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6~7节测试卷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为了江河的干净美丽,河道管理人员每天都用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
A.沉淀 B.蒸馏 C.过滤 D.结晶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3.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4.人们常用过滤的方法来净化水,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过滤法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
B.滤纸放人漏斗时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
C.过滤物也可以沿着漏斗内壁倒入
D.过滤出杂质后所得的滤液属于纯净物
5.下列实验或现象,与物质的结晶无关的是......( )
A.盐田晒盐 B.利用食盐溶液做窗花 C.晶体的“长大” D.配制食盐溶液
6.“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江南多雨,许多地方都在建设“海绵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用水泥硬化路面 B.建人工湖泊
C.屋顶种绿色植物 D.加粗雨水管道
7.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能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用洗脸水浇花 B.用低流量喷头 C.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D.收集雨水作生活用水
8.“阳春三月,骤雨初歇,浙江省浦江县翠湖之畔,柳枝摇曳,远山如黛,一池春水踏着微风,向东奔流而去......”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全面禁止水晶加工厂生产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9.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t℃时,向一个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层清液为不饱和溶液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等于50.15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11.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2.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13.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取20℃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硝酸钾溶液,第一份溶液升温到40℃,另一份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则两份溶液中都不变化的量是......( )
温度/℃ 20 40
硝酸钾溶解度/g 31.6 63.9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14.常温下,对100毫升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甲中大
C.实验2后,甲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5.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10℃,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
B.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分
D.将饱和石灰水溶液降温10℃,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8分)
16.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需要将一种物质的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不变的量是 ,改变的量是 。
17.t1℃时,将质量均为35克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1)据图分析烧杯A中溶解的溶质为 。
(2)将t1℃时烧杯B中的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克。
18.如图所示是直饮水机的主要工作流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①的主要作用是 。
(2)②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若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9.(6分)某温度下,将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得到136克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溶剂质量为 。
(3)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质质量为 ,溶剂质量为 。
20.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如图1,实验室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
已知B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 (填编号)。(2)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②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据图回答:
硫酸:化学纯(CP)(500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g/cm3质量分数:90%
(1)小妍需要500g 18%的稀硫酸进行实验,则她需从该瓶硫酸中取出 g。与适量水混合配制。
(2)配制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引起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B.配制好后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
C.烧杯洗涤后还有少量水就进行配制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量取
22.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氯化钠溶液50克,过程如图乙所示。
(1)图甲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称量精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左,此时应 ,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所配制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字母)。
A.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21分)
23.(5分)为研究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因素 第1组 第2组
温度/℃ 20 20 2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加入溶剂质量/克 20 20 10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试回答:
(1)实验中物质的溶解性是通过 来比较的。
(2)第1组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 。
(3)第2组实验中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24.如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请指出上述操作中的错误之处:① ,② 。
(2)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称量时,天平调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 ,之后将5g砝码放在右盘。
(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填序号) 。
①C操作中有固体撒出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E操作有少量溶液溅出
25.如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 。
(2)在图中的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用 的方法使水更干净。
(3)水质检验后,如果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人们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应该如何处理? 。
四、计算分析题(26题6分,27题5分,共11分)
26.乐清产盐有悠久的历史,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以下流程图反映了制取精盐的过程。
(1)在溶解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利用阳光、风力进行蒸发。在蒸发阶段,滤液A、溶液B、溶液C的状况依次如图A、B、C所示,则B烧杯中的溶液 是饱和溶液。(填“一定”“不”或“可能”)
27.实验室保存有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精确到0.1克)
(2)取1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盐酸体积:500mL化学式:HCI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g/cm3质量分数:3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6~7节测试卷
总分:100分 姓名: 班级: 得分: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为了江河的干净美丽,河道管理人员每天都用网兜(如图)来打捞河道漂浮物,这种方法最接近(▲)
A.沉淀 B.蒸馏 C.过滤 D.结晶
【答案】C
【解析】根据河道管理人员每天都用网兜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可将不溶性固体与水分离,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过滤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河道管理人员每天都用网兜来打捞河道漂浮物,可将不溶性固体与水分离,利用的过滤的原理。
故选:C。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该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18克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不饱和溶液加溶剂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A.浓、稀溶液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t℃时,100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该溶质18克,则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22g,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不饱和溶液中加溶剂一定仍是不饱和溶液,故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
