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招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招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12: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招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剪纸,俗称“剪花”或“剜花”,作为中国的一种古老的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剪纸自有其特点。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几乎是无人不晓,剪纸艺人遍布祖国大地。剪纸的工具最为简单,材料最为便宜,操作最为方便。在一般情况下,只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进行。闲暇时可以在家操作,农忙时也可以带到田间地头,利用劳动的间歇实践,完成剪纸作品。
剪纸虽然极为普通平常,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工作。优秀的剪纸作品应当灵活运用剪纸的“特殊语言”把无限的神韵藏在小小的尺幅之中。与绘画、雕刻等比起来,剪纸的突出特点是简单的平面造型。在一张纸上仅凭一些简单的纸条,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器物的钟灵琉秀,而且要做到虚实兼容、缕空透明,没有一定的手上功夫和艺术才能是不容易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有多少手工艺术消失了,但剪纸这一民俗则被保留下来,并且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根本原因在于从古至今,剪纸生存于劳动人民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我们中华民族很善于用剪纸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美好感情。
(摘编自张云运《试论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弘扬》)
材料二: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及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剪纸独特的艺术语境,更是其创作、发展的重要基石。如何深挖传统,将其精华进行提炼、转化并运用到当代剪纸创作中,是剪纸艺术家需要思考的课题。雕镂工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大至空灵通透的建筑空间装饰、园林景观设计,小到玲珑剔透的玉雕、核雕、蛋雕等,无不展现出“镂空”的独特美感,“镂空之美”也成为剪纸艺术的基本视觉属性。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多样,追求质朴、自然的美感,渗透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与情感温度。剪纸艺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在题材选择、艺术技法、装饰纹样等诸多方面,都可与其他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建立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丁园的《锣鼓喧天庆冬奥》、杨志宙的《飞歌传情助冬奥》等作品,在色彩和构图的营造上颇有传统农民画的“乡土味儿”;魏琴的《五福迎冬奥》、尹东梅的《跳台滑雪》等作品,充分借鉴了传统年画的造型语言;在范金萍的《福虎迎冬奥》、梁鹏的《冬奥福》等作品中,憨态可掬的动物形象则吸纳了布虎、虎头鞋等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精髓。
中国画的笔墨韵律及其对写意精神的追求,充分展示出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亦可对当代剪纸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陈鸷在创作作品《冬奥·未来·有我》时,便尝试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融入平面空间的营造中。画面里,花样滑冰、冰球、滑雪等冬奥会体育项目由上而下依次排布。艺术家运用撕纸技法写意地勾勒出老虎的外形轮廓,并将较为写实且富有节奏感的运动员剪影置于虎躯之上,仿若跃动的音符,在虚与实之间将时而优美时而激越的感受充分传达出来;再如孟庆香的《一起向未来》,作品面貌不同于传统剪纸,艺术家以中国画常见的构图方将一望无际的群山和冬奥场馆进行组合,再点缀雪花、雪松等图案,使写意的山水之景与冰雪健儿的矫健身姿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剪纸艺术创作的根基与灵魂,那么当代艺术精神和现代设计理念便成为剪纸艺术发展的动力引擎。幽默诙谐的卡通形象、富有时尚感的视觉元素、新颖别致的构图方式……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新媒体时代,剪纸艺术的面貌也日趋年轻化、国际化。笔者创作的冬奥系列剪纸作品,融合了冰雪运动与寅虎的双重意象。在虎的形象设计方面,如何将冰雪运动的夸张动态与动物的肢体结构及形态自然结合,是创作的难点。我在精细刻画虎的形态、花纹等自然特征的基础上,以圆润的肢体造型实现虎与人的动态转化,并让各式雪花剪影点缀虎躯,打造出富于童趣又动感十足的“小虎子运动员”形象,背景则运用中国戏曲舞台的构成方式,概括地呈现出通透而富有古韵的空间氛围。