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23*.童年的发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
初读课文
自由读文,要求: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胚胎 祸患 天赋 痴迷
滑翔 困窘 嘿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 情不自禁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思考:课文围绕“发现”写了哪几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飞鸟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细胞变化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轰出教室。
文章开头用倒叙悬念法。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2):主要讲的是“我”在9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第二部分(3-13):主要讲的是“我”的发现过程。先是由梦中飞行,然后到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最后到母亲怀胎为什么是9个月。
第三部分(14-19):主要讲的是“我”在六年级的一次生物课上,证实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但因为“我”的高兴,使我受到了惩罚。我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
再读课文
再读课文,思考:我的发现是什么?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胚胎发育的规律具体是什么内容?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试着画一画。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我”是怎样发现的?仔细阅读3-13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1)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就会在梦中飞腾。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老师的讲解更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痴迷”“翻来覆去”,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我”寻找的用功和努力。
(4)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然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我”的发现是如何被证实的?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你怎么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很多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 “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
在写法上,照应了开头的“惩罚”,前后呼应。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天真无邪、充满幻想
刨根问底,求知若渴
不断探索
幽默风趣
拓展延伸
哥白尼:在古代,人们由于眼界狭小,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有限的,太阳、月亮和众星都围绕地球运行。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根据30年的天文观察和推算,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在每时每刻地围绕太阳运转。但那时欧洲的封建教会不支持这样的观点,不然就会遭到教会审判异端教徒的法庭的迫害。所以,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把“太阳中心说”的著作发表。
拓展延伸
伽利略·伽利雷:17世纪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非常赞同哥白尼的观点,他寻找方法,给这种观点以科学的证实。但是他还是遭到了教会的谴责。宗教法庭把他传去,不断地审讯他,折磨他,让他跪下发誓放弃自己的观点。但是当伽利略站起来后,他不禁喃喃自语道:“可是,地球仍然在转动呀!”后来,伽利略被监禁在家中,不许外出。
拓展延伸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