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西师版4.15《黄河大合唱》课件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下西师版4.15《黄河大合唱》课件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8 09: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黄河大合唱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你有什么感受?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和田汉抗战岁月抗战岁月抗战岁月 课文《黄河大合唱》是作者魏钢焰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时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想想哪些是写的演出时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3. 把自己读文后的感想写在边上。
jiǒng chuí zhá
炯炯有神 鼓槌 闸门
hóng gěng
洪水 田埂 迫不及待 雄浑
澎湃 精悍 焦灼 刚毅 利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 哪些是写的演出时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演出时的情景:第4—9自然段;
奔赴前线的场面:
第10、11自然段。 课文以歌词引出《黄河大
合唱》,引出“我”对1941年在
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里,第一
次听到这首歌时的情景的回忆。
先写了演出《黄河大合唱》的
情景,后写抗日部队奔赴前线
的场面。 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第4—9自然段,然后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这是一支( )的合唱队!
这是一支( )的乐队!
这是 一支以( )乐曲!庞大而坚毅这还是一支怎样的合唱队呢?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
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
严峻。 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传队组成的。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
这是一支( )的合唱队!这是一支( )的乐队!奇特 有洋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
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 由这样一支庞大而坚毅的合唱队演唱,由这样一支奇特的乐队演奏的《黄河大合唱》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磅礴
雄浑
高亢激昂 作者没有过多的语言直接形容这支乐队,而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这首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表达得淋漓尽致。请同学们拿起笔画出相关部分,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哪些是作者联想和想象的? 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枣花淡淡的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一个个穿着白布背心的船夫紧握着桨,炯炯的目光射向蹲在船头的老艄公,等他发出开船的手势…… 这声音使人联想到了黄河河畔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枣
花,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目光炯炯的船夫和艄公…… 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上滚滚的波浪;万千父老弟兄,盯着一个人的眼睛。桨板,劈动了死寂的东海;号子,震醒了沉睡的山峰;中国号,乘驾着怒吼的黄河,向前冲去。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
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从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黄河的“巨浪”和“浪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恢宏、跳跃的气势。写黄河的奔腾咆哮,就是写歌声的高亢激昂、磅礴气势。 读着这些句子,你们的脑海里出现了
怎样的画面? 这就是《黄河大合唱》留给我们的震憾!它就像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就是《黄河大合唱》,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坚定的节奏,以及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同学们,一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中
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决心,。听,
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战士们出征了! 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这是怎样的
一支部队?
这是一支 的部队。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信念坚定随时准备牺牲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
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
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
桑叶。 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
到了紧张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定的信
念。 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
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沉着刚毅,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经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验,斗志昂扬,英勇无畏。
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
这是作者展开的想象,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可战胜。作者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战斗的热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看,这就是中华儿女和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场面。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中华儿女,在日本的铁蹄践踏着我们的国土时,决不屈服。他们蓄势待发,就像那奔腾的黄河向着敌人怒吼着,歌唱着。 他们歌唱着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的《黄河大合唱》。你们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学习,顽强不屈,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 同学们,中华人民用自己坚强不屈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人民——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神圣而不可侵犯!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为自己肩上担任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懈努力!
1.摘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2. 朗读《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