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15 17:38:38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2019九下·龙海期中)“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1这件绝世青铜精品。它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2019·包河模拟)实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图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可以佐证的是(  )
A.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产生 B.商周青铜器水平的发达
C.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3.(2019七下·青秀开学考)小明从网上收集到了一些以青铜器为题材的邮票,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4.(2019七上·北海期末)《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B.金属乐器的制作技巧
C.铁农具的制造技巧 D.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5.(2018·山西)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器鸮卣(xiāo yǒu)
西周叔夨(yú)方鼎内铭文
西周乐器曹侯酥钟
春秋舀水器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6.(2018·张家界)稀世珍宝四羊方的发现地是(  )
A.宁乡 B.澧县 C.龙山 D.慈利
二、甲骨文记事
7.(2019七上·德惠期末)有一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记载了商朝的史事,这种文字是(  )
A.隶书 B.小篆 C.金文 D.甲骨文
8.(2019·扬州)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9.(2019·苏州)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澄湖陶罐符号 B.甲骨文
C.利簋金文 D.居延汉简文字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0.(2019·山西)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1.(2019·福建)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12.下列对甲骨文造字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B.甲骨文中大半都是象形字
C.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D.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3.(2019七上·定西期末)2019年是我国农历己亥年(猪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猪”字?(  )
A. B. C. D.
四、材料探究
14.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这两件文物的名称。
(2)图一、图二这两件精美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青铜铸造业在这个朝代有何重大发展?
(3)图三是图一中文物的制作示意图。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它的制作有何认识?
(4)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如此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对此你有何感想?
15.(2017七上·山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词而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材料二: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什么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古老文字还有哪些?
(3)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什么影响?
16.(2018七下·云南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文明。
【青铜器】
【甲骨文】
(1)请写出上面三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4)甲骨文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这是我国商朝时期的青铜器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用文物,即第一手资料考查学生对青铜文明知识的掌握。
2.【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图片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反映了商周青铜器水平的发达。B符合题意。
第一个国家是夏朝,与青铜器无关,A排除。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与与青铜器无关,C排除。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与青铜器无关,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3.【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能力。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对应图片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备选项的识别。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对备选项图片识别不清,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对重点图片记忆。
4.【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可知这是青铜器的制作配制方法,反映的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经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A项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史料的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青铜器的图片,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涉及音乐、生活等方面,种类繁多,而且用途广泛。由此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是可以从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由此可知,“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可以从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观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图片,可以获取“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说法正确,但不能从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这一信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青铜业的发展,需要学生了解著名的青铜工艺,还需要了解青铜器的用途,难度低。
6.【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羊方尊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7.【答案】D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它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叫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故正确答案为D。
隶书、小篆出现在秦朝,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三者均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 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商朝甲骨文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8.【答案】B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9.【答案】B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ACD三项都不是是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不符合题意;
B项甲骨文是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甲骨文的图示显示出,汉字已经具有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这基本上奠定了后来汉字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解答时,抓住题干关键语句“从中提取信息”,这意味着只能从图示中看出来,与图示无关或者从中看不出来的,都不是正确答案,一定要切记。
11.【答案】A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字形可知象形文字居多,可以判断出是甲骨文,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甲骨文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项甲骨文中大半都是象形文字描述不正确,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其中象形造字方法最原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3.【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使用象形等多种造字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约有40%都是象形字。认真识别甲骨文字体,可知A项是“猪”字,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羊”字,C项是“狗”字,D项是“牛”字,故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甲骨文的猪字”,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
14.【答案】(1)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四羊方尊。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
(3)司母戊鼎的制作规模宏大、工艺高超;体现了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
(4)我们为先民伟大的智慧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⑴根据图一、图二中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四羊方尊。都是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意义。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这两件精美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工匠制作的,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此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⑶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的制作规模宏大、工艺高超。体现了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是我国历史上注明的青铜器,是青铜闻名的重要成就。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我们为先民伟大的智慧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
故答案为:(1)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四羊方尊。(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3)司母戊鼎的制作规模宏大、工艺高超;体现了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4)我们为先民伟大的智慧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1)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词而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商朝。
(2)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
(3)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词而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词而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二“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古老文字还有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
(3)根据材料二“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1)图一:四羊方尊;图二:司母戊鼎;图三:利簋;主要用途是祭祀;“泥范铸造法”.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1899年,王懿荣;商周时期的历史。
(4)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等;
评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意义: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观看三幅图片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图二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图三是利簋,是已发现的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品,祭祀用;利簋,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过程,是周武王时期所作的祭器。所以,三幅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用在祭祀方面。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增多,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令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甲骨文主要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评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意义:甲骨文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 / 1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2019九下·龙海期中)“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1这件绝世青铜精品。它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这是我国商朝时期的青铜器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用文物,即第一手资料考查学生对青铜文明知识的掌握。
