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课时《杠杆》课时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在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羊角锤B.钢丝钳
C.镊子D.开瓶器
2.如图所示为等刻度的轻质杠杆,在 A 处挂一个重为 2 牛的物体,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 B 处施加的力( )
A.可能是 0.5 牛 B.可能是 2 牛
C.一定是 1 牛 D.一定是 4 牛
3.现有若干个规格相同的钩码,如图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的A点挂几个钩码( )
A.1 B.2 C.3 D.4
4.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标”“本”表示力,“权”“重”表示力臂
B.图中的点为杠杆的支点
C.“权”小于“重”时,端一定上扬
D.增大“重”时,应把“权”向端移
5.如图所示,一根质地均匀的木杆可绕O点自由转动,在木杆的右端施加一个始终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杆从OA位置匀速转到O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 )
A.一直是不变的 B.一直是变小的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6.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C可以绕O点转动,,甲、乙两物体重均为300N,甲的底面积为4cm2,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地面的压强为5×105Pa
B.地面对甲的支持力为100N
C.A端受到甲的拉力为200N
D.物体乙从B点向C点移动过程中,甲对地面的压强逐渐增大
7.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则可以表示力F的力臂的线段是( )
A.AB B.OA C.OB D.OC
8.如图所示为一轻质杠杆。机翼模型固定在直杆上,它们总重 6N,直杆挂在杠杆上并保持与杠杆垂直。同一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情形下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力计在a位置时的示数为 1.5N
B.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 位置后,示数将会变小
C.测力计在a位置时示数为Fa,移至c位置时示数为Fc,则 Fa∶Fc=4∶1
D.测力计在c位置时,对模型水平向右吹风,示数将会变大
9.如图所示,O为杠杆的支点,为了提升重物A,用一个跟杠杆始终保持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竖直位置转动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 )
A.杠杆始终是省力的 B.杠杆始终是费力的
C.杠杆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杠杆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10.如图所示的杠杆用细线悬挂起来,在A、B两端分别挂上质量相同的重物m1、m2时,杠杆平衡,此时AO恰好处于水平位置,不计杠杆重力,则AO与OB的关系为( )
A.AO>OB B.AO=OB C.AO<OB D.无法判断
11.如图所示,光滑均匀细棒可以绕光滑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细杆也可以绕光滑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棒搁在点上并与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在同一水平面,且.现推动杆使棒绕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从图示实线位置转到虚线位置的过程中,杆对棒的作用力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12.12如图所示,将体积相同的物体G1、G2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将两个物体G1、G2同时浸没在水中,则
A.杠杆仍能保持平衡 B.杠杆不能平衡,A端下沉
C.杠杆不能平衡,B端下沉 D.无法确定杠杆的状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13.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当队员们拿着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向前______;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桨属于______(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14.如图所示,人在踮起脚时,人脚可以看成一个杠杆,其支点是______ (填“脚后跟”或“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这是一______杠杆。
15.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李用一根轻质木棒扛着包裹前进,第一、二次扛了同一个包裹,但包裹悬挂的位置离肩膀的距离不同,如图(a)、(b)所示,小明感觉第二次手用的力较大。第三次他换了一个较轻的包裹,用第二次的方式扛着,如图(c)所示,他感觉这次手用的力比第二次小。请分析这个活动中用力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每次木棒静止在肩膀上的位置、小明手握木棒的位置相同)
(1)分析比较图(a)与(b)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b)与(c)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是搬运泥土的独轮车,独轮车属于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设车箱和泥土的总重G=1000N,运泥土时从A点提起独轮车把手的力是F,F的大小至少是_____N .
17.如图,OA为长2m的轻杆,与固定在竖直墙面上的光滑转轴相连接.将一重为30N的物体用轻绳拴在OA的中点B处,用垂直于OA的力F拉住轻杆,静止在图示位置,则 F =_____N.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3小题)
18.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请画出力F的力臂L。
19.如图所示,支点为O的杠杆在力F1和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作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臂L2的力F2。
20.如图甲所示的钢丝钳,A为剪钢丝处,B为手的用力点,O为转动轴,乙为单侧钳柄及相连部分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剪钢丝时的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 .(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21.如图所示,这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为0.5N(钩码个数若干)。
(1)将该装置置于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处于如图甲所示状态。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选填“左”或“右”)移,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直接测量_____。
(2)如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B两点下方各再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将 _____(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保持水平平衡”)。
(3)在如图乙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钩码数量及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____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通过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____(用式子表示)。
(4)如图丙中杠杆每个小格长度均为5cm,在C点竖直悬挂4个钩码,当在D点用如图丙所示动力F拉杠杆。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动力臂为 _____m,动力F为 _____N。
22.小陈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若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至平衡。
(2)下列实验步骤中:
A.将杠杆放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C.再次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重复实验。
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3)如图乙所示,如需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OA︰OB=4︰3),这时应在右侧B点处添加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位置在D处时杠杆已水平平衡,此时将弹簧测力计位置改为C处,则其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23.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9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
(1)判断推车时的独轮车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2)求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的大小
24.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光滑木板AB长1.6m, 可绕固定点O转动,离O点0.4m的B端挂一重物G,板的A端用一根与水平地面成30°夹角的细绳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绳的拉力是8N.然后在O点的正上方放一质量为0.5 kg的小球,若小球以20cm /s的速度由O点沿木板向A端匀速运动,问小球至少运动多长时间细绳的拉力减小到零.( 取g=10N/kg, 绳的重力不计)
25.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三千多年前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其示意图如图乙。轻质杠杆的支点O距左端l1=0.5 m,距右端l2=0.2 m。在杠杆左端悬挂质量为2 kg的物体A,右端挂边长为0.1 m的正方体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20 N。(g取10 N/kg)求:
(1)此时杠杆左端所受拉力大小为多少牛?
(2)正方体B的密度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3)若该处为松软的泥地,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4×103 Pa,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A的重力至少为多少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A
6.A
7.B
8.C
9.C
10.C
11.B
12.C
13. 运动 水 费力
14. 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地方 省力
15. 手握木棒的位置和木棒放在肩膀上的位置大致相同,相同的包裹离肩膀较远时,手用的力较大 手握木棒的位置和木棒放在肩膀上的位置大致相同,包裹离肩膀距离相同时,包裹较轻,手用的力较小
16. 省力 250
17.7.5N
18.
19.
20.
21. 左 力臂 右端下沉 寻找普遍规律 F1l1=F2l2 0.1 2
22. 右 AEDCB 4 变大
23.(1)省力杠杆;(2)300N
24.4.8s
25.(1) 20 N;(2) 7×103 kg/m3;(3) 12 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