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导学案(四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木兰诗导学案(四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8 09:2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盘水市第十七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设计教师: 陈练 复查教师: 审批教师:
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
10、木兰诗
流程
内容
教师随笔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积累文言知识。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4、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积累文言知识。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难点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积累文言知识。


1.熟读《木兰诗》。
2.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bìn( ) pèi头( ) 扑shuò( ) 雄 chí( ) 阿zǐ( )
3、搜集“乐府”相关知识。


小组讨论及展示
1.自读课文,掌握加横线字的字形和读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燕山(  )鸣溅溅 (??? ) 鸣啾啾(? ?)胡骑(???? ) 戎机(  )?? 金柝(???? )著(???? )?? 傍地走(  )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组间合作探究
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2、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 爷 古义:父亲 今义:爷爷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 古义:副词,只 今义: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 郭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雌兔眼迷离 迷离 古义:眯着眼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双兔傍地走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3、一词多义
(1)市 东市买骏马 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 动词,买
(2)帖 昨夜见军帖 文告 对镜帖花黄 通“贴”,贴上
4、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jì动词作名词,战马
(3)策勋十二转 名词作动词,记下
5、文言句式
(1)昨夜见军帖 省略句,“见”前面省略了主语“木兰”。与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还有“(木兰)东市买骏马”“(木兰)出门看伙伴”等。
(2)愿为市鞍马 省略句,“为”后省略了指代“替父从军”的介词宾语“之”。
(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代词宾语前置,即“所思何”“所忆何”。
教师答疑







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流程
内容
教师随笔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预习
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导入
小组讨论及展示
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根据理解,复述故事情节。
组间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2、背诵诗歌
教师答疑


自 测



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复习旧知


小组讨论及展示
背诵文章
组间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2、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2. “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念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漏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 形象,形象地写出了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 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的耕织生活、不募荣华富贵的纯真性
格、高贵品质。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教师答疑
知识自测
及自结
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预习
导入
小组讨论及展示
1、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
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是什么?
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组间合作探究
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答疑







(一) 解释下列词语
1木兰当户织( )( ) 2不闻机杼声( )
3 惟闻女叹息( ) 4问女何所忆( )
5军书十二卷( ) 6愿为市鞍马( )( )( )
7旦辞爷娘去( )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0万里赴戎机( )
11关山度若飞( )12朔气传金柝( )( )
13寒光照铁衣( )14策勋十二转( )15赏赐百千强( )
(二)原文填空
1 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5 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三) 问答题
1 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使用了动作描写手法,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 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2 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 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 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 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四).默写《木兰诗》
本课的收获与不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