2.(2019·包河模拟)实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图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可以佐证的是(  )
A.第一个国家政权的产生 B.商周青铜器水平的发达
C.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B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图片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反映了商周青铜器水平的发达。B符合题意。
第一个国家是夏朝,与青铜器无关,A排除。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与与青铜器无关,C排除。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与青铜器无关,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青铜器的相关知识。
3.(2019七下·青秀开学考)小明从网上收集到了一些以青铜器为题材的邮票,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本题考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能力。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对应图片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备选项的识别。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对备选项图片识别不清,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对重点图片记忆。
4.(2019七上·北海期末)《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B.金属乐器的制作技巧
C.铁农具的制造技巧 D.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可知这是青铜器的制作配制方法,反映的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经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A项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史料的能力。
5.(2018·山西)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器鸮卣(xiāo yǒu)
西周叔夨(yú)方鼎内铭文
西周乐器曹侯酥钟
春秋舀水器
A.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C.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青铜器的图片,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涉及音乐、生活等方面,种类繁多,而且用途广泛。由此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是可以从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由此可知,“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可以从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观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图片,可以获取“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说法正确,但不能从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这一信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青铜业的发展,需要学生了解著名的青铜工艺,还需要了解青铜器的用途,难度低。
6.(2018·张家界)稀世珍宝四羊方的发现地是(  )
A.宁乡 B.澧县 C.龙山 D.慈利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羊方尊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二、甲骨文记事
7.(2019七上·德惠期末)有一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记载了商朝的史事,这种文字是(  )
A.隶书 B.小篆 C.金文 D.甲骨文
【答案】D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它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叫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故正确答案为D。
隶书、小篆出现在秦朝,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三者均与题意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 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商朝甲骨文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8.(2019·扬州)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9.(2019·苏州)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
A.澄湖陶罐符号 B.甲骨文
C.利簋金文 D.居延汉简文字
【答案】B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ACD三项都不是是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不符合题意;
B项甲骨文是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0.(2019·山西)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甲骨文的图示显示出,汉字已经具有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这基本上奠定了后来汉字的基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注意题干中的要求。解答时,抓住题干关键语句“从中提取信息”,这意味着只能从图示中看出来,与图示无关或者从中看不出来的,都不是正确答案,一定要切记。
11.(2019·福建)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
【答案】A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字形可知象形文字居多,可以判断出是甲骨文,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甲骨文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下列对甲骨文造字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B.甲骨文中大半都是象形字
C.甲骨文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D.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项甲骨文中大半都是象形文字描述不正确,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其中象形造字方法最原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3.(2019七上·定西期末)2019年是我国农历己亥年(猪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猪”字?(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甲骨文使用象形等多种造字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约有40%都是象形字。认真识别甲骨文字体,可知A项是“猪”字,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羊”字,C项是“狗”字,D项是“牛”字,故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甲骨文的猪字”,结合所学可知,选项A符合题意。
四、材料探究
14.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这两件文物的名称。
(2)图一、图二这两件精美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的工匠制作的?青铜铸造业在这个朝代有何重大发展?
(3)图三是图一中文物的制作示意图。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它的制作有何认识?
(4)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如此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1)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四羊方尊。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
(3)司母戊鼎的制作规模宏大、工艺高超;体现了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
(4)我们为先民伟大的智慧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⑴根据图一、图二中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四羊方尊。都是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意义。
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图二这两件精美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工匠制作的,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此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⑶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的制作规模宏大、工艺高超。体现了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是我国历史上注明的青铜器,是青铜闻名的重要成就。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我们为先民伟大的智慧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
故答案为:(1)图一是司母戊鼎,图二是四羊方尊。(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3)司母戊鼎的制作规模宏大、工艺高超;体现了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4)我们为先民伟大的智慧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5.(2017七上·山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词而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材料二: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这三种古文字早已灭绝,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什么是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古老文字还有哪些?
(3)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1)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词而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商朝。
(2)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
(3)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词而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词而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文字。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二“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人类的古老文字包括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古老文字还有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玛雅人图形文字。
(3)根据材料二“唯有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就是其中的一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演变成了今天的汉字,并对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6.(2018七下·云南月考)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时期,去了解这一时期人类创造的文明。
【青铜器】
【甲骨文】
(1)请写出上面三幅图片中青铜器的名称。说一说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用途。这些青铜器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铸造而成的?
(2)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这两幅图片中的文字都是甲骨文,请你说出这些文字首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发现的。这些文字主要记载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4)甲骨文中主要记载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文字?这一文字的发现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图一:四羊方尊;图二:司母戊鼎;图三:利簋;主要用途是祭祀;“泥范铸造法”.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3)1899年,王懿荣;商周时期的历史。
(4)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等;
评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意义: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点】青铜艺术;甲骨文
【解析】【分析】⑴第一问观看三幅图片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图二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图三是利簋,是已发现的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鼎;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品,祭祀用;利簋,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过程,是周武王时期所作的祭器。所以,三幅青铜器的主要用途用在祭祀方面。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增多,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令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甲骨文主要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历史,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评价: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意义:甲骨文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点评】本题考查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