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2《回延安》(共22+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2《回延安》(共22+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22:12:06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回 延 安
1.了解比兴手法,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难点)
2.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厚感情,了解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弘扬延安精神。(重点)
课时目标
上一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读法,要求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争取成诵。能够背诵的举手!
一.检查背诵,复习导入
二.品读语言,探究美感
臧克家在评价本文时,曾经说过,两行一节的小小诗句,它具有多么大的动人力量,它的内涵多么丰富啊!了解了作品的内容,我们再来品读作者写作的技巧。请小组讨论,探讨这篇诗歌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无法控制
内心的激动
与亲人重逢的喜悦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1.巧于炼字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欢迎场面的热烈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拟人,欢乐的气氛
“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唱”“笑”“招”富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善用修辞表达情感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比喻、夸张
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
比喻,承上两句,从镜中看延安,一览无遗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排比,十分有气势,描绘出延安10年来的变化。
比喻、拟人, 形象鲜明可爱。
3.选取延安独有的风俗民情表达情感
在第三章中,诗人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来表达炽热的感情。写亲人欢聚的场面时,突出描写了烧热的炕、地上生起的木炭火,有地方特色的食物,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其次,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情景。
4.运用带有鲜明地方色彩的语言表达情感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是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同时也
借此看出了作者对延安的
深厚感情。
5.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这几小节,重点都在后一句上,都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在诗歌中,这叫“兴”的手法,如果“兴”和比喻连用,合称“比兴”。


延安的山水、亲人和诗人血肉相连,就像树梢树枝和树根一样紧紧相连。延安的小米饭哺育诗人长大,诗人像吃奶的羊羔“眼望着妈”一样,对延安感激不尽。“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是山上的物产,也指代延安的大生产运动。“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指诗人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
这一句话上句起兴,活画出小孩儿天真活泼的形象,显示了明朗欢乐、无拘无束的气氛。
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选取富有地方特色的窗纸窗花,渲染气氛,烘托了孩子们明朗欢乐的特点。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三.悟读诗情,传承革命
1.了解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双手搂定宝塔山”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2.结合内容,感悟情感
快速朗读课文,根据诗歌内容,确定诗人在各小节中抒发的情感。提示:分析讨论时,可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来分析。
标题是《回延安》,全诗紧扣题目,从“回”字落笔,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如今延安的风土、人物,表达了发扬延安光荣传统、建设新中国的心愿。
3.传承延安精神
(1)延安精神的内涵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种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应该传承的。
(2)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建党100周年的今天,我们理应继承并传承。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也表明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延安精神的推崇。这和诗人对延安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今天,我们随同诗人贺敬之火热的诗歌回到圣地延安,理解了诗作采用陕北民歌的写作方法,领会了诗歌浓郁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和民俗内涵。愿同学们,能从中华民歌民俗中汲取更多的写作养料,为祖国的民俗文化代言,传扬我们的民风民情之美。
四.课堂小结
悟诗情
比兴手法
回延安
品语言
延安精神
板书设计(共22张PPT)
回 延 安
一.导入新课
影片讲述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来总理回到延安,以周恩来总理的视角回顾了在延安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黄土高原,看到黄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看到革命圣地——延安。老一辈的革命家都对延安怀有深切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位——贺敬之,走进他的诗歌,去看看他与延安有着怎样的情谊。
1.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重点)
2.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语言形式和朗读技巧。(难点)
3.理清文章脉络,背诵课文。(重点)
课时目标
作者 生卒年 1924— 籍贯
评价 作品 风格 其诗善于表现政治主题,常常熔描写、抒情、议论于炉,格调高昂而奔放。 相关 作品 等。 二.了解诗人,明确背景
山东峄县
(今枣庄市)
《并没有冬天》《朝阳花看》《放歌集》
贺敬之
诗人、剧作家,与丁毅合著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1940年,16岁的他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成长、学习工作了6年,之后奔赴新的战场。1956年春,他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把握读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体会
诗歌的语言风格。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课后读读写写 课后读读写写 盏( ) 糜子( ) 脑畔( ) 登时( ) 油馍( ) 眼眶( ) 喘( ) 窑( ) 树梢( )
zhǎn
méi
pàn
dēnɡ

kuànɡ
chuǎn
yáo
shāo
(1)哪些情节写得详细?哪些情节写得简略?
这首诗歌和以前读过的其他现代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1)朗朗上口:以第一部分为例,看怎么押的韵,换的韵。
(2)陕北方言:几回回、树根根、脑畔、白生生、羊羔羔
(3)地方风物: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延河、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子、小米饭、米酒、油馍、木炭火、炕
诗的形式和语言特点,是模仿了陕北最地道的民歌“信天游”。
【信天游】信天游,也叫“顺天游”,属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歌词一般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感。
文学常识
诗人在延安学习生活了六年,对陕北民歌极其熟悉和热爱,他曾到当地群众家里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信天游”民歌,研究这种民歌的特点,后来他创作出经典的陕北民歌《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回延安》这首诗就是贺敬之先生仿照“信天游”的民歌形式,再通过艺术性地创造而写成的。
认真倾听,注意朗读声调和重读。并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读录音,明确读法。知
2.听读录音,明确读法。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无法控制
内心的激动
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尝试朗读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夙愿已偿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欢迎场面的热烈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拟人,喜悦心情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四.自由诵读,把握内容。
诵读诗歌,必须融入情感,这一首诗是诗人阔别十年后再一次踏上延安,这种深情是热烈、欢快、亲切、昂扬,同学们以这种情感基调为基础,自由诵读全文,梳理五个部分的内容,体会
不同的语气,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
(1)抒写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
(2)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3)描绘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
(4)喜看延安新风貌
(5)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本诗围绕“回延安”写了哪些内容?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
提炼关键词,概括出各节诗的主要内容。
延安旧貌换新颜
看延安——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整个作品,在内容上,诗人以回—忆—话—看—祝为叙事线索展开情节,展现自己的十年后再次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情感上,作品从再次踏上延安的激动,到最后的美好祝愿,情感波澜起伏,有力地配合了叙事和抒情。
小组自由报名,展开诵读竞赛,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最精彩,评选出最佳朗读小组。
五.竞赛读,评析最优。
优秀诗歌的诵读,总能把听众带到诗歌的意境中,让人沉醉。朗读贺敬之的《回延安》,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炽热的情感,也能够感知他在不同情况下的情感波澜,至于这首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六.课堂小结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祝延安
激动兴奋
感激怀念
亲切温馨
喜悦赞美
依依惜别
回延安
(叙事)
(抒情)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