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热点2 生物与健康
(1)结合癌症研究及其治疗,考查细胞癌变的机理、特征及治疗
方法等;
(2)结合社会热点,如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非洲猪瘟等,
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结合具体病症或生活情境,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调节等。
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生物试题,常考查考生解释生理现象的能力,同时引导考生关注自身和他人健康,渗透“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社会责任意识。
角度1 与新冠肺炎有关的试题
1.(2020·全国卷Ⅰ,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B
2022/5/23
A
2.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机制类似于恒温器的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当新冠病毒侵人人体后,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使人误感觉到特别冷,导致发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接受冷觉感受器的神经冲动后,下丘脑产生冷觉
B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后,机体会增加产热
C .新冠病毒侵人人体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 .下丘脑受到寒冷刺激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角度1 与新冠疫情——“发烧”有关的试题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产
热
≈
散
热
主要的散热器官: .
散热方式: 、对流、
、蒸发
主要来源: 产热
安静状态: 等
运动状态: .
2.体温调节过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代谢
肝、脑
骨骼肌
皮肤
传导
辐射
(一)实例1:体温的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2.体温调节过程: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皮肤热觉感受器
炎热
下 丘 脑 的 体 温 调 节 中 枢(分析、综合)
传 出 神 经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垂体
传 出 神 经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增加散热
肾上腺素释放
骨骼肌战栗
皮肤血管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皮肤血管舒张
汗液分泌增多
TRH
TSH
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实现的;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区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体温升高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体热产生量超过其散发量,致使体温暂时升高或超过正常最高水平。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使得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在很多急性病中,发热可以代表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这属于体温升高有利的一面。 但同时,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如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使病人出现烦躁、幻觉甚至抽描等,这是体温升高有害的一面。
第二种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经过短时间休息后便可恢复至正常体温水平,不存在有害或有益的问题。
低体温对机体极为不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
但另一方面,利用低温对机体影响的某些特性,降低体温又成为一种医疗手段,尤其对重要器官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关激素:_________
(二).水平衡调节过程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水
尿量
减少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刺激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促进(+)
释放
抑制(-)
抑制(-)
调节中枢:______
渴觉中枢:_______
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方式:___________
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抗利尿激素
调节机制:____________
反馈调节
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有人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从水盐平衡调节示意图可以看出,当人意识到渴了,说明机体细胞渗透压已经升高,机体已经在调动心脏、肾等器官以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调节渗透压;
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如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压升高、酸中毒等。长期如此,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影响。
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吃饭会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不喝水会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失衡;大便和小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引起中毒或其他病症,损害健康。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不仅仅是摄入和排出的平衡,不能靠禁食禁水和减少排便来保持。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
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1、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患呆小症
角度2 与细胞衰老有关的试题
2.自由基学说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解释细胞衰老的假说之一,如图表示了这一学说的内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由基会引起蛋白质的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B.人的受精卵发育到胚胎过程中不会产生衰老的细胞
C.自由基会使细胞膜受损进而影响物质进出、能量转换
和信息交流
D.细胞衰老过程中也会有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且部分
酶的活性会增加
B
3.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大脑中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海马区明显萎缩。药物X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率,研究人员利用正常小鼠和实验室构建的AD模型小鼠来验证药物X有治疗AD的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AD模型小鼠时应定位损伤位于小鼠________的海马区。该实验需要测量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正常小鼠和AD模型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
向甲组正常小鼠侧脑室注射2 μL生理盐水,
向乙组AD模型小鼠侧脑室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丙组AD模型小鼠侧脑室注射2 μL生理盐水,
预测三组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_组小鼠。
2 μL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药物X溶液
角度2 与细胞衰老有关的试题
大脑皮层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丙
角度3 癌症及其治疗类试题
4.有研究表明,红辣椒中含有天然化合物——辣椒素,辣椒素可通过控制由Src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Src的活性来抑制肺癌细胞转移。蛋白质Src在控制细胞增殖、分化、运动等过程中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rc基因不可能属于原癌基因
B.辣椒素会诱导Src基因发生突变
C.辣椒素会影响Src基因的转录过程
D.辣椒素可能会影响蛋白质Src的空间结构
D
癌细胞
正常的体细胞发生突变,细胞周期失控,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因此可以无限增殖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
肿瘤。
突变
正常细胞
癌细胞
癌变的原因?