C.砂糖溶解得很快
D.砂糖固体有剩余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 A、砂糖水颜色很深,颜色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砂糖水味道很甜,味道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C、砂糖溶解得很快,溶解的快慢不能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故选项错误;
D、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砂糖固体有剩余,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人们常用过滤的方法来净化水,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过滤法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
B.滤纸放人漏斗时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
C.过滤物也可以沿着漏斗内壁倒入
D.过滤出杂质后所得的滤液属于纯净物
【答案】B
【解析】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原理、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用过滤法可以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故选项说法错误。
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放入漏斗时边缘要稍低于漏斗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过滤物不能沿着漏斗内壁倒入,应沿着玻璃棒倒入,故选项说法错误。
过滤出杂质后所得的滤液,含有水、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下列实验或现象,与物质的结晶无关的是......(▲)
A.盐田晒盐 B.利用食盐溶液做窗花 C.晶体的“长大” D.配制食盐溶液
【答案】D
【解析】晶体的结晶是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一种现象。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结晶的过程。
【详解】A、盐田晒盐是水分蒸发,溶液达到饱和后,再蒸发水分就会析出晶体,所以与晶体的结晶有关,故A错;
利用食盐溶液做窗花是利用食盐溶液中水分蒸发,氯化钠结晶析出过程,与晶体的结晶有关,故B错;
晶体的“长大”是溶液中不断析出晶体的过程,与晶体的结晶有关,故C错;
配食盐溶液是氯化钠溶于水的过程,没有晶体析出,与晶体的结晶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6.“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江南多雨,许多地方都在建设“海绵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A.用水泥硬化路面 B.建人工湖泊
C.屋顶种绿色植物 D.加粗雨水管道
【答案】A
【解析】海绵城市理念: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分析】【详解】A.用水泥路面硬化,不利于雨水的下渗,不利于排水,故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B.建设人工湖泊,有利于雨水的收集,符合;
C.屋顶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可以降温,符合;
D.加粗雨水管道,有利于雨水排泄,利用水循环,符合。
故答案为:A。
7.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都能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A.用洗脸水浇花 B.用低流量喷头 C.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D.收集雨水作生活用水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保护水资源的做法。
【详解】A. 用洗脸水浇花,是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做法,此做法合理,故A错误;
用低流量喷头,是日常生活节约水资源的正确做法,此做法合理,故B错误;
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这种做法会造成水污染,此做法不合理,故C正确;
收集雨水作生活用水,是节约水资源的正确做法,此做法合理,故D错误;
故选:C。
8.“阳春三月,骤雨初歇,浙江省浦江县翠湖之畔,柳枝摇曳,远山如黛,一池春水踏着微风,向东奔流而去......”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全面禁止水晶加工厂生产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正确,措施可取;
B 、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措施可取;
C、不能全面禁止水晶加工厂生产,应进行管理、污水治理达标者可以生产,措施不可取;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措施可取。
故选: C。
9.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与加入氯化钠质量(a)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定量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得出以下信息,①刚开始溶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则溶质氯化钠一定不是0;②当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溶质的质量不断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③当氯化钠加入到一定程度,不能够再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不管再加多少氯化钠都不溶解,其溶液的质量分数恒定不变。
【分析】】本题运用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用函数图象更能形象直观简洁地表示一些化学现象,通过图象的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详解】】A、刚开始溶质的质量不为0,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一直增大,故错误;
B、刚开始溶质的质量等于了0,故错误;
刚开始是不饱和氯化钠溶液,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大于0;当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化钠不再溶解时,溶液饱和,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恒定不变,故正确;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有变化的,故错误;
故选:C。
10.t℃时,向一个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为不饱和溶液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等于50.15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D.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
【答案】C
【解析】解决此题时用到的知识点有:①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低;②溶液与溶质共存说明溶液是饱和状态;③溶质的质量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的质量;④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溶质的量应该是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质量。
【分析】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特殊,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详解】A、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则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B、0.15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50g水,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质量应该小于0.15g,所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故B错误;
C、0.15g熟石灰的试管内加入50g水,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说明氢氧化钙未全溶,溶质的质量应该小于0.15g,所以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故C正确;
溶质的量小于0.15g,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3%,故D错误;
故选:C。
11.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D
【解析】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③都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溶解度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分清恒温蒸发和升温蒸发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在①→②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②>①故A说法错误;
B、②③都是恒温蒸发得到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分数③>④,即溶剂质量分数减小,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说法错误;
D、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2.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②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答案】C
【解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
【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要注意理解。
【详解】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0%=9.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如果是饱和溶液,则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因此质量分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实验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取20℃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硝酸钾溶液,第一份溶液升温到40℃,另一份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则两份溶液中都不变化的量是......(▲)