这套应邀展陈在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冬奥村的剪纸作品,不仅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氛围,更传达出对北京冬奥会运动健儿们“圆梦在今朝”的浓浓祝福。此外,卢淑容的《冬奥情怀》以动漫造型语言塑造人物,并辅以传统花卉、祥云等纹样,传统与现代的相互碰撞使得作品充满视觉张力;宫红艳的《和谐冬奥》运用现代艺术语言,以高饱和度的色彩营造作品风格基调,并对运动员的动态进行适度夸张处理,时尚感十足。艺术家们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作品在记录生活、讴歌时代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多维度的创作探索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现代设计强调艺术与多学科的融合,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关联。兼具审美性与功能性的设计创作理念,也为当代剪纸创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平面剪纸设计,以及功能多样又创意十足的剪纸文创产品。再如,北京园博园公共展示空间运用现代设计语言,结合新兴材料工艺,将剪纸艺术与公共艺术设计相互融合,为传统艺术形式插上时尚的翅膀,向世人传达出当代剪纸艺术多层次的审美维度。
一张纸和简单的工具,就能幻化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剪纸,无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散发着强烈的泥土气息,显现出悠远深邃的文化气象。当冬奥与剪纸相遇,承载着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精神的冰雪之花也在一幅幅作品中绽放开来。
(摘编自赵希岗《绽放,剪纸上的冰雪之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剪纸工具简单、材料便宜、操作方便,但是要创作出优秀的剪纸作品,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和才华。
B.剪纸艺术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视觉特性,使其极易融入到当代现实生活中,如节日庆典、居家装饰等。
C.冬奥剪纸作品异彩纷呈,呈现出当代剪纸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多元创新,而写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D.北京冬奥会为古老的剪纸艺术提供了发展空间,艺术家们用剪纸作品描绘冰雪运动、助力北京冬奥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镂空之美”是剪纸艺术的基本视觉属性,任何剪纸作品离不开这种镂空工艺。
B.剪纸艺术与传统民间美术、绘画艺术门类不同,其发展离不开它们的丰厚滋养。
C.适逢寅虎之年,为表达对冬奥健儿的祝福,奥运剪纸作品都融入“虎”的意象。
D.当冬奥与剪纸相遇,中国剪纸艺术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其技艺达到了顶峰。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围绕剪纸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论证,彰显剪纸艺术的魅力。
B.文章善用举例论证,对于每一层次观点的论述,都能够举出令人信服的准确事例。
C.作为一篇论述文章,语言却活泼生动、饱含深情,如题目“绽放,剪纸上的冰之花”。
D.文章列举北京园博园的剪纸文创产品证明现代设计创作理念对剪纸艺术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一,请提炼概括剪纸艺术的特点。(4分)
5.剪纸作为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何在当代生活中焕发生机?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梅花图
乐忆英
接连几天的阴雨,让人觉得很抑郁。
徐恺铮望望门外,这样的天气,肯定无客户前来,也好,难得清静,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看书、绘画或者写字。
拿起茶壶吮了一口,舌尖上立即感觉到一股浓郁的滋味,既绵软又醇厚,还有些爽滑,“金骏眉”果然不错,揭开茶盖,缕缕茶香中,似乎包含着蜜香馥郁,沁人心脾。
盖上壶盖,徐恺铮把玩着手中的紫砂壶,这是一把菱花壶,是去年一位老客户以五百元的价格转让给他的。有一次,古玩商赵儒珍来店里,把菱花壶捧在手上,看了许久,才说:“这壶不错,古雅、浑朴,看年代,应该是清末民初的东西。”
这把壶上还刻有行书壶铭:“心底乾坤悬日月,壶中云水寄茶禅。”壶底署“宜兴出品”款。后来,徐恺铮在赵儒珍的古玩店里看见,赵儒珍也有一把一模一样的菱花壶,只不过壶铭是:“眼里红尘无垢净,壶中弱水有炎凉。”赵儒珍告诉他:“其实这壶和你那把是一对,但不是名家所制,所以值不了几个钱。”
对于古玩,徐恺铮没兴趣,他自己开了一家“真真裱画坊”,整天跟书画打交道,数十年下来,本城的书画家几乎都认识,他们的作品也都有收藏。偶尔得暇,徐恺铮也会去赵儒珍的古玩店坐坐。赵儒珍除了瓷器、玉器、银圆外,还有清代、民国的书画,现代书画家的作品他从不沾手。前几日,徐恺铮看中一幅梅花图,画面上一枝梅花转折直上,至枝梢才略向右倚侧,顶端仅着三个待放的花苞,让人入眼就领略到满目孤寂凄冷的茫茫大千中蕴含的生意,用笔二三,屈指可数,然而笔简意赅,以至极意。此画虽不及“八大山人”朱耷的笔墨凝练沉毅,但自有一番意味和功力。徐恺铮看了落款才知道,这是本城清末画家顾宇平的作品。
徐恺铮手里收藏了不少本城晚清、民国书画家的作品,价格大多在一两千之间,但顾宇平的作品他还没有,于是问道:“这幅梅花图,赵兄打算开价多少?”
