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倾情(qūn) 茁壮(zhuō) 瞬息万变(shùn)
B.双眸(mú) 凝望(níng) 万籁俱寂(lài)
C.慰藉(jiè) 亲吻(wěn) 连缀绵延(zhuì)
D.肃穆(sù) 震颤(zhàn) 雷霆万钧(tí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藤萝 沉淀 琼浆 抚摸
B.梦幻 茏罩 发端 迸溅
C.稀零 伶仃 遣憾 瀑布
D.酒酿 疑望 伫立 喜悦
3.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笼罩/囚笼 盛开/盛饭 禁止/忍俊不禁
B.绽开/沉淀 遗憾/震撼 苍穹/仙露琼浆
C.花苞/苞谷 嚷嚷/喧嚷挑逗/挑三拣四
D.船桨/琼浆伫立/贮蓄 玲珑/瘦骨伶仃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有《宗璞文集》四卷。
B.郭沫若,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剧作家。
C.茅盾,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D.高尔基,中国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岳》《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的作诗年代是由古至今排列的。
B.《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
C.“驿路梨花”“紫藤萝瀑布”“带上她的眼睛”等标题,从短语的结构方式来说都是一样的。
D.“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加点的三个词的词性依次为:形容词、名词和动词。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心惊胆战的捶击!
C.蓝天下,一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
D.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地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比喻的一项是( )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
D.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二、阅读理解
(2021六下·肇源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8.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9.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10.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紫藤萝瀑布(节选)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擦眼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文章题目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文章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1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紫色的流云
邹敏
①总是莫名地觉得校园里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尤其是这样缤纷的季节,那些铺着洁净彩砖的地上,原本应该是生出一片油油的绿草来,可是,除了四围里十来株一脸肃色的常青树和几小片矮脚的冬青还有一点点绿意外,再难有什么更鲜活的色彩和生气可言。
②只是在这个普通的清晨,我的眼里却多出了一份独特的景致——那一片紫藤无声地盛开在清晨的寂寂然里,如同不喜矫饰的小女子,绝无半点儿张扬地躲在东墙一隅。或许已经开了有些时日了吧,否则怎会有这般勃勃生机?
③这一瞥见让我惊异万分,生活了这么久,只道楼前那几株榆钱年年绿了又黄淡了几多年华,谁料这紫色的小仙子一直都流连在春来秋往的岁月中。
④轻轻靠近那一丛静默的紫藤,我的呼吸也倏忽变得纤弱而略呈浅紫,无法言说的喜欢悄悄在心底升腾、弥散。【 A 】仰望去,只见那虬曲交错、还未长出多少新叶的苍灰色的藤蔓间,挂满了一串串小小的紫色花儿,看上去如此小巧玲珑,惹人生怜。每一穗花儿都是自上而下次第盛开,谁也不兀自乱了先后顺序。开在最上面的笑靥灿然,那颊上略施一点点淡淡的紫粉,两片娇嫩的花瓣柔滑如缎,怎么看都像是一只只停歇的紫蝶;中间的那几朵半开半合,欲说还羞,点点娇媚令人心旌摇曳;而那缀在最下面的呢,还花容紧闭,紧紧咬合在一起的花瓣状如松子,那紫也愈显浓酽。也有几串全然未放的花雏儿,紧紧地挤在半透明状的萼片里,她们孤单地夹在那一片快乐的紫色里,不焦躁、不艳羡,许是只为了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恣意绽放的清晨。
⑤【 B 】也有几穗心高气傲的,似乎并不满足于花廊低矮的高度,她们努力地向上攀爬,俏皮地倚在雪松魁伟的臂弯,美目生辉,巧笑顾盼,不由得让我突然想到宗璞笔下那道紫色的瀑布来——凌空而下、流光飞泻,那又是何等的壮观!或许明年的这个时候,那一树深青的背景里,点缀的就远不只稀疏的三两串,而是紫色的一大片。
⑥【 C 】眼里只有密密匝匝遍及了整个花廊的紫藤,那淡淡的紫浸染了我,也迷离了我的视线,一如紫色的云朵在我的头顶缓缓流泻。我终未能忍住轻轻地去抚弄她一番,那轻柔的云片便随风婀娜舞动,欢笑着、雀跃着滑过我的发梢,流过我的指尖,点缀了我纯白的衣衫,恍惚间我也成了紫色的云。【 D 】
⑦几个七、八岁的孩子跑过来,好奇地询问:“老师,你在看什么呢?”
