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综合与实践 多边形的镶嵌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索多边形平面镶嵌,知道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可以平面镶嵌,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多边形平面镶嵌条件的过程,并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索多边形平面镶嵌并欣赏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教学重点】
探究多边形平面镶嵌的条件
【教学难点】
用两种正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以及平面镶嵌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思考,什么叫平面镶嵌?
【教学说明】通过观察图片,对平面镶嵌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2.想一想:
(1)回想你家里地板的铺设情况,并说说是用什么形状的地砖铺成的
(2)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教学说明】通过具体的形象对平面镶嵌的条件进行猜想,先不要进行证明.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探究一
试一试:若用一种边长相同的正多边形进行镶嵌 ,下列哪些正多边形可以镶嵌?
正边形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镶嵌:拼接点处的各角之和为360°。
【教学说明】让学生分组进行剪纸粘贴,探究结论,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平面镶嵌满足的条件.
2.探究二:
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边长相同的正多边形能不能进行平面镶嵌呢 请你通过计算或拼接进行探究.
(1)正n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
(2)能进行平面镶嵌的组合:
收获:当拼接点处的所有角之和是360°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思考:能否用三种正多边形,如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边长相同)能铺满地面?
【教学说明】结合以上探究,通过计算探究平面镶嵌满足的条件和规律,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然后进行总结.
3.探究三:
(1)任意剪出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纸板,拼拼看,它们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
(2)任意剪出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四边形纸板,拼拼看,它们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
结论: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四边形能镶嵌成平面图形
【教学说明】让学生剪纸进行拼接,然后进行板演,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最后再进行总结.
三、学生天地:
A小结归纳:
1、要用图形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镶嵌一个平面区域,需使得拼接点处的所有角之和等于360°。
2.任意形状但全等的三角形都可以进行镶嵌。
3.任意形状但全等的四边形也都可以进行镶嵌。
4.用一种正多边形可以进行镶嵌的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5.用两种正多边形可以进行镶嵌的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 等。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系统,加深学生的理解.
动手作业:
收集生活中各种镶嵌的地板、地砖、墙壁、墙纸的图案,把它复制下来与同学交流,并研究它们的构成和拼接方法。
根据今天所学,设计一个多边形的镶嵌图案
教学反思:
数学概念的获得与观察、实验是分不开的.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让学生用数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应该是平面镶嵌这一节课题学习应该让学生经历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源于生活.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覆盖”和“不完全覆盖”的区别,体会“重叠”和“不重叠”的区别,为辨别是否镶嵌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设计正多边形镶嵌的平面图案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时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