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08:38: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2张PPT)
9.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元日
宋 王安石
一年的第一天。
元:开始,第一。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写了不少反映百姓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主要作品:《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等。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初读古诗
初读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 日
宋 王安石
细读感悟
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
燃爆竹
饮屠苏酒
迎红日
换桃符春联
细读感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除:写出了辞旧迎新。
暖:写出了春暖、酒暖、心暖。
屠苏酒,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故又名岁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细读感悟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曈曈:写出了光明与希望。
新、旧:写出了迎接新生活的欣喜。
贴春联
桃 符
指导书写

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
观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
想象画面
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试着描述诗的画面。
体会诗情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清明
唐 杜牧
第二课时
了解清明
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5日或6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明》《山行》等。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初读古诗
初读古诗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细读感悟
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欲断魂。
理解“欲断魂”。
由“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
“欲断魂”是什么意思?
魂魄、灵魂。
失魂落魄。
指导书写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两笔撇折、点。

书写指导:右下撇伸到“口”的下方。
指导书写
字典中“欲”有三种解释,诗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
A.欲望; B.想要,希望;
C.需要; D.将要,快要。
说说“欲断魂”的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指导朗读
细读感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纷纷:细雨朦胧的样子。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离开身体了一样。
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细读感悟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 问:请问。
遥 指:指向远方。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细读感悟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回家祭拜先祖。但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很不好受,现在又淋了雨,此时,他的感受如何?
拓展想象,体会“欲断魂”所传达出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心境。
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吧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选自丰子恺《清明》
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欢天喜地,穿得漂漂亮亮去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
拓展延伸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踏青外,还有荡秋千、植树、打马球、插柳等,清明节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第三课时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复习背诵
诗歌题解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插茱萸或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又称茱萸节、菊花节等。 “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因此,这个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九九重阳节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暝》《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合作学诗
借助学法,先自学,再交流古诗大意;然后想象画面;最后抓住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一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初读古诗
初读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细读感悟
独自一人在外地做外乡的客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每逢节日看到别人团聚欢庆,内心就加倍地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异乡:
每逢:
倍:
他乡,外乡。
加倍,更加。
每当遇到。
细读感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孤身一人
孤单寂寞
孤独
思念家乡;无法与亲人团聚的孤单、落寞。
浓浓的思乡之情
细读感悟
我在遥远的他乡知道在重阳节里,兄弟们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人啊。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
登高:
茱萸:
在遥远的地方想象。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传说佩戴可以辟邪。
细读感悟
想象感悟: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
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想一想: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不同之处是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是喜悦,第二首是悲伤,第三首是孤独。
拓展延伸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