温度/℃ 20 40
硝酸钾溶解度/g 31.6 63.9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取20℃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硝酸钾溶液,第一份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变大,但溶液的组成为未发生改变;另一份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有硝酸钾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两份饱和硝酸钾溶液改变条件后溶液组成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取20℃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硝酸钾溶液,第一份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变大,但溶液的组成为未发生改变;另一份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有硝酸钾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A、恒温蒸发10克水的溶液,溶质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恒温蒸发10克水的溶液,溶剂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C、恒温蒸发10克水的溶液,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取20℃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硝酸钾溶液,第一份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变大,但溶液的组成为未发生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另一份溶液恒温蒸发10克水,有硝酸钾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常温下,对100毫升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甲中大
C.实验2后,甲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甲、乙中溶液是同一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错误,因为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了溶剂,所以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正确,因为乙为饱和溶液,乙中加入的溶质不会溶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5.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的是......(▲)
A.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10℃,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
B.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分
D.将饱和石灰水溶液降温10℃,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38分)
16.生活和生产中,常常需要将一种物质的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不变的量是 ▲ ,改变的量是 ▲ 。
【答案】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或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分析】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改变的是溶剂的质量(或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将一种物质的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不变的量是溶质质量,溶剂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均增加。
故答案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或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17.t1℃时,将质量均为35克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1)据图分析烧杯A中溶解的溶质为 ▲ 。
(2)将t1℃时烧杯B中的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 克。
【答案】(1)硝酸钾 (2)215
【解析】(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2)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溶液状态的判断、溶液的稀释,解题时根据溶解度、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2)根据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答案】(1)t1℃时,将质量均为35克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因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烧杯A中有晶体存在,所以烧杯A中是硝酸钾溶液,烧杯B中是氯化钾溶液;故填:硝酸钾;
(2)烧杯B是氯化钾溶液,设将t1℃时烧杯B中的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x,则:
×100%=215g 故填:215。
故答案为:(1)硝酸钾 (2)215
18.如图所示是直饮水机的主要工作流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①的主要作用是 ▲ 。
(2)②过程类似于过滤操作,若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滤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
(3)直饮水机使用方便,只要将它与自来水管网对接,截留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细菌等),便得到直饮水。直饮水属于 ▲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答案】(1)除去自来水中不可溶性杂质; (2)漏斗; (3)混合物
【解析】【分析】【详解】略
19.(6分)某温度下,将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得到136克食盐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溶质是 ▲ ,溶剂是 ▲ 。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 ,溶剂质量为 ▲ 。
(3)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质质量为 ▲ ,溶剂质量为 ▲ 。
【答案】(1)氯化钠; 水 (2)36g; 100g (3)9g; 25g
【解析】根据确定溶液是饱和溶液应注意前提条件是在不改变温度和溶剂时,溶质不能够再溶解的溶液,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均有均一性进行分析。
【分析】掌握溶液的组成以及特征,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某温度下,将40克食盐放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36克食盐,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36g=136g;
(1)食盐水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2)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6g,溶剂质量为100g;
(3)将上述溶液等分成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9g,溶剂质量为25g.
故答案为:(1)氯化钠; 水 (2)36g; 100g (3)9g;25g。
20.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如图1,实验室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
已知B溶液恰好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 ▲ (填编号)。(2)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 (写出一种即可);
②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CD; (2)①升高温度; ②>
【解析】【分析】【详解】(1)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B、C、D都是常温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所以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溶液是C、D;
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且随着温度的高而明显增大,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当然加水也可以实现;
②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降温后,甲所得溶液刚好为饱和溶液;1℃时,乙的溶解度小于20g,温度都降低到t1℃,而乙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少,降温后,甲、乙两溶液,溶剂质量相同,溶质是甲中的比乙中的质量大,故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1.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据图回答:
硫酸:化学纯(CP)(500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g/cm3质量分数:90%
(1)小妍需要500g 18%的稀硫酸进行实验,则她需从该瓶硫酸中取出 ▲ g。与适量水混合配制。
(2)配制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量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 (填仪器名称)。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情况会引起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刻度线
B.配制好后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
C.烧杯洗涤后还有少量水就进行配制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量取
【答案】(1)100; (2)玻璃棒; (3)A
【解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进行分析解答。
(3)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分析】题难度不大,明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配制稀溶液的基本步骤、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设要该瓶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0g×18%=x×90%x=100g;
