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5《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5《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共6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23:14:14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浪漫,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一.导入新课
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梳理文章的结构。(难点)
课时目标
1.介绍竺可桢的相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
生卒年 籍贯
评价 相关作品 (与宛敏渭合著)《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等。 竺可桢
1890—1974
浙江上虞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物候学》
2.字词检查。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萌发( ) 翩然( ) 农谚( ) 悬殊( ) 周而fù( )始 草长yīnɡ( )飞 次dì( ) 孕育( ) 海tánɡ( ) xiāo( )声匿迹 ( ) 花xiānɡ( )鸟语 wěi( )度 风雪载途( ) 连翘( ) 丘陵( ) 土rǎnɡ( ) 簌簌( )
刺槐( )
yán( )迟
观cè( )
ménɡ
piān
yàn
shū



yùn




zài
qiáo
línɡ


huái



1.速读课文,学会筛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筛选信息的方法有:①明确筛选的要点;②确定筛选的区域范围;③理清区间内层次;④抓住关键词句,如“首先”“此外”“对于”“还可以”“也可以”等;⑤解答时分条罗列。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结果,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主要
空间
时间
次要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南京桃花盛开时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四月间)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
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
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
提前九天。”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1-3) 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6-10) 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1-12) 阐述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文章知
2.跳读课文,理清结构。
以上四个部分中,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的是哪一部分的内容 为什么这样介绍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之所以这样介绍,是因为研究物候现象关系到农业丰产,目的是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这篇文章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开始,有序地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的作用、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物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等。可以说,全文层层深入,结构自然精巧,有条不紊。
四.跳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时间 顺序
空间 顺序
逻辑 顺序
1.回忆旧知,明确顺序。
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
按照空间的内外、远近、高低、上下、左右、整体局部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者物品等。
按照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展开,如由总说到分说、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常用于介绍事理。
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做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相照应。
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部分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相照应。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由此判断,全文主要是按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使文章很有条理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在文章的整体,还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由 到
由 到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空间
时间
逻辑顺序
研读第6-10段,分析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为什么?
2.精读选段,探究顺序。
3.当堂训练,掌握检查
不能。“首先”“对于”“还可以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由主到次,也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快速阅读最后两段,说说研究物候学的五个意义能否颠倒说明的顺序?
4.再读课文,体会顺序。
学生自由诵读一遍课文,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作者写作的用心。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四个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五.课堂小结(共38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1.品析文章语言,学会分析事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重点)
2.辨析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方法在阐明事理中的作用。(难点)
3.探究科学思考的方法,提升科学素养。(难点)
课时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物候学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观看《紫禁城的物候》,我们也感知了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文最基本的语言特点为:准确、严谨。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还可以讲求逻辑性、趣味性、生动性。那么本文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品读文章。
一.赏读课文,分析语言
朗读课文第1-2段,讨论一下,这一部分语言有什么特点?
1.品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生动、传神。用“翩然归来”描绘燕子的轻捷、洒脱,用“簌簌地”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写出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写出严冬的酷寒,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反映了自然现象同气候变化的关系……
这一部分紧扣课文标题,用生动的语言有序地展开纷繁的物候现象。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四季的风光画卷,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2段作者举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时采用了
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拟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物候与物候学》可以吗?
不可以。 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对“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题目不能修改,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第1段以时间为序,勾画诗情画意的四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第2段中“传语”“暗示”“唱歌”等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的运用就大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总结
2.说明语言的严谨性
下列句中的加红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简明、浅显、易懂,其中准确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生动表达。同学们在阅读和写作说明文时,要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才会更好地体会作者写作的匠心和用意。
总结
三.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我们学过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又有哪些呢?
举例子
分类别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下定义
摹状貌
作诠释
引资料
列图表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引用……资料,说明……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增添诗情画意或文采。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分析本文中的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7段:“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早春、晚春两个季节中南京、北京两地桃花、刺槐开花的日数差,来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同纬度桃花的开花时间、候鸟的到来时间作比较,来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第7段:“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第8段:“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作比较: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春冬气温对比、春天来临的时间对比,来说明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重要因素。
举例子:举出大连、北京两地连翘、榆叶梅盛开时期的差异,济南、烟台两地苹果开花时期的差异,来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重要因素。
第8段:“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13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第9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作比较:将山地秋冬两季早晨山脚有霜和山腰无霜作对比,解释逆温层的现象,说明高下差异是影响物候的重要因素。
举例子:举出秋冬之交一定高度的空中气温比低处高来阐释“逆温层”的现象,从而说明高下差异是影响物候的重要因素。
第9段:“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第10段:“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本段以英国南部物候古今变化为例,通过比较1741-1750和1921-1930这两个十年间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的时间,得出后者的春天提前了九天的数据,准确清晰地说明物候存在着古今的差异。
第7-10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有主到次,分类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
四.思维探讨,形成素养
事理说明文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其中贯穿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都很深刻。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蕴含着深刻的科学思考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竺可桢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背景资
作者名片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从1936年1月1日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天(1974年2月6日),共计38年零37天,从未间断。每天记录天气阴晴、风力级别、气温高低,以及相应的物候现象。他的自然日记有40多本,有近千万字。在取得了这样十分雄厚材料的基础上,他写出了备受人们欢迎的《物候学》一书;83岁时还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这样一位大师,从实地出发,以事实为准绳,才敢落下书写科学的文字。请同学们探究一下,从文中,从作者身上,你获取怎样的科学探究精神?
善于观察,善于记录,才能掌握科学事实,从中筛选出科学的知识。
学会猜想,然后再将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最终达到掌握科学认识的目的。
怀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只有怀疑,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阅读说明文,特别是一些科技类作品,我们要学会分析作者融入其中的科学精神,并将这些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落实到行动上,久而久之,你的科学知识会越来越丰富。说不定,在不知不觉中,你也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科学家呢。
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五.学会比较,体会不同
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
说明目的
说明顺序
具体事物
抽象事理
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时间、空间
使读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逻辑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语言,了解了说明文不仅可以写得准确、科学,还可以写得生动形象,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初步掌握了科学思考的方法。如果我们像作者一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每一朵花,也许来年春天悄然而至的时候,你能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乡的迎春花将在何时绽放它的花蕾,这算是《大自然的语言》送给我们的丰厚礼物吧。
五.课堂总结
语言特点
说明方法
事理说明文
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
准确、严密、科学、生动形象
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观察、积累、
假想
板书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包含了什么物候知识?
古代农谚选粹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