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7课《雨和雪》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7课《雨和雪》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24 08:5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雨和雪》
【课标要求】
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描述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14.2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举例说明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雨和雪的异同,知道雨和雪是常见的降水形式。能够解释雨、雪和冰雹的成因。了解更多的降水形式,描述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
2.观察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雨的成因提出有根据的猜测。体验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并能够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3.能够积极交流和分享自己对雨、雪和冰雹成因的观点和思考。能够大胆质疑,当与其他同学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探究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做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结合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难点: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
【评价任务】
任务一:猜想雨是怎样形成的? (检测目标1)
任务二:模拟雨形成点模拟实验,探究雨的形成。(检测目标2)
任务三:探究冰雹和雪点形成? (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学生对雨和雪已经有直观的生活感受,只是对于雨和雪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缺乏专业科学的认识,另外对雨和雪对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认识的不全面,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在认识了雨和雪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体验形成过程,并做好对人类影响的各方面的总结。课前需准备:酒精灯、铁架台、烧瓶、石棉网、培养皿等。
2.学习过程:首先,观察比较雨和雪的异同,是一种经验层面的认知,聚焦研究的主题,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也是对接下来探索雨雪形成的原因作铺垫。接着是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是本课动手实践的一个主体活动,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提供直观感性认识。最后是根据示意图描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这是抽象概括的学习,是一种图表学习方式。模拟实验与抽象概括的示意图两者结合,能更好地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

雨和雪
》课前预习单
观察
下雨前点天气特点
?思考
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点

1.我观察到的下雨前点天气特点:
2.了解下雨前点天气特点

我采用的方法是:
3.
思考
雨和雪是怎样形成
,我采用的方法是:
)任务一:猜想雨是怎样形成的?(检测目标1)
一、情境聚焦
1、观察:欣赏雨前、雨中和雪前、雪中的图片(这样有利于学生推测雨和雪的形成)
刚才这几个图片是什么天气?你对这两种天气了解多少(此处活动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重点关注雨雪的形态和形成原因)?
2、假设:
⑴回忆下雨前的天气现象。云是由什么构成的?你能推测雨滴是怎样形成的?
⑵下雨前的云层很厚,说明雨的形成与云由关系。而云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因此我们推测雨是由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降下来的。
3、结题:
⑴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
⑵自然界中还有不少跟水的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其中就有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下雨和下雪。今天,我们就来学校雨和雪的知识(板书课题)
任务二:模拟雨形成点模拟实验,探究雨的形成。(检测目标2)
方案探究:
(一)基础活动 探究雨的形成模拟实验
1、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材料:大烧杯、碟子、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火柴。
实验步骤:1、把水装在烧杯里,烧杯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2、把碟子放在沸腾的烧杯口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碟子下面出现水滴,并不断的滴下来。这就是雨。
注意事项:碟子上有冰块效果更明显。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单。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的水会变成水蒸气,当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滴。培养皿底部的小水滴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
(二)进阶活动
1、探究雨的形成
⑴通过刚才实验,我们看到了“降雨”的现象,那么自然界里的雨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交流后师生总结: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拖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雨。
三、交流评价
学习雨雪的形成,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指导。并出示课图片,让学生回答。(注意雨雪的形成原因学生是否理解深刻)
任务三:探究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检测目标3)
四、拓展应用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结合已有经验,自由交流。
播放视频片段(雨中夹着冰雹)
⑴同学们,为什么下雨时会有冰雹呢?
⑵通过资料卡片总结冰雹的形成原因。
2、推想雪时怎么形成的
雨和雪的形态有什么不同?它在形成过程中和雨有什么不同?你能推想雪是怎么形成的吗?
五、梳理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留意观察,了解生活中的雨和雪形成的相关资料。
【检测与作业】
一、填空题(检测目标1、目标2)
1.云和雾、露和霜、雨和( )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2.雨来自( )雪也来自 ( )。
3.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 ( ) 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是小水滴,就是 ( )。
4.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解释,就在是 ( )。
二、辨一辨(检测目标2、目标3)
5、雪和雨的形态不同,一般情况下,低空和地面气温在0℃以下,会降雨夹雪和降雪。( )
6、冰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危害大。( )
7、随着科技发展,适时实施人工增雨增雪以解决干旱缺水问题。( )
8、下冰雹很奇特,令人欢喜。( )
9、现在淡水资源缺乏,雨和雪越多越好。( )
10、实施工人增雨好,应把空中云彩都化成雨。(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