⑧我含笑回眸,似是对他们,也是对自己呢喃:“这是紫藤,美丽的紫藤!”
⑨那些可爱的小东西歪着脑袋,似懂非懂地看看我又望望那几树盛开的紫藤,然后便嬉笑追逐着踏上满地紫色的落英。
⑩于是我惊喜地发现,他们欢快的身影也成了一朵朵紫色的流云……
(1)阅读第①段,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作用。
A.每一穗花儿都是自上而下次第盛开,谁也不兀自乱了先后顺序。
B.她们孤单地夹在那一片快乐的紫色里,不焦躁、不艳羡,许是只为了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恣意绽放的清晨。
(3)“就这样静静地徜徉在花廊中,让自己融化在淡淡的芬芳里。”是从文中抽出的一个句子,它应该在原文的 【选A B C D】处。
(4)作者在文末呢喃:“这是紫藤,美丽的紫藤!”你觉得作者心目中紫藤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到了“紫藤萝”,请从写作的内容和手法的角度比较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那些可爱的小东西歪着脑袋,似懂非懂地看看我又望望那几树盛开的紫藤,然后便嬉笑追逐着踏上满地紫色的落英。于是我惊喜地发现,他们欢快的身影也成了一朵朵紫色的流云……
(邹敏《紫色的流云》)
【乙】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相同点:
不同点:
三、综合表达
12.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学校将组织一次“网络与语文”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活动一: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如“柳暗花明”、“夜雨时”、“挑灯看剑”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类似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网名要求积极健康)。
示例:网名:柳暗花明
由来和含义:出自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人们遭遇挫折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表现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乐观与自信。
网名:
由来和含义:
②活动二:电子阅读面面观
小组研讨:在你看来,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请你代表小组准备发言提纲。
13.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在开展以“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选题,请草拟三个研究选题供小组成员讨论。
(2)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我国古代诗词中也不乏哲理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请选择其中的一首来论证培根的“读诗使人聪慧”这一论点。(不少于200字)
附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附2: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紫藤萝瀑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A项的“倾”应读qīng,“茁”应读zhuó;
B项的“眸”应读móu;
D项的“颤”应读chàn。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字形正确。B“茏罩”应为“笼罩”。C“遣憾”应为“遗憾”。D“疑望”应为“凝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紫藤萝瀑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项,lǒng/lóng,shèng/chéng,jìn/jīn;
B项,zhàn/diàn,hàn/hàn,qióng/qióng;
C项,bāo/bāo,rāng/rǎng,tiǎo/tiāo;
D项,jiǎng/jiāng,zhù/zhù;líng/líng。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答案】D
【知识点】紫藤萝瀑布;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D 高尔基,苏联作家。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答案】C
【知识点】动词;名词;并列短语;主谓短语;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驿路梨花”“紫藤萝瀑布”都是“偏正短语”;“带上她的眼睛”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6.【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一棵小桃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B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应为“惊心动魄”。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7.【答案】B
【知识点】紫藤萝瀑布;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把“花朵儿”当做人来描写,“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是拟人。A、C、D是比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答案】8.C
9.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望岳
【解析】【点评】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每一个选项涉及的内容,从字、词、句、表达诗人的情感等多个方面去分析。
⑵鉴赏诗歌“炼字”艺术
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解答比较赏析类的炼字题型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比较分析,注意比较字的含义、词性、连带的修辞手法、与上下文的组合(或照应)关系及其产生意境特点、流露的情感基调等的细微差别。
8.本题考查古诗鉴赏。“造化”是大自然的意思,不是运气、神气,故选C。
9.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阴阳割昏晓”的意思是:高大巍峨的泰山把南北分成晨夕。“割”的意思是截断。这里是写泰山的南北分界明显,使用“割”字直截了当,写出了阴阳的分明,更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总结为:“割”字,用夸张手法,说“昏”和“晓”是泰山“割”开的,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特点)。
10.【答案】(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生命长河的伟大。
(2)因为从遭受了不幸而又花开得很盛的藤萝身上得到了生活的启发。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1)了解常用的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11.【答案】(1)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用校园里的单调与沉闷反衬出下文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突出了紫藤萝花的形象。(或为下文写紫藤花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作铺垫)。
