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定义: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按表演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等
戏剧的分类 按剧情的多少分多幕剧和独幕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戏剧语言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
戏剧冲突对于展现人物思想性格、推动剧情发展、揭示主题具有重要作用。
戏
剧
(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潜台词)
(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等)
老舍 著
茶 馆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hu4,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能有点出息。(《老舍自传》)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1951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五九》,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创作背景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
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
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
剧情概览
第一幕:时间是1898年初秋,正是戊戌变法刚刚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不久。
第二幕:写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后。社会依然黑暗,帝国主义入侵,军阀连年混战,人民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
第三幕:是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将崩溃时期。美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狼狈为奸,给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幸存的裕泰茶馆,终于在恶势力压迫下倒闭了。
任务一:人物拍卖会
任务二:剧本围读现场公开
被曹禺称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
《<茶馆>的舞台艺术序言》
1、独特的构思
——“大茶馆小社会”
人物多
人物杂
Q:上场的人物有什么特点?
茶馆老板
吃皇粮的旗人
清宫里的太监
吃洋饭的小恶霸
办实业的资本家
卖亲生女儿的穷人
人物虽然多且杂,但“三言两语就能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让人能够“闻其声知其人”。
Q:请在剧本围读基础上谈谈你对角色的解读
2、情节发展新颖
——打破“一人一事”的情节发展主线,连缀不同人物的戏剧片段。
散点式冲突
无完整的故事情节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常四爷骂洋货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
常四爷被抓
庞太监买妻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破产)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封建势力的荒淫)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民族资本家兴起又渺茫)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顽固派的对垒)
茶客对话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事联系。
Q:这是个怎样的社会?
——将!你完啦!
“图卷戏”: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剧中所有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截面,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