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4 12:2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一片草原上有8户牧民,其中6户养了绵羊,2户养了山羊,这些羊共同构成( )
A.一个群落 B.一个物种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2.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 B.抽样检测法
C.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3.下列描述中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的是( )
A.引起传染病的某种病毒使某种群的种群密度降低
B.一年蓬的种群密度随林木郁闭度的增加而降低
C.蚊类等昆虫在寒冷季节到来时一般会全部死亡
D.火山喷发时火山口附近的植物几乎全部死亡
4.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5.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半干旱地区 B.物种较多
C.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D.生存动物善于快速奔跑
6.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己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下列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裸岩上的演替 B.冰川泥上的演替
C.火山岩上的演替 D.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7.硫细菌在细胞内能利用硫化氢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把CO2合成为有机物,反应式如下:H2S+CO2S+H2O+(CH2O),据此判断该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法判断
8.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具有明显的特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能量流动特点的是( )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 D.热能可以被生产者转化为化学能
9.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 )
A.碳酸 B.碳酸盐 C.碳水化合物 D.二氧化碳
10.萤火虫的光、蜜蜂的舞蹈、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这三种信息分别属于( )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B.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C.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1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则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 )
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12.目前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了温室效应,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提倡低碳生活。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1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所有生物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C.完全禁止开发和利用才能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D.进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14.“无废弃物农业”是指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如人畜粪便、河泥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通过堆肥和汉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下列有关“无废弃物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B.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C.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D.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1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B.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16.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用酒精消毒 B.划线操作须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进行
C.只有在5区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17.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和“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探究”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趋热等特性进行诱捕
B.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C.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
D.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
18.下列哪些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生长( )
A.青霉素 B.秋水仙素 C.RNA酶 D.赤霉素
19.将离体的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体现了( )
A.细胞分裂 B.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分化 D.细胞代谢
20.单倍体培养的常用方法是( )
A.花药离体培养 B.细胞融合 C.秋水仙素处理 D.基因工程
21.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22.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优越之处在于( )
A.单克隆抗体能够制成“生物导弹”
B.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制备
C.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也大大高于常规抗体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简单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经脱分化形成新个体
B.克隆猴“中中”是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培育的
C.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只能应用于对微生物进行改造
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
24.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下列产品不能通过动物体细胞培养直接获得的是( )
A.克隆动物 B.皮肤组织 C.组织细胞 D.疫苗
25.单克隆抗体是指( )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B.单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C.单个杂交瘤组织增殖产生的高度纯一的抗体 D.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
26.将来能发育为胎儿的胎膜和胎盘的结构是( )
A.桑椹胚内的一部分细胞 B.原肠胚的胚层 C.胚泡 D.滋养层
27.“试管婴儿”技术是将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子细胞取出在试管中完成受精,并在试管中培养受精卵使其发育到囊胚阶段,再将胚胎移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胎儿。“试管婴儿”技术在生物学上所依据的原理是( )
A.有性生殖 B.组织培养 C.克隆技术 D.基因工程
28.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物质”的含义及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
A.有机物;循环性、全球性 B.元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无机物;循环性、全球性 D.元素;循环性、全球性
29.能量沿营养级逐级流动过程中,只有小部分被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其传递效率一般为( )
A.<5% B.10%~20% C.20%~30% D.>30%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
31.下图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温室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用①~⑥序号作答),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a~d序号作答)。
a.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d.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2)与①②两个过程有关的主要细胞器(主要考虑其为真核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用A~D作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过程使用的酶是___________,以使植物原生质体相互分离;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细胞分离开来的酶是____________。
(2)过程③在化学药剂________的作用下会发生细胞融合,也可以通过_______等物理方法诱导细胞融合。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与过程④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_。
(3)过程_______________属于脱分化,经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过程________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⑤⑥⑦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其用到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克服了不同生物__________的障碍,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C 6.D 7.A 8.D 9.D 10.C
11.B 12.D 13.B 14.D 15.D 16.D 17.B 18.A 19.B 20.A
21.B 22.C 23.B 24.A 25.C 26.D 27.A 28.D 29.B 30.C
31.一.(1)⑥,b
(2)叶绿体,线粒体
(3)A、B,生产者A所固定的总能量
32.(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缺一不可),胰蛋白酶,
(2)聚乙二醇(或“PEG”),离心、震荡、电刺激,新细胞壁的形成,高尔基体
(3)⑤,愈伤组织,⑥,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