(2)A.一个接一个,写出每一穗花上的花朵接连、有序开放的情状。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雏儿等待开放时的娴静优雅、不躁不羡的恬淡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意和喜爱。
(3)C
(4)有优美的外形色彩;有旺盛的生命力;对生命的执着;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5)相同点:都以物喻人,由花及人;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不同点:【甲】段用像云一样具有流动的美感的紫藤萝花喻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孩子们;【乙】段启迪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
(1)第一段强调“总是莫名地觉得校园里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突出了校园里的单调与沉闷。后文却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可见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第一段为下文写校园里紫藤萝花的无限生气作了铺垫。
(2)第一句中的“次第”是形容花如何开放的,结合语境可分析出,它形象地写出了“每一穗花”一个接着一个、有秩序地开放的情状。第二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雏儿等待开放时的恬淡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意和喜爱。
(3)C处的后面写“眼里”看到的“淡淡的紫”,与题干中的“徜徉在花廊中”相契合,与“融化在淡淡的芬芳里”相呼应。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根据全文可知,作者赞美的不仅仅是紫藤萝花的外形和色彩,更赞美它旺盛的生命力、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等。要由内而内、由浅入深地思考作答。
(5)读两语段可知,内容上,都写到了花和人,写法上,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所不同的是,第一个语段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孩子们比作像云一样的紫藤萝花,第二个语段借花来探索人生。
【点评】
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对词语的赏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写了它们在语境中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比较性题目,一定要注意题干中提示的角度,结合语段(文章)作出具体的分析。
12.【答案】①网名:小桥流水;由来和含义: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生机勃勃,蕴含了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 ②示例:一、电子阅读是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二、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优点有:阅读方便快捷,携带简单省力,环保,节约资源,价格便宜等。缺点有:对视力有害,以浅阅读为主,依赖设备,缺乏传统文化的韵味等。)三、两种阅读方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与阅读的需要。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认真阅读材料,然后从自己积累的古诗词中找出一句合适的句子,提炼出自己的网名作答即可。解释其含义时,要注意结合诗句阐述取这个网名的意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考查对生活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发言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文字。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针对题目“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列举证明观点的事实或道理。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①网名:小桥流水 由来和含义: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生机勃勃,蕴含了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
②示例:一、电子阅读是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二、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优点有:阅读方便快捷,携带简单省力,环保,节约资源,价格便宜等。缺点有:对视力有害,以浅阅读为主,依赖设备,缺乏传统文化的韵味等。)三、两种阅读方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与阅读的需要。
【点评】发言提纲要掌握分寸,就是要使讲话恰到好处,不说空洞无物的话,不说过头话,不说伤人的话,不自我吹嘘。同时,发言务求简短精练,因为观众都喜欢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发言,要尽量长话短说,克服口头禅,少用无关紧要的喻例、资料等,让每句话融入较多的信息。
13.【答案】(1)如古诗的意境、用典、韵律、节奏、语言、情感、平仄等。
(2)不唯一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1)“古诗词赏析”可以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赏“妙语”。妙语指精妙的词语,学会赏析凝练精准的词语,这是古诗词赏析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鉴赏能力的体现。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故答案为:⑴ 如古诗的意境、用典、韵律、节奏、语言、情感、平仄等。
⑵不唯一
【点评】⑴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⑵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倾情(qūn) 茁壮(zhuō) 瞬息万变(shùn)
B.双眸(mú) 凝望(níng) 万籁俱寂(lài)
C.慰藉(jiè) 亲吻(wěn) 连缀绵延(zhuì)
D.肃穆(sù) 震颤(zhàn) 雷霆万钧(tíng)
【答案】C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紫藤萝瀑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A项的“倾”应读qīng,“茁”应读zhuó;
B项的“眸”应读móu;
D项的“颤”应读chàn。
故答案为:C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藤萝 沉淀 琼浆 抚摸
B.梦幻 茏罩 发端 迸溅
C.稀零 伶仃 遣憾 瀑布
