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陈情表》《项脊轩志》联合阅读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陈情表》《项脊轩志》联合阅读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12:0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陈情表》《项脊轩志》联合阅读
李密(224年—287年),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朝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归有光(1507—1571),明代散文家。
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反对明朝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提倡“独出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
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他被人称为“今之欧阳修”。
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章表》
《出师表》 “忠”
《陈情表》 “孝”
“表”是一种实用性文体。
从汉代开始,由臣下写给君主的文章被区分为章、奏、表、议四体。
“表”的主要内容是向君主陈述请求,抒发己志

“志”=“记”,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情感的一种文体。
属于“杂记类”文体,这种文体常常灵活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人叙事,描摹对象,抒发怀抱。

任务一:
从《陈情表》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密,依据是什么?
从《项脊轩志》中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的归有光,依据是什么?
忠孝两难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材料1:颜真卿说:“忠孝难并。已为孝子,不得忠臣;已为忠臣,不得为孝子。”
材料2:东汉时,鲜卑族进犯边境,辽西太守赵苞率兵迎敌。不料,他的母亲被对方劫持为人质,并以此逼迫赵苞退兵。在战场上,赵苞强忍悲痛对母亲说:“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杰,唯当万死,无以塞罪。”一面哭,一面下令进攻。
陈以往之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
祖母抚养
少年多病
无亲无戚
祖母病卧
零丁孤苦
未曾废离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陈现今之情: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祖母病笃













奉诏奔驰
不能废远
尽忠日长
尽孝日短
先尽孝后尽忠
陈日后之情: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陈以往之情
陈现今之情
陈日后之情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陈情表》
对祖母的孝心,对朝廷的忠心。
本文反复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实情。
陈述自己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
《项脊轩志》
喜——修葺项脊轩。
悲——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一篇文章,两度书写,三位女妇。十余年的时间距离却未能阻隔作者情感的贯通。时光流逝,岁月沧桑,叙述上作者撷取几许小事,抒情上自“泣”“长号”而始,到望“枇杷亭亭如盖”而终。
物在人亡、三世变迁,几多感慨尽在一轩之间。
任务二:
同是写悲情,李密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而归有光感动所有读者。
Q:两人在写作技巧上各有什么特点?
史载:“武帝览之,……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后贤传》)
Q:李密以《陈情表》成功地达到不奉诏仕晋的目的,他的成功因素有哪些
1.至真至诚的感情
2.缜密严谨的思维
3.形象生动的语言
叙孝情
表忠心
找依据
释误会
乞矜悯
祖母情深似海
圣上恩重如山
“以孝治天下”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忠孝两难
先尽孝后尽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善用四言: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抓住点状细节作传神描绘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寿命即将终了,贴切的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叙述议论
记叙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
平淡之中蕴含深情
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
如:
1.小鸟啄食、风影移动的景物细节
2.东犬西吠的场面细节
3.母亲、妻子的动作语言细节
4.祖母看望、勉励孙子的场面描写,细致生动地刻画出祖母内心的喜悦与对孙子的期许。
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
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它总是把家庭那种彼此亲密的味道,应用到社会上去,跟“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它是互以对方为重。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