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
——辛弃疾词赏析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辛弃疾的词里面表现了他的志意、理念的本体的本质,而且他是用他的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的,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的诗篇的。
讲辛弃疾就要对辛弃疾的生平做些简单的介绍。
——叶嘉莹
辛弃疾出生在沦陷区。他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就已经沦陷了。按照他出生的年代,他是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出生的,那时北方沦陷在金人手里已经有十年之久了。
一个人的成长是他的本性与他生长的环境的结合。他为什么那么忠义奋发,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忠义奋发的家庭之中。
——叶嘉莹
辛弃疾祖父辛赞,在辛弃疾童年时,就常带着一群儿童去游览,指点山河,培育他们的国家民族思想。
所以,辛弃疾的忠义天性是跟他的生命成长在一起的。
辛弃疾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1161年,辛弃疾2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后20年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6岁时,向孝宗上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体现其深谋远虑,智略超群。
31岁,进献《九议》,进一步阐发《美芹十论》的思想,陈述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富国中兴的大计,但未被实施。
33岁,预言金朝“六十年必亡,虏王则中国之忧方大”可见其远见卓识。
29-42岁,13年间调换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任职上有大的作为和建树。 但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42岁,淳熙八年(1181)冬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65岁,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67岁。
辛弃疾,他不但是南宋历史上一位具有文才武略的英雄豪杰式的人物,而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词人。
他把精力和热情投入到词的创作中,以杀敌报国、恢复失地为主题,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盼望统一和民族强盛的愿望,表达了高昂激越的战斗精神,以鲜明的特色成为豪放词的一代宗主。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课内四首词】
(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如果给这四首词两两划分,你会如何划分?
单击编辑标题
破阵子、太常引:写给朋友的词
破阵子、南乡子:用典
太常引、丑奴儿:写于辞官归隐,在江西上饶。
单击编辑标题
朗读《太常引》《南乡子》,找出其中自问自答的诗句,感悟其中真味。
单击编辑标题
太常引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单击编辑标题
太常引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词人满心的沉痛,似乎在问嫦娥,问天宫,眼看着岁月已经流逝,白发增多,却还一事无成。
但,词人内心还有希望——
“直下看山河”,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梦想,魂归梦绕的山河去。
单击编辑标题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苍茫辽阔,看着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感慨万千。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词人想到过去的岁月,想到如今的现状,有的兴盛,有的衰亡。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为什么总是自问自答?
无人聆听他的心声,无人回答他的问题,只好一个人自问自答。
单击编辑标题
再读这四首词,关注含“白发”“少年”等词的诗句,比较其中的诗味。
单击编辑标题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岁月流逝但功业未成的深深的伤感,词人似乎在抱怨岁月,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我的梦想如何能抵挡岁月的庸常?时间无情,岁月无义,就在这无情无义之中,我蹉跎年华,一生的梦想都是泡影啊!
可怜白发生!
词人可怜的或许不是霜染白发,或许不是岁月匆匆,他可怜的更是功业未成,事业未就,梦想成空!
单击编辑标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这句话中的“少年”给人一种意气风发之感,词人登高望远,不知道愁为何物,这是少年的豪情万丈!也是词人心仪的少年姿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这个“年少”是用来形容孙权,他年轻有为,面对曹操的挑战,他不惧怕,毅然迎战,可见少年孙权有非凡的胆识与气魄。这是词人对孙权极高的评价,他赞叹孙权年少有为,有胆有识,其实也影射出他对南宋朝廷的不满,现在朝廷里就是少了像孙权这样的人。
从少年到白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
执着梦想,渴望收复失地;
一辈子的痛苦与忧伤;
壮志难酬。
总结:
从少年到白发,稼轩一生刚正辛辣,革除弊政,始终如一;
从少年到白发,稼轩一生渴念北伐,收复失地,执著坚定;
从少年到白发,稼轩一生英雄血未凉,沙场秋点兵;
从少年到白发,稼轩一生壮志难酬,毕竟东流去。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蹿来蹿去,蝙蝠围着灯上下翻舞。屋上松风裹挟着大雨汹涌而来,糊窗纸被风撕裂,发出呼啦啦的声音,仿佛在自言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辗转不定,如今归来已是满头白发,容颜苍老。布被单薄,疾风骤雨的秋夜,从梦里醒来,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万里江山。
词人在一个秋夜独自投宿王氏小屋时的感受,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一个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整个环境,荒废、凄凉、残破。
“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性格化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眼前万里江山”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眼前现实使他逆境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全词因有这一句,思想境界顿然提高。
辛弃疾一直是朝廷里的主战派,他的文学也和他的政治观点密切相关,处于一种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状况。事实上辛弃疾并没有北伐中原,也没有完成自己的志愿,可是他在文学的世界里不断以此作为动力,发展出了非常动人的力量。
——蒋勋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最美、最深情、最婉约
东风夜放花千树。
元宵节点亮的盏盏花灯,如同被东风催放的繁花一般。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很有贵族气。元夕的庆祝盛会上,所有人都出来游玩。
蛾儿雪柳黄金缕,讲的是女子的饰物。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非常深情。是王国维用来描摹人生境界的句子。到处是烟火,也许辛弃疾在找他心爱的人、他牵挂的人,但一直找不到,几乎放弃了。忽然一回头,发现那个人就在繁华的夜市灯光之中。
辛弃疾在写一件事,可是文学的精彩在于它不是局限于某个事件,像王国维就把它列为人生三境界的最后一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对孤独的感悟。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一种痴迷。
所有的痴到最后近于绝望的时刻,你也会怀疑这样下去是不是值得,可是在那一刹那,希望几乎是跟着绝望来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好的文学会将特定的事件升高为人生复杂的感受。
辛弃疾当然有自己的痴迷,有自己的追逐,有自己在生命中一直坚持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北伐中原?
他有一种热情和理想,完成了自己的生命风范。虽没有完成北伐中原的心愿,可是这种热情转成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爱,他成为了身边有共同理想的文人的典范。
单击编辑标题
法国作家加缪讲过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西西弗把石头推上山,石头又滚下来,他就再把它推上山。
加缪用它去说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不在于实现一个目的,而可能就在实现目的的过程里,在这个循环中。
单击编辑标题
生命的意义就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状态当中,生命没有寻找的愿望,是不会有答案的,而答案也许就在寻找的过程里。
文学的精彩在于它常常会变成象征。其实“蓦然回首”是非常偶然的(法国后来的美学里面常常讲“偶然性”),你没有办法刻意而求,必须在“千百度”当中累积,没有“千百度”,“蓦然回首”也没有用。
精彩的画面在于“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命里面如果许诺给你这个时刻,大概就值得了。
精彩的文学常常在于它错综复杂的对立关系。
——蒋勋
村居老人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单击编辑标题
诗人其实不光是活在朝代兴亡里,
也还是要过简单、朴素的日子的。
单击编辑标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