D.酒酿 疑望 伫立 喜悦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字形正确。B“茏罩”应为“笼罩”。C“遣憾”应为“遗憾”。D“疑望”应为“凝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形。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然后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3.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笼罩/囚笼 盛开/盛饭 禁止/忍俊不禁
B.绽开/沉淀 遗憾/震撼 苍穹/仙露琼浆
C.花苞/苞谷 嚷嚷/喧嚷挑逗/挑三拣四
D.船桨/琼浆伫立/贮蓄 玲珑/瘦骨伶仃
【答案】A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紫藤萝瀑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A项,lǒng/lóng,shèng/chéng,jìn/jīn;
B项,zhàn/diàn,hàn/hàn,qióng/qióng;
C项,bāo/bāo,rāng/rǎng,tiǎo/tiāo;
D项,jiǎng/jiāng,zhù/zhù;líng/líng。
故答案为:A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有《宗璞文集》四卷。
B.郭沫若,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剧作家。
C.茅盾,现代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D.高尔基,中国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答案】D
【知识点】紫藤萝瀑布;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D 高尔基,苏联作家。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岳》《游山西村》《己亥杂诗》的作诗年代是由古至今排列的。
B.《伟大的悲剧》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
C.“驿路梨花”“紫藤萝瀑布”“带上她的眼睛”等标题,从短语的结构方式来说都是一样的。
D.“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加点的三个词的词性依次为:形容词、名词和动词。
【答案】C
【知识点】动词;名词;并列短语;主谓短语;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驿路梨花”“紫藤萝瀑布”都是“偏正短语”;“带上她的眼睛”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B.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心惊胆战的捶击!
C.蓝天下,一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
D.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地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一棵小桃树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B 心惊胆战:形容非常害怕。应为“惊心动魄”。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7.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比喻的一项是( )
A.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
D.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答案】B
【知识点】紫藤萝瀑布;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把“花朵儿”当做人来描写,“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是拟人。A、C、D是比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二、阅读理解
(2021六下·肇源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8.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9.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案】8.C
9.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望岳
【解析】【点评】⑴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来理解每一个选项涉及的内容,从字、词、句、表达诗人的情感等多个方面去分析。
⑵鉴赏诗歌“炼字”艺术
炼字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解答比较赏析类的炼字题型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语境来比较分析,注意比较字的含义、词性、连带的修辞手法、与上下文的组合(或照应)关系及其产生意境特点、流露的情感基调等的细微差别。
8.本题考查古诗鉴赏。“造化”是大自然的意思,不是运气、神气,故选C。
9.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阴阳割昏晓”的意思是:高大巍峨的泰山把南北分成晨夕。“割”的意思是截断。这里是写泰山的南北分界明显,使用“割”字直截了当,写出了阴阳的分明,更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总结为:“割”字,用夸张手法,说“昏”和“晓”是泰山“割”开的,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特点)。
10.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紫藤萝瀑布(节选)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擦眼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文章题目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文章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答案】(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了生命长河的伟大。
(2)因为从遭受了不幸而又花开得很盛的藤萝身上得到了生活的启发。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
(1)了解常用的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有利于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1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紫色的流云
邹敏
①总是莫名地觉得校园里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尤其是这样缤纷的季节,那些铺着洁净彩砖的地上,原本应该是生出一片油油的绿草来,可是,除了四围里十来株一脸肃色的常青树和几小片矮脚的冬青还有一点点绿意外,再难有什么更鲜活的色彩和生气可言。
②只是在这个普通的清晨,我的眼里却多出了一份独特的景致——那一片紫藤无声地盛开在清晨的寂寂然里,如同不喜矫饰的小女子,绝无半点儿张扬地躲在东墙一隅。或许已经开了有些时日了吧,否则怎会有这般勃勃生机?
