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非洲》,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是一节新授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评价建议、资源开发七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一些设想。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
本节课是认识大洲的第二节内容,学生学过《亚洲与欧洲》后的又一个大洲,这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大洲的学习方法等知识的巩固,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美洲》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非洲》一节内容在教材第13-19页。包括:位置和国家、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资源四个方面的内容。共分两课时完成,本课时主要学习位置和国家、高原为主的地形。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学会运用非洲地形图和政区图等相关资料,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进一步掌握运用地图归纳大洲位置和地形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高原为主的地形。难点:海陆轮廓的特征。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认识的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了陌生感,如何把握住?感兴趣是最主要的学习动力,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借助图像,以图激趣,既能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又使课堂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三、教学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在利用地图、资料和多媒体的基础上采用这一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四、教学设计流程1、创设意境、进入角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感受异地风情”各类图片——特别是黑人的图片,由学生猜出是非洲。然后发动学生和老师一起去感受非洲的火辣风情。2、明确目标、学习新知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主动的围绕目标探索性学习。为了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把学习目标分两次展示。 学习目标①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揭示目标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学,在这一环节中,可根据目标制定自学指导的内容。3、自学指导、落实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或地图册认真阅读第13—14页内容,1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⑴ 用铅笔描出非洲的轮廓图,在图上标出临海和大洲。并叙述非洲的海陆位置。⑵观察非洲境内有哪几条重要的纬线穿过。
⑶能在图中指出二战前独立的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国的位置。⑷说出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交通地位。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不加以随便的指点和发言,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应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4、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各组学生成习题后,互相交流答案,进行讲解。达到“兵交兵,会的教不会的”目的,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对学生适当的加以鼓励,如通过课件中的地理位置图、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几个?加以讲解、指点、解决疑难问题、并能顺利得出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到大西洋的门户。从而完成任务。过渡:确定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共同去探究非洲的地形特征。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②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 自学指导2请同学们结合非洲地形图认真阅读教材14—16页内容,八分钟后回答问题:⑴ 观察地形图,写出非洲的主要高原名称_高原_高原_高原_高原。⑵ 非洲地势是_高__低。⑶ 极具特色的地形有中部的_盆地、北部的_沙漠、纵贯东部的_裂谷带。这些问题是根据学习亚洲地形的步骤和方法,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及特色地形等几方面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触类旁通,主动学习,增长知识。
交流答案、展示能力各组学生交流答案后、提出疑难,互相解答,老师要注意其他学生的倾听,维持秩序,最后通过课件中的地图、图片、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地形特征;运用东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等的动态图片突出其特征。5、当堂训练、学以致用1、二战前夕,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 三个国家独立
A.南非 B.利比亚 C.利比里亚 D.肯尼亚
2.非洲的地势分布特点是( )
A.南高北低 B.东高西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3.非洲最高峰是( )
A.乞力马扎罗山 B.阿特拉斯山 C.阿尔卑斯山 D.喜马拉雅山
4.非洲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民族内部不团结
C.自然灾害比较频繁 D.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结果
5.非洲最大的岛屿是( )
A.斯里兰卡岛 B.格陵兰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塔斯马尼亚岛
6.非洲最大的半岛是( )
A.索马里半岛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印度半岛
7.非洲最大的海湾是( )
A.孟加拉湾 B.几内亚湾 C.墨西哥湾 D.阿拉斯加湾
8.读“非洲图”,回答问题。
(1)迎迎的叔叔是中央电视台“走进非洲”摄制组成员,曾经非洲最长的河流和非洲最高的山峰,这条河流是___________,图中字母代号是_______,同时也是世界第_____长河。非洲最高的山峰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数字代号是______。
(2)请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画在图上。
(3)写出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非洲(一) 一、国家最多的大洲 1、非洲的地理位置
2、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1、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2、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4、极具特色的地形区:刚果盆地、东非裂谷带、撒哈拉沙漠板书设计虽然朴素,但条理清晰。在板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六、评价建议
我认为本节课评价的关键是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量化。在这六个学习活动中,要用课堂活动评价表,,采用同桌记录,小组当堂汇,课代表一天汇老师一周汇,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得到量化分数,应用到综合素质评价中。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网络资源,为了形象直观,本节课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其次学生资源,学生制自模型,展开模型,解决问题,再次生活资源,从生活中挖掘地理资源,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合理用好这些资源是本节课的基础。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知道了非洲是国家最多的大洲,重点掌握了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课下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非洲气候方面的资料,下一节、我们将继续走进非洲,去感受非洲的炎热气候。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与感受,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