外因:致癌因子的作用;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1.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染色质、染色体相互转换的意义。
间期以染色质形式:便于解旋,进行DNA复制和转录
M期以染色体形式: 便于移动,保证DNA的平均分配
2.与图1中①染色体移动有关的细胞器是图3中的 。
3. 在细胞周期中,能观察到图3结构的时期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图2中,细胞周期用 → 表示。
中心体、线粒体
d d
分裂间期
细胞周期与分裂
5. 根据图2分析,若使细胞阻滞在G1/S检查点,可采取的措施
有_______(多选)
A.降低CDK的表达 B.抑制C-E活性
C.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吸收 D.抑制C-A活性
【资料】研究证明,CDK/C复合物可推动细胞跨越检查点,进入到下一个时期,从而保证有丝分裂的严格有序。
如CDK/C-D复合物可使细胞跨越M/G1检查点进入细胞周期。
A B C
角度3 癌症及其治疗类试题
4.有研究表明,红辣椒中含有天然化合物——辣椒素,辣椒素可通过控制由Src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Src的活性来抑制肺癌细胞转移。蛋白质Src在控制细胞增殖、分化、运动等过程中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rc基因不可能属于原癌基因
B.辣椒素会诱导Src基因发生突变
C.辣椒素会影响Src基因的转录过程
D.辣椒素可能会影响蛋白质Src的空间结构
D
致癌国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呢?
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 DNA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国胞的生长和分裂尖控而变成癌细胞。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恭国尖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P126
癌细胞
正常的体细胞发生突变,细胞周期失控,不受正常生长调控系统的控制,因此可以无限增殖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形成肿瘤。
突变
正常细胞
癌细胞
癌变的原因?
外因:致癌因子的作用;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根本原因)。
1.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释染色质、染色体相互转换的意义。
间期以染色质形式:便于解旋,进行DNA复制和转录
M期以染色体形式: 便于移动,保证DNA的平均分配
2.与图1中①染色体移动有关的细胞器是图3中的 。
3. 在细胞周期中,能观察到图3结构的时期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4.图2中,细胞周期用 → 表示。
中心体、线粒体
d d
分裂间期
细胞周期与分裂
5. 根据图2分析,若使细胞阻滞在G1/S检查点,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多选)
A.降低CDK的表达
B.抑制C-E活性
C.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吸收
D.抑制C-A活性
【资料】研究证明,CDK/C复合物可推动细胞跨越检查点,进入到下一个时期,从而保证有丝分裂的严格有序。
如CDK/C-D复合物可使细胞跨越M/G1检查点进入细胞周期。
A B C
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在T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膜蛋白PD-1,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与正常T细胞相比,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减少
B.控制合成PD-1和PD-L1的基因中遗传信息不同
C.只有PD-1抗体和PD-L1抗体同时发挥作用才会对肿瘤细
胞有影响
D.T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形成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角度3 癌症及其治疗类试题
C
抗原
总结:抗癌药物的研制思路
思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活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如:抑制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
抗PD-1抗体
思路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坏癌细胞分裂周期中的任何
一个环节,抑制癌细胞的有丝
分裂
6.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侵入猪细胞内的非洲猪瘟病毒通过逆转录等过程进行自我复制
C.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以防被感染
D.发现患非洲猪瘟的猪必须将其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角度4 与非洲猪瘟有关的试题
D
7.艾滋病的窗口期指的是感染者的血清中艾滋病病毒呈阳性,而艾滋病抗体呈阴性。此时感染者易出现发热、口渴、腹泻等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窗口期的感染者体内无抗体说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丧失,无法清除病毒
B.窗口期的病毒已进入人体,但抗体的产生需要一段时间
C.感染者出现发热、口渴、腹泻等症状与大脑皮层的调节中枢有关
D.感染者的血清、组织液与淋巴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角度5 与艾滋病有关的试题
B
内环境的成分:
内环境的作用: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细胞合成的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等
胞内酶: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呼吸酶等
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
不存在内环境的物质
角度4 与糖尿病有关的试题
8.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摄入高糖食物会引发血糖浓度上升,过多的血糖除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外,均会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
B.血糖浓度升高时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降低血糖浓度
C.糖尿病患者体内过多的血糖进入肾小囊中形成高渗的原尿,使得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水量减少,尿量增加
D.血糖浓度高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偏高,引发渴感,进而促使多饮水
A
血糖升高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血糖降低
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下丘脑某区域
+
+
分泌
促进
判断: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变化可以刺激
相关细胞或下丘脑中的相关部位,所
以葡萄糖也可以是信息分子。( )
√
9.如图表示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浓度正常)运动前后胰岛素敏感程度[可用葡萄糖代谢清除速率(MCR)表示]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Ⅱ型糖尿病发病的机理可能是组织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含量减少
B.用MCR表示胰岛素敏感程度的依据是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
C.据图可知,一定的运动量能增强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
D.运动量需至少达到20 000步才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具有较为明显的增强效果
D
例、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
B.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
C.激素都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D.激素都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