赵儒珍说:“顾宇平的作品传世不多,我开店至今只收到过一幅早期的花鸟,论功力自然比不上这幅晚年的作品。我标价一万二,徐兄若是有意,八千,怎么样?”
徐恺铮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徐恺铮和赵儒珍也算是同行,一个开裱画坊,一个玩古画,都沾着点书香气。况且赵儒珍收来的古画中,有些需要徐恺铮修补或者重新装裱,因此两人平时也互相往来,喝茶聊天,以画论道,但两人不是挚友,各有各的朋友圈。
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徐恺铮心里还在想着顾宇平的那幅梅花图。他知道顾宇平能诗善画,却一生未仕,居于乡间,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风格雄奇隽永,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门口蓦地站着一人,慢吞吞地收拢伞,又缓缓地进来,是吴子奇,在某单位工作,平时也喜书画,徐恺铮与他是初中同学,又因为相同的雅好,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徐恺铮给吴子奇倒了茶,自然而然聊起了顾宇平的画,徐恺铮说:“老赵店里就有他的一幅梅花图,寥寥几笔,就可领略到画家心中的落寞与凄苦,以及对生命的期许。”
吴子奇说:“我也听说过此人,但画从没见过,改天也去欣赏一下。”
“趁早,要是晚了话,这画被老赵卖了。”徐恺铮说,“你猜猜,他开价多少?”
吴子奇说:“多少?不会破万吧?”
徐恺铮说:“标价一万二,给我八千,我觉得还是贵了点,最多值五千。”
吴子奇笑了笑,说:“这个老赵,下次他来裱画,也收贵一点。”
徐恺铮说:“赵儒珍……”他本想说赵儒珍本事是有那么一点的,但他这人把钱看得太重,突然间记起不久前另一位朋友曾说过,赵儒珍的女儿恋上了吴子奇的儿子,说不定他俩日后会成为儿女亲家,于是改口说:“算了算了,不过是一幅画而已。”
隔了一日,吴子奇又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幅画轴,轻轻放于书桌上,徐徐打开,竟是顾宇平的梅花图。
吴子奇说:“我知道你喜欢这幅画,送给你了。”
徐恺铮听了这话,一愣,说:“这、这不好吧?多少钱?我给你。”
吴子奇说:“我说了,送你的,谈钱就俗了。”
徐恺铮俯身细细品画,一边说:“哎呀,这如何使得?这样吧,你看我这里,需要什么,尽管说。”
吴子奇笑了笑,说:“你这里全是珍物,哪一样不值个千儿八百的?你若是执意要给,那就把手里的菱花壶给我得了。”
徐恺铮一听,爽快地把手一伸,说:“得,拿去吧。”
几天后,徐恺铮去赵儒珍的古玩店,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菱花壶出现在货架上,两把成一对,放在显眼的位置上,标签上赫然写着:“清末宜兴制壶大师范大生作品”,一看标价:二十万元。
徐恺铮心里一惊。
(原文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样从事文化艺术行业,徐恺铮和赵儒珍的追求却不同,徐恺铮注重艺术品的内涵,赵儒珍看重艺术品的商业利润。
B.“徐恺铮呵呵一笑,不置可否”,徐恺铮虽不认同赵儒珍的报价,但不愿说破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委婉的回绝。
C.“自然而然聊起了顾宇平的画”,表明梅花图在徐恺铮心中的位置,也表明徐恺铮有意通过吴子奇的帮助得到此画。
D.徐恺铮不重名利,情怀雅致,他与赵儒珍不是同道中人,与吴子奇虽然是很好的朋友,在交流的过程中却也有所保留。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围绕梅花图展开故事情节,又通过梅花图表达了徐恺铮对顾宇平的仰慕之情,作者以梅花图为题,意味深远。
B.小说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交待了菱花壶和梅花图的来历以及徐赵二人的交往过程,初步刻画了二人的形象。
C.小说安排雨天这一场景,既烘托出徐恺铮对梅花图的喜爱,又暗示了吴子奇出现的反常,使故事结局更具合理性。
D.“徐恺铮心里一惊”,原因是赵儒珍将“值不了几个钱”的两把茶壶标价二十万,远远超过当初五百元的转让价。
8.小说中交代两把菱花壶的壶铭,有何作用?(4分)
