了点灯笼(高照)。
[答案] 跑鼓车,登天塔,点灯笼(高照)。
8. 本题考查语段作用,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思考:开头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中间段,承上启下;结尾段,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等。内容上的作用,主要根据所写的内容,结合文章主题或感情思考。解答本题,从“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古老的年俗却桃花依旧笑春风,鲜活在临汾大地上”来看,结构上,主要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内容上,把新的变化与古老的风俗对比,从而引出下文对古老风俗的描写。
[答案] 结构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内容上,引出下文对临汾古老年俗的描写。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鼓车比作“离弦之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鼓车的速度之快,表达了作者对跑鼓车的喜爱之情。
10. 本题考查作者的感情。写故乡闹社火时跑鼓车、登天塔、点灯笼等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对故乡的思念、对古老风俗的喜爱;从第⑤段中“年事渐高,阅世渐多,逐渐悟出这跑鼓车、登天塔,是乡亲们满腔豪情的喷发,是在展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壮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人面对困难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赞美。
[答案] ①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③对古老风俗的喜爱之情;④对家乡人不怕困难、勇敢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