③这一瞥见让我惊异万分,生活了这么久,只道楼前那几株榆钱年年绿了又黄淡了几多年华,谁料这紫色的小仙子一直都流连在春来秋往的岁月中。
④轻轻靠近那一丛静默的紫藤,我的呼吸也倏忽变得纤弱而略呈浅紫,无法言说的喜欢悄悄在心底升腾、弥散。【 A 】仰望去,只见那虬曲交错、还未长出多少新叶的苍灰色的藤蔓间,挂满了一串串小小的紫色花儿,看上去如此小巧玲珑,惹人生怜。每一穗花儿都是自上而下次第盛开,谁也不兀自乱了先后顺序。开在最上面的笑靥灿然,那颊上略施一点点淡淡的紫粉,两片娇嫩的花瓣柔滑如缎,怎么看都像是一只只停歇的紫蝶;中间的那几朵半开半合,欲说还羞,点点娇媚令人心旌摇曳;而那缀在最下面的呢,还花容紧闭,紧紧咬合在一起的花瓣状如松子,那紫也愈显浓酽。也有几串全然未放的花雏儿,紧紧地挤在半透明状的萼片里,她们孤单地夹在那一片快乐的紫色里,不焦躁、不艳羡,许是只为了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恣意绽放的清晨。
⑤【 B 】也有几穗心高气傲的,似乎并不满足于花廊低矮的高度,她们努力地向上攀爬,俏皮地倚在雪松魁伟的臂弯,美目生辉,巧笑顾盼,不由得让我突然想到宗璞笔下那道紫色的瀑布来——凌空而下、流光飞泻,那又是何等的壮观!或许明年的这个时候,那一树深青的背景里,点缀的就远不只稀疏的三两串,而是紫色的一大片。
⑥【 C 】眼里只有密密匝匝遍及了整个花廊的紫藤,那淡淡的紫浸染了我,也迷离了我的视线,一如紫色的云朵在我的头顶缓缓流泻。我终未能忍住轻轻地去抚弄她一番,那轻柔的云片便随风婀娜舞动,欢笑着、雀跃着滑过我的发梢,流过我的指尖,点缀了我纯白的衣衫,恍惚间我也成了紫色的云。【 D 】
⑦几个七、八岁的孩子跑过来,好奇地询问:“老师,你在看什么呢?”
⑧我含笑回眸,似是对他们,也是对自己呢喃:“这是紫藤,美丽的紫藤!”
⑨那些可爱的小东西歪着脑袋,似懂非懂地看看我又望望那几树盛开的紫藤,然后便嬉笑追逐着踏上满地紫色的落英。
⑩于是我惊喜地发现,他们欢快的身影也成了一朵朵紫色的流云……
(1)阅读第①段,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表达作用。
A.每一穗花儿都是自上而下次第盛开,谁也不兀自乱了先后顺序。
B.她们孤单地夹在那一片快乐的紫色里,不焦躁、不艳羡,许是只为了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恣意绽放的清晨。
(3)“就这样静静地徜徉在花廊中,让自己融化在淡淡的芬芳里。”是从文中抽出的一个句子,它应该在原文的 【选A B C D】处。
(4)作者在文末呢喃:“这是紫藤,美丽的紫藤!”你觉得作者心目中紫藤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5)【甲】【乙】两个片段,都写到了“紫藤萝”,请从写作的内容和手法的角度比较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甲】那些可爱的小东西歪着脑袋,似懂非懂地看看我又望望那几树盛开的紫藤,然后便嬉笑追逐着踏上满地紫色的落英。于是我惊喜地发现,他们欢快的身影也成了一朵朵紫色的流云……
(邹敏《紫色的流云》)
【乙】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1)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用校园里的单调与沉闷反衬出下文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突出了紫藤萝花的形象。(或为下文写紫藤花的美丽和生机勃勃作铺垫)。
(2)A.一个接一个,写出每一穗花上的花朵接连、有序开放的情状。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雏儿等待开放时的娴静优雅、不躁不羡的恬淡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意和喜爱。
(3)C
(4)有优美的外形色彩;有旺盛的生命力;对生命的执着;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5)相同点:都以物喻人,由花及人;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不同点:【甲】段用像云一样具有流动的美感的紫藤萝花喻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孩子们;【乙】段启迪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
(1)第一段强调“总是莫名地觉得校园里似乎缺少了点什么”,突出了校园里的单调与沉闷。后文却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可见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第一段为下文写校园里紫藤萝花的无限生气作了铺垫。
(2)第一句中的“次第”是形容花如何开放的,结合语境可分析出,它形象地写出了“每一穗花”一个接着一个、有秩序地开放的情状。第二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雏儿等待开放时的恬淡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意和喜爱。
(3)C处的后面写“眼里”看到的“淡淡的紫”,与题干中的“徜徉在花廊中”相契合,与“融化在淡淡的芬芳里”相呼应。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根据全文可知,作者赞美的不仅仅是紫藤萝花的外形和色彩,更赞美它旺盛的生命力、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等。要由内而内、由浅入深地思考作答。
(5)读两语段可知,内容上,都写到了花和人,写法上,都运用比喻的修辞。所不同的是,第一个语段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孩子们比作像云一样的紫藤萝花,第二个语段借花来探索人生。
【点评】
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对词语的赏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写了它们在语境中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比较性题目,一定要注意题干中提示的角度,结合语段(文章)作出具体的分析。