9.赵儒珍为什么不直接拿梅花图跟徐恺铮交换菱花壶,而是采取了与人合谋欺诈的手段?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合理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林特字士奇。祖揆,仕闽为南剑州顺昌令,因家顺昌。特少颖悟,十岁,谒江南李璟①,献所为文,璟奇之,命作赋,有顷而成,授兰台校书郎。江南平,伪官皆入见,特袖文以进。太宗以为长葛尉,改遂州录事参军。代还,命中书引对,授大理寺丞、通判陇州,有治状。田重进镇永兴,太宗以重进武人,选特与杨覃并为通判。会出兵五路讨李继迁,督所部转刍粟,先期以办。吕蒙正辟通判西京留守事。蒙正入相,荐之,入判三司户部勾院。
梁鼎制置陕西青白盐前后上议异同真宗选特与知永兴军张咏同商利害所奏合旨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为户部副使诏赴内朝。三司副使预内朝,自特始。徙盐铁副使。真宗北征,命同知留司三司公事,迁司封员外郎。车驾谒陵,为行在三司副使,诏与刘承珪、李溥比较江淮茶法。因裁定新制,岁增课百余万,特迁祠部郎中。封泰山,祀汾阴,皆为行在三司副使。以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枢密使寇准言特奸邪,又数与争事,帝为出准,特在职如故。兖州宫观成,迁吏部侍郎。天禧元年,为修上《圣祖宝册》副使,转尚书右丞。
时天下完富,丁谓以符瑞、土木迎帝意,而以特有心计,使干财利佐之。然特亦天性邪险,善附会,故谓始终善特,当时与陈彭年等号“五鬼”,语在《王钦若传》。仁宗在东宫,以工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改詹事。仁宗即位,进刑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谓贬,特亦落职知许州。还朝,以户部尚书知通进银台司。特体素赢,然未尝一日谒告,及得疾,才五日而卒。赠尚书左仆射。太后遣中使祀奠。特精敏,喜吏职,据案终日不倦。真宗数访以朝廷大事,特因有所中伤,人以此惮焉。
(选自《宋史·林特传》)
材料二:
林特本广南摄官,以勤为吏职,又善以辞色承上接下,官至尚书三司使、修昭应宫副使。是时,丁朱崖为修宫使,特一日三见,亦三拜之。与吏卒语,皆煦煦抚慰之,由是人皆乐为尽力,事无不齐集。精力过人,常通夕坐而假寝,未尝解衣就枕。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①李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消灭闽、楚二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鼎制置陕西青白盐前后/上议异同/真宗选特与知永兴军张咏同商/利害所奏合旨/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为户部副使/诏赴内朝
B.梁鼎制置陕西青白盐/前后上议异同/真宗选特与知永兴军张咏同商/利害所奏合旨/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为户部副使/诏赴内朝
C.梁鼎制置陕西青白盐/前后上议异同/真宗选特与知永兴军张咏同商利害/所奏合旨/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为户部副使/诏赴内朝
D.梁鼎制置陕西青白盐前后/上议异同/真宗选特与知永兴军张咏同商利害/所奏合旨/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为户部副使/诏赴内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判,官名。宋初为制衡各地藩镇,派朝臣和地方主官共同处理政务。
B.三司,北宋时称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C.元年,指帝王或国君即位之年,后来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也称元年。
D.太子宾客,太子豢养于府中的士人,负责为太子出谋划策、奔走效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特聪明过人,才华横溢。他曾带着文章拜谒李璟,被要求现场作赋,他一挥而就,因此年仅十岁步入仕途;归宋之后,被太宗看中,后逐步得到重用。
