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游走在大地上
——诗词中的流浪意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流浪:流转各地,行踪无定。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流浪是人类自可以被称为人类的那一天起,就与生俱来的命运。
——曹文轩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朝代】唐
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 【朝代】元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作者】岑参 【朝代】唐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朝代】唐
泊秦淮 【作者】杜牧 【朝代】唐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朝代】唐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春望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渔家傲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相见欢【作者】朱敦儒 【朝代】宋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朝代】唐
石壕吏【作者】杜甫 【朝代】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 【朝代】唐
送友人【作者】李白 【朝代】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苏轼 【朝代】宋
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 【朝代】唐
长沙过贾谊宅【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韩愈 【朝代】唐
浣溪沙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别云间 【作者】夏完淳 【朝代】明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南安军【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
涉及朝代:唐宋元明清……
流浪原因:①漫游、谋生、赴考、出使、宦游等
如《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浣溪沙》(纳兰性德)、《逢入京使》……
②征戍、被贬、家国沦亡等
如《夜上受降城闻笛》、《长沙过贾谊宅》、《江南逢李龟年》……
小苏是一位诗词爱好者,最近她对诗词中的流浪意识非常感兴趣。她选取了《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过零丁洋》三首诗歌,准备配图发文,把近期的感悟发在朋友圈。
现在小苏想为这三首诗词配图,请你选择其中一首,可选择诗词中的景物,帮她设计配图。
任务一
意象
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常见意象
“萍”、“蓬”、“絮”、“浮云”
“舟”、“帆”、“江”、“马”
“月”、“雁”、“夕阳”……
任务二
请你为小苏的朋友圈配文。
古诗词复习/答题方法:
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悟典故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象作用:
(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意境:壮阔雄浑
情感:
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意境开阔
将自己的不舍之情融于辽阔而寂静的自然中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忧国之痛
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意境雄浑,气势豪迈,感情悲壮
《渡荆门送别》
世界这么大,总得出去走走。
云月同行,伴游子出游,满腔豪情。
少年踏上行舟,背后是故土,前方是星辰云月、万里山河。
让你在青山绿水中漫溯,于长江秀色中,对未来憧憬着喜悦着交织着惜别的离思。
江还是那一条大江,只因出游畅快与热切思乡情怀而更滚烫翻涌,行舟飘向的是诗和远方。
《送友人》
马鸣萧萧愁煞人,浮云游子彷徨离别走天涯,何处是归途?
你将流浪,我的朋友,像浮云一样离去,未有一丝声音,让我祝你一切安好……
落日浮云下,青山白云之间,一叶孤帆而去,只闻萧萧马鸣,知音难觅的孤寂无奈、思念与忧心之情,却只聚成了淡淡的挥手而去……罢了……罢了……
《过零丁洋》
我独在这世间飘零,见那山河破碎。
当山河飘零,满眼破碎,天地间,飘萍身,英雄当归何处?
总:
从生到死,其实我们一直在路上。
流浪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离别的感伤
对故乡的怀念
仕途失意和羁旅漂泊的孤独凄苦
忧国伤时
怀才不遇的感叹
前路迷茫
……
积极
消极
漫游的意气风发
流浪中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
身体流浪:个体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断迁徙。形体承受着颠沛流离所带来的贫穷、疾病与衰老之苦。
精神流浪:人的精神上的失落感、漂泊感、彷徨感、迷惘感、虚无感、以及心灵的无可归依感。心灵承受着故园难归、亲人难聚、壮志难酬,以及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等带来的强烈伤痛。
任务三
如果杜甫是小苏的微信好友,他看到了小苏发布的朋友圈内容,对于流浪他也有很多话想说,他会如何评论呢?
请结合《望岳》、《月夜忆舍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杜甫的口吻,在朋友圈下留言。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悲苦
直面苦难
暂时的疏解:酒、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推己及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积极的自我实现意识
了解了诗词中的流浪意识后,请你关注生活,联系现实,用一段文字评论小苏的朋友圈,谈谈你的感悟。
任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