三、综合表达
12.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学校将组织一次“网络与语文”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①活动一: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如“柳暗花明”、“夜雨时”、“挑灯看剑”等。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类似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网名要求积极健康)。
示例:网名:柳暗花明
由来和含义:出自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人们遭遇挫折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表现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乐观与自信。
网名:
由来和含义:
②活动二:电子阅读面面观
小组研讨:在你看来,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请你代表小组准备发言提纲。
【答案】①网名:小桥流水;由来和含义: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生机勃勃,蕴含了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 ②示例:一、电子阅读是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二、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优点有:阅读方便快捷,携带简单省力,环保,节约资源,价格便宜等。缺点有:对视力有害,以浅阅读为主,依赖设备,缺乏传统文化的韵味等。)三、两种阅读方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与阅读的需要。
【知识点】活动设计;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认真阅读材料,然后从自己积累的古诗词中找出一句合适的句子,提炼出自己的网名作答即可。解释其含义时,要注意结合诗句阐述取这个网名的意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考查对生活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发言提纲是一种概括地叙述纲目、要点的文字。它不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写出来。针对题目“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列举证明观点的事实或道理。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①网名:小桥流水 由来和含义: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潺潺的流水、纤巧的小桥、温暖的茅屋,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那么生机勃勃,蕴含了对自然恬静生活的向往。
②示例:一、电子阅读是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二、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比较(优点有:阅读方便快捷,携带简单省力,环保,节约资源,价格便宜等。缺点有:对视力有害,以浅阅读为主,依赖设备,缺乏传统文化的韵味等。)三、两种阅读方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与阅读的需要。
【点评】发言提纲要掌握分寸,就是要使讲话恰到好处,不说空洞无物的话,不说过头话,不说伤人的话,不自我吹嘘。同时,发言务求简短精练,因为观众都喜欢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发言,要尽量长话短说,克服口头禅,少用无关紧要的喻例、资料等,让每句话融入较多的信息。
13.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在开展以“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选题,请草拟三个研究选题供小组成员讨论。
(2)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我国古代诗词中也不乏哲理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请选择其中的一首来论证培根的“读诗使人聪慧”这一论点。(不少于200字)
附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附2: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案】(1)如古诗的意境、用典、韵律、节奏、语言、情感、平仄等。
(2)不唯一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1)“古诗词赏析”可以从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赏“妙语”。妙语指精妙的词语,学会赏析凝练精准的词语,这是古诗词赏析的较高境界,也是具备鉴赏能力的体现。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故答案为:⑴ 如古诗的意境、用典、韵律、节奏、语言、情感、平仄等。
⑵不唯一
【点评】⑴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⑵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