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济南的冬天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济南的冬天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21: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语 文
教与学学导练
七年级 · 上册 · 配部编版
第一单元
2 济南的冬天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读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名师导学
一、语文要素
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拟人:把物(物体、动物或抽象概念等)当作人来写,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法。赏析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是常出现的考点。
(2)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情趣;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感情,引起共鸣。
(3)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感情)。
二、一课一法
1.体会课文抒情方式的特点:
(1)间接抒情:如“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两句既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又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2)直接抒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两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深厚而强烈的赞美之情。
2.赏析课文的拟人句: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三、技法点睛
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几种写法:
(1)直接抒情,情真意切,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显得情真意切。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创造意境,流露感情,在描述的优美意境中表达真情。如“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暗发真情。如“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景,而且包含喜爱之情。
名师导读
一、背景解读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写作背景
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对山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课文就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天明水净、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济南的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温晴
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
水色:暖、⑥__________、 清
同北平比①__________
同伦敦比②__________
同热带比③__________
山景
阳光朗照下的山:④______、______
薄雪覆盖下的山:⑤______
城外的远山:淡雅
总结: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没有风声
响晴
温晴
温暖
慈善
秀气
绿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设若dān dān( )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ān shì( )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3)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zhuó luò( ),有了依靠。
(4)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cí shàn( )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单单
安适
着落
慈善
(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太xiù qi( )!
(7)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
kuān chɑng( )。
(8)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9)看吧,由chéng qīng( )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10)整个的是块kōng líng( )的蓝水晶。
(1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dì tǎn( )
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秀气
宽敞
贮蓄
澄清
空灵
地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所谓靠谱,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B. 美妙的小雪花呀,像一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C. 白云山公园新增的六旺树景区,成了公园的新亮点,园区历史、文化与美景相得益彰。
D.“港独”分子呕心沥血、企图搅乱香港和平稳定的恶行必将受到惩治。
【解析】 D “呕心沥血”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此处褒贬不当。
D
··
··
····
····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诗歌语言出现了一个巨大变化: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把“改善”替换为“提高”)
B. 菲律宾外长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他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黄岩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删去“充满了”)
C. 恩施大峡谷的烟雨迷蒙,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把“风姿”改为“风采”)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把“事迹”改为“形象”)
C
【解析】 C 主宾搭配不当。应把“恩施大峡谷”与“烟雨迷蒙”互换位置。
4.同学们搜集了一则科技成果消息,试为这则消息拟写新闻标题。(15个字以内)
6月23日9时49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随着它在北斗三号组网“大棋局”的落子定盘,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工程立项26年来,北斗系统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定位精度不断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新题速递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秉持天下情怀,同世界各国携手抗疫,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担责尽责,彰显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担当。更为人所称道的是,超过1?2万名“90后”医护人员逆行而上,到湖北武汉参与医疗救治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还有千千万万个“90后”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奋战在工地、社区、工厂以及运输保障等各条战线,充当“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在
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的许多社区,大量来自高校的青年学生利用寒假报名担任志愿者,在各大社区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协助进行公共场所消毒等工作,大大缓解了社区的燃眉之急,展现了现代青年的时代风采。
(1)试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信息。(2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
中国抗疫彰显大国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抗疫期间,中国担责尽责,中国青年有担当、敢作为。
青年有为展现时代风采
课内精读
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些小村
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④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6.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第①段和第③段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摘录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段写的是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或:下薄雪后小山的美景)
第①段:从上到下,“山尖”“山坡”“山腰”。
第③段:从下到上,“河水”“空中”“半空中”“天上”。
8.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村庄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小村庄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水人格化,让水富有了灵气,突出了“绿”,写出了“绿”的可贵、可爱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水的喜爱之情。
9. 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了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课外技法专练
——情景交融
山的呼唤(17分)
琼 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秀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
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
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
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
《船》……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1 3000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
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删改)
1.文中第⑤~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的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4分)
(1)白天的玉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晚的玉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
童年登家乡的山是为了游玩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上玉山是为了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
鸟儿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
3.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段点明中心,总领全文;尾段呼应标题、开头,直接抒发作者对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表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深化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描绘和登山感受的叙写,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地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