B.林特勤于公事,善待部属。他身体赢弱但精力过人,常常通宵达旦,衣不解带,未曾一日告假;对待手下吏卒,温和慈惠,所以手下愿意为他尽力成事。
C.林特办事得力,深受器重。他奉真宗之命参与制定新茶法,为朝廷每年增加赋税收入百余万;他陪同皇帝封禅、祭祀,真宗多次拿朝廷大事来咨询于他。
D.林特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吕蒙正、丁谓对其赏识有加,或举荐或重用;寇准认为林特是奸邪小人,而不愿与之同列,皇帝就因此将寇准贬谪放逐出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会出兵五路讨李继迁,督所部转刍粟,先期以办。(4分)
(2)时天下完富,丁谓以符瑞、土木迎帝意,而以特有心计,使干财利佐之。(4分)
14.根据文本,林特为什么会名列“五鬼”?(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5~16题。
玉楼春·燕
宋征舆
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①惹尽百花香,翠尾扫开三月雨。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注】①红襟:指燕子前胸的红羽毛。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起笔点明燕子的巢居之所,“不问”表现出燕子重回富贵之家的随意和任性。
B.燕子是作者情感外化的产物,表面写燕子向作者倾诉情感,实则表达作者的离恨。
C.最后两句勾勒出动静结合的画面,是对上阕描写的补充,进一步体现燕子的神态。
D.这首词格调清新秀丽;写法淡雅优美,不浓抹重彩;语言自然流畅,无造作之嫌。
16.赏析“红襟惹尽百花香,翠尾扫开三月雨”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① , ② ”两句,告诉人们他于寅年寅月寅日出生。
(2)《孙子兵法·谋攻篇》曰:“夫将者,国之辅也。”文中能够体现将帅的辅助作用与国家盛衰关系的两句是“③ , ④ ”。
(3)古诗中酒意象承载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以“ ⑤ ” 一句通过写饮酒表达远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开心愉悦;杜甫《客至》,以“ ⑥ ”一句表达因生活拮据没有新酒待客的歉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南方的友人说,清早到阳台,望见青苍的山峦覆着一层软白,是桃花雪;望见护城河里波飞浪卷,是桃花汛;望见楼下游园里桃花覆着薄雪,一朵朵都似桃花眼。三月桃花雪,桃花是雪,雪也是桃花。我生于北地,桃花雪无缘得见,桃花雨却是常见,每年桃花始发,总伴有绵绵春雨,连续不断。
夜里,起了_ 的雨,敲打着窗沿。一声两声三声,声声都是春意,夜梦也随之清新了。山中春夜 ,枕上听见后山桃树叶片轻吸雨水声,如蛇行草上,如丹青手案边铺展宣纸,带着清古的文气。翌日清早,斜斜伸出矮墙来,几枝胭脂色,清早的日光映着,到后院一望,水润华丽。抬头向山上望,一树树碧桃,约好了一般,齐齐绽在眼前,红色,粉色,深粉、浅粉,扯天连云, 住一朵朵白云,倚云娇羞。早春,白玉兰开过,明黄色迎春开过,皆不如一树树碧桃惊心。
雨后晴明,日色嫣然。什么都不做,坐在山坡桃树下,被花枝轻轻笼着,人闲闲的,看天,看云,看风 树枝,看桃花逐水流,想象着另一个地方,有一人,正挑枝轻嗅,一脸桃花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滴滴答答 寂寞 擎 摇曳
B.淅淅沥沥 寂寞 拽 摇晃
C.淅淅沥沥 寂静 擎 摇晃
D.滴滴答答 寂静 拽 摇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到后院一望,几枝胭脂色,斜斜伸出矮墙来,清早的日光映着
B.到后院一望,几枝胭脂色,斜斜伸出矮墙来,映着清早的日光
C.几枝胭脂色,斜斜伸出矮墙来,到后院一望,清早的日光映着
