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训练(七)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训练(七)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22: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五部分 古诗文综合能力全真模拟训练
全真模拟训练(七)
一、积累运用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弹琴复长啸
缥缈孤鸿影
(3)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理。
烟笼寒水月笼沙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5)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青山碧水、鸟语花香的美好环境,用连续的两句古诗文把你心中理想的生态环境描绘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将军白发征夫泪
(7)诗人的情怀不是独守一隅的浅吟低唱,而是心系国家的匹夫之责。“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名为感时,实则忧国;“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名为求庐,实为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名为拉弓,实为报国;“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名为写花,实则倾情。唯有如此,其诗才一路走来,值得众多读者且读且感佩。
恨别鸟惊心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会挽雕弓如满月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外
大约
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凄清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③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选自明袁宏道《观第五泄记》,有删改)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欹(qī):斜靠。
参考译文:【乙】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佛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
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如同编织物的横线,到了后来(水沫)像雨水从崖上飞泻下来一样,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得石径/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瀑见/才美不外见
C. 以面受沫/ 以衾拥覆
D. 而犹不忍去/乃记之而去
4.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忽 卷 掣 折 而 后 注 水 态 愈 伟 山 行 之 极 观 也。
C
3. 【解析】A. 有/同“德”,感恩、感激; B. 看见/同“现”;C. 用;D. 表转折/表承接。
/
/
5.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
(1)【乙】文在描写第五泄时,采用的写作顺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从“从山门右折,得石径”“疾趋,度石罅,瀑见”“游人坐欹岩下望”可知,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顺序。
(2)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