(2)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量筒、胶头滴管用于量取浓硫酸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溶解操作。
(3)A.用量筒量取硫酸时仰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浓硫酸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配制好后装瓶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烧杯洗涤后还有少量水就进行配制,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量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取的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100; (2)玻璃棒; (3)A。
22.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过程如图甲所示;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氯化钠溶液50克,过程如图乙所示。
(1)图甲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2)称量精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左,此时应 ▲ ,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所配制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 (填字母)。
A.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溶液飞溅 D.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答案】(1)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2)减少左盘中精盐的质量;
(3)BD
【解析】【分析】【详解】(1)图甲操作A是蒸发结晶,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让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2)称量固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固定好砝码和游码,再在左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所以称量精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左,说明左盘精盐加多了,此时应减少左盘中精盐的质量,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3)A.粗盐溶解时不充分,会导致精盐的产率偏小,但对于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滤纸破损,导致精盐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少,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B符合题意;
C.蒸发时溶液飞溅,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故C不符合题意;
D.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实际称量的精盐的质量偏小,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故答案为:(1)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2)减少左盘中精盐的质量
(3)BD
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21分)
23.(5分)为研究物质的溶解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进行研究:
因素 第1组 第2组
温度/℃ 20 20 2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加入溶剂质量/克 20 20 10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试回答:
(1)实验中物质的溶解性是通过 ▲ 来比较的。
(2)第1组实验中研究的问题是 ▲ 。
(3)第2组实验中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请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答案】(1)溶解的溶质多少
(2)研究溶剂的种类与溶解性的关系;
(3)20; 水;10; 氯化钠
【解析】(1)根据比较溶解性的方法来分析;(2)根据第1组实验中的数据来分析;(3)根据实验的目的来分析。
【分析】本题探究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结合所需知识以及实验数据来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1)实验中物质的溶解性是通过溶解的溶质多少来比较的。故填:溶解的溶质多少;
(2)第1组实验中,除溶剂的种类不同以外,其他因素完全相同,所以是研究溶剂的种类与溶解性的关系;故填:研究溶剂的种类与溶解性的关系;
(3)要研究溶解性与溶质种类的关系,则设计的实验中除溶质的种类不同以外,其他因素应完全相同,即:温度也为20℃、溶剂为20g水、溶质可以选择氯化钠,质量为10g;故填:20; 水;10; 氯化钠;
故答案为:(1)溶解的溶质多少
(2)研究溶剂的种类与溶解性的关系;
(3)20; 水;10; 氯化钠。
24.如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请指出上述操作中的错误之处:① ▲ ,② ▲ 。
(2)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 克。称量时,天平调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 ▲ ,之后将5g砝码放在右盘。
(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填序号) ▲ 。
①C操作中有固体撒出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E操作有少量溶液溅出
【答案】(1)①瓶塞未倒放; ②砝码和氯化钠位置放反;
(2)5; 左右盘放置相同的纸张;
(3)①
【解析】【分析】【详解】略
25.如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 ▲ 。
(2)在图中的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用 ▲ 的方法使水更干净。
(3)水质检验后,如果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人们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应该如何处理? ▲ 。
【答案】(1)地下水经过沙石、土壤等的过滤(或地表水易被污染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加明矾(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加热沸腾
【解析】(1)地表水易被污染,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的过滤,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在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加明矾或池底铺沙砾等方法;
(3)根据生活中杀灭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细菌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自来水的净化方法与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地下水更洁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除去了水中的部分杂质,二是地下水不容易被地面的污染物所污染。
在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加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队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或池底铺沙砾等方法,使水更干净;
(3)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人们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可以加热煮沸,能有效的杀灭细菌;
故答案为:(1)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或地表水易被污染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加明矾(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加热煮沸。
四、计算分析题(26题6分,27题5分,共11分)
26.乐清产盐有悠久的历史,盐产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用途。
以下流程图反映了制取精盐的过程。
(1)在溶解的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2)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
(3)实验中,利用阳光、风力进行蒸发。在蒸发阶段,滤液A、溶液B、溶液C的状况依次如图A、B、C所示,则B烧杯中的溶液 ▲ 是饱和溶液。(填“一定”“不”或“可能”)
【答案】(1)加快粗盐溶解
(2)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等
(3)可能
【解析】【分析】【详解】(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加快粗盐溶解;
(2)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填: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等;
(3)当B烧杯中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候,当蒸发一定量水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也会析出晶体,因此填:可能;
故答案为:(1)加快粗盐溶解
(2)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等
(3)可能
27.实验室保存有一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精确到0.1克)
(2)取1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盐酸体积:500mL化学式:HCI相对分子质量:36.5密度1.19g/cm3质量分数:37%
【答案】(1)220.2g; (2)2000g; 1900g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1)500mL=500cm3,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1.19g/cm3×500cm3×37%≈220.2g。故答案为:220.2g;
(2)设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0g×37%=x×1.85%,解得x=2000g;同时加水的质量为2000g-100g=1900g。故答案为:2000g;1900g。
故答案为:(1)220.2g; (2)2000g; 1900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