D.几枝胭脂色,斜斜伸出矮墙来,到后院一望,映着清早的日光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组成一个长句。要求保留主要信息,句子流畅。(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第一次看木偶戏是在莞草池。莞草池是一个古村落,历经近千年,与神秘的木偶戏交相辉映着,缓缓走在岁月的甬道上。木偶戏,就是用一个个木偶替代了舞台上的演员,幕后则有人在左右开工提线,那木偶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关键就在这千变万化的提线上。音乐响起,一个个木偶活灵活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颦一笑,像模像样,( )。
诚然,① 。木偶的表情、动作尽在这一根根提线上,少则五根,多的有三十余根。几根提线,吊起了戏里戏外的整个人生;几根提线,吊起了多少人的好奇。
表演者除了要有拿手的提线绝活,还得有娴熟的演唱功夫,甚至还要掌握几个不同角色的唱词。没有台下唱念做打的日积月累刻苦训练,哪有台上 ② 。
由于时代的变迁,提线木偶前景堪忧,会表演者越来越少,年轻人看不上不愿学。木偶戏已渐行渐远,可我还想再坐在台下, ③ ,在提线的上上下下里体会人生的起起伏伏。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古老与现实中碰撞的人们感受民族深厚的文化传承和戏曲艺术的魅力
B.人们在古老与现实的碰撞中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和民族深厚的文化传承
C.在古老与现实中碰撞的人们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和民族深厚的文化传承
D.人们在古老与现实的碰撞中感受民族深厚的文化传承和戏曲艺术的魅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北京冬奥赛场上,金牌时刻固然夺目,然而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这样一些精彩: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最后一跳没有求稳,而是挑战此前从未在比赛中完成过的高难动作;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放手一搏,挑战从未有人在比赛中完成的高难度动作,虽未成功,但他用勇气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德国老将佩希施泰因是世界上第一位参加八届冬奥会的女选手,她将迎来50岁生日。
材料二: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曾言:对人生而言,重要的决不是凯旋,而是战斗。
上面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逻辑清晰,体现辨证思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招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写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错。)
2.(3分)A(B“剪纸艺术与传统民间美术门类不同”错,剪纸艺术是传统民间美术的
组成部分;C“奥运剪纸作品都融入”虎“意象”错,并非所有的奥运剪纸作品都有“虎”的意象:D“其技艺达到了顶峰”错,无中生有。)
3.(3分)A(“全文围绕剪纸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论证”错。)
4.(4分)①通俗性(广泛性);②艺术性:③传承性:④持久性。(每个要点1分)
5.(6分)①传承和弘扬剪纸艺术的自身特点,表达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传达时代力量、讴歌美好生活。③融入当代艺术精神和现代设计理念,为剪纸艺术增强动力、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有意通过吴子奇的帮助得到此画”原文无据。)
7.(3分)D(徐恺铮吃惊于茶壶这么贵,更惊讶于赵儒珍为了利益如此奸诈。)
8.(4分)①突出人物的形象,两壶的壶铭表现的是一种清明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徐恺铮是一种正向烘托,对赵儒珍则是一种辛辣讽刺:②增强情节的真实性,两把壶本是一对,壶铭也相辅相成,遥相呼应;③丰富小说的内容,两把壶的壶铭富含哲理,高雅典丽,能够提升小说的文化品位。(每个要点2分,答对两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9.(6分)①从人物塑造来看,赵儒珍是个心机极深的商人,习惯于以己度人,把简单的事想象得更加复杂,他担心直接交换徐恺铮不会同意。②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中安排了吴子奇这一中间人物,他跟赵儒珍和徐恺铮都有非同寻常的关系,正好可以被赵儒珍所利用。③从表现主题来看,赵儒珍的老谋深算和徐恺铮的胸无城府形成鲜明对比,吴子奇的背友弃义更是令人不齿,这样安排更有利于凸显主题,批判不讲诚信、为利忘义的不良风气。(每个要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
11.(3分)D(太子宾客为官职名。)
12.(3分)D(“不愿与之同列”“贬谪放逐”等信息原文没有。)
13.(8分)(1)(4分)适逢出动五路兵马讨伐李继迁,林特统率(督察)手下部队转运粮草,提前完成任务。(注意“会”“讨”“督”“先期”的翻译)
(2)(4分)当时天下富庶,丁谓用吉祥的征兆和兴造工程来逢迎皇帝心意,并认为林特有心计,让林特主管财物货利来辅佐自己。(注意“完富”“迎”“干”“佐”的翻译)
14.(3分)①天性邪险,有心计;(1分)②善于附会,迎合巴结丁谓,每见必拜:(1分)③借真宗访以大事机会诽谤陷害大臣,同僚惧怕。(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A(“不问”表现燕子自由白在的神态以及和主人的亲密关系。)
16.(6分)①“红襟”和“翠尾”以鲜艳的色彩对比,表现出燕子的俏丽漂亮;(2分)②“惹尽”“扫开”表现燕子的“神奇功绩”;使百花吐香,春雨滋润,给人间带来了美和幸福;(2分)③运用对偶和拟人修辞,写出了燕子在春天百花中、在春雨绵柔里翻飞的风流潇洒和自由白在。(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①摄提贞于孟陬兮②惟庚寅吾以降(2)③辅周则国必强④辅隙则国必弱(3)⑤引壶觞以白酌⑥樽酒家贫只旧醅(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D(滴滴答答:成滴地落下。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寂寞:孤单冷清;清净、寂静。寂静;没有声音;很静。擎;往上托;举。拽;拉。摇曳;摇荡。摇晃;摇摆;摇东西使它动。)
19.(3分)B
20.(5分)望见青苍的山峦覆着的一层软白的桃花雪,护城河里波飞浪卷的桃花汛,楼下游园里桃花覆着的一朵朵都似桃花眼的薄雪。(结构2分,其他每层意思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B
22.(6分)答案示例:①木偶戏的技术活在于提线手法(2分)②生旦净丑的潇洒白如惟妙惟肖(2分)③正正经经地当一回木偶戏观众(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表达准确、协调,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高考作文阅卷标准。(60分)
【写作指津】
一、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是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采取“求同法”,即寻找材料共性,明确立意指向。材料一中的三位运动员都体现出了“敢于挑战、突破自我”的精神,材料二可理解为“对于人生而言,拼搏比胜利更重要”。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核心意思进行整合,立意可确定为;人生需要挑战自我或突破自我或超越自我等。
二、注意事项
1.立意时必须将两则材料结合起来,不能选择其中的一则材料来谈,更不能抛弃材料。
2.写作时不只局限于运动员、奥运赛场、奥林匹克精神,可以从它引申到人生的其他方面。
3.论述时应谈及凯旋(胜利)和战斗(突破、挑战)的辨证关系:人生需要突破自我,但在突破自我的过程中不一定会成功。
三、偏离题意
1.不留遗憾、老当益壮、不成功的美、坚持等等。
2.单纯地谈拼搏、勇气等。如果结合挑战白我来谈拼搏、勇气则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