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4-18 16:51:06

文档简介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的集中产区分布,图序与排序一致的是( )
A.甲油菜 乙冬小麦 丙水稻 丁甜菜
B.甲水稻 乙甜菜 丙油菜 丁冬小麦
C.甲甜菜 乙冬小麦 丙水稻 丁油菜
D.甲冬小麦 乙水稻 丙甜菜 丁油菜
2008年冬到2009年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北方多个省区出现旱情。冬春旱已成为河北、河南、山西等地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结合图回答2~4题。
2.秦岭~淮河一线大体是我国 ( )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D.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3.河南、河北等北方省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
A.水稻 B.花生 C.小麦 D.甜菜
4.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工程是 ( )
A.抽取地下水工程 B.海水淡化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污水处理工程
5.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也分布着大片稻田,但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进行生产,而我国水稻种植为水田耕作。我国与美国种植水稻方式的差别,主要是受什么影响 ( )
A.地形 B.水源 C.劳动力 D.科学技术
6.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
A.寒冷的高原地区 B.湿润的低山丘陵地区
C.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D.温带草原地区
7.我国是世界上森林比较缺乏的国家,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 )
A.历史上本身就缺乏森林 B.宜林地少
C.人口众多,人均林地面积太少 D.长期的毁林开荒,重采伐、轻培植
8、山东广饶县以大蒜种植取代小麦,大蒜成为该乡的主导产品,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市场 D.技术
读图,完成9—11题。
9.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内陆的高原、盆地
B.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
C.南方的山地、丘陵
D.北方的高原、山地
10.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
①东北 ②西南 ③东南 ④西北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我国西北、北部草地广布,适宜放牧。我国四大牧区是指 ( )
①青海 ②山东 ③西藏 ④内蒙古 ⑤海南 ⑥新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⑥
12.我国某东西走向的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山南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该山脉是 ( )
A.天山山脉 B.阴山山脉 C.秦岭 D.南岭
13.我地某镇请初中毕业年级学生规划新城镇周围农业发展蓝图,该镇学生们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很快绘制了一幅规划图(如图),并拿出了最佳方案。请你按①②③④的顺序,判断他们的最佳方案是哪一个 ( )
A.①蔬菜②花卉③养猪④小麦
B.①小麦②花卉③养猪④蔬菜
C.①小麦②蔬菜③花卉④养猪
D.①小麦②养猪③花卉④蔬菜
14.下面农作物与它的生产地相适宜的是 ( )
A.甘蔗一新疆 B.青稞一海南岛
C.冬小麦一华北平原 D.柑桔一河北省
15.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观点的是 ( )
A.在吐鲁番盆地利用丰富的坎儿井水大面积种植水稻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丰富的河湖资源发展淡水鱼养殖
C.在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
D.在山地迎风坡利用降水较多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粮食
16.关于我国畜牧业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B.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
C.主要分布于人口稠密地区 D.主要分布于季风区
17.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水果生长,据此判断:下列某超市水果区货架上的标签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 )
18.农业的发展要有适宜的土地、热量、水和光照等条件。根据你的学习,你认为下列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合理的是 ( )
A.黄淮海水稻产业带 B.东北热带作物产业带
C.长江流域油菜和柑橘产业带 D.新疆水产品产业带
19.浙江省北部平原是我国著名水稻产区。主要自然原因是 ( )
①季风影响,雨热同期 ②水网密布,灌溉便利 ③深居内陆,台风影响大
④森林茂密,绿野相连 ⑤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二、综合题
20.读我国温带季风区某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丁四片耕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草)是 ,其理由是 。
(2)简要说明该地形成村庄(聚落)的有利自然条件。
21.读“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上可以看出:在我国农业各部门中, 业占主导地位; 占27%,这与世界上发达国家以 业为主的状况不同; 业、 业比重太小。
(2)针对这种状况,今后必须努力做到 。既要保证
生产,又要使经济作物、 业、水产业、
业等部门全面发展。
22.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布局并分析回答问题。
(1)耕作业宜在 ;经济林木(茶、果树等)宜在 ;
渔业宜在 ;用材林宜在 ;畜牧业宜发展 ;
(2)根据上述耕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情况,本区农村副业应以 业为主。
23.读下图,回答问题。
(1)T1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布局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专业区:粮食、蔬菜、水果、乳肉。其中A区布局 最合理,D区布局 最合理。
(2)简述A、D两个农业专业区布局的理由:
A.
D.
(3)若干年后T1所示城市发展到T2所示的规模,它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哪两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一、知识梳理:
1.有生命的动植物
2.牲畜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3.种植业 林业 渔业 种植业 东北 西南 东南 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基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
4.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棉花 南粮北麦 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 南甘北甜
南疆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5.林业 耕作业 畜牧业 渔业
挑战自我:
1-5:CACCD 6-10:CDCBA 11-15:DCDCB 16-19:ACCA
20.
(1)乙 临河陡坡,易水土流失
(2)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21.
(1)种植 畜牧业 畜牧 林 渔
(2)因地制宜 粮食 畜牧 林
22.
(1)C B D A 农区畜牧业
(2)农产品加工
23.
(1)蔬菜 粮食
(2)接近消费市场,能承受较高地价。
远离市区,地价较低,地形平坦,便于耕作。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熟记农业的地位。
2、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记住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状况,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状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
业的必要性。
二.复习重点、难点
1、我国东、西部农业的差异和原因;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
2、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三.中考预测
1、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南北方农作物的熟制和种
植作物的差异,商品粮基地,农业结构的现状和调整。如2009年山东潍坊卷考查
了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的问题。
2、从考查形式上看,多以选择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赋
分2-4分。
3、从考查能力上看,主要考查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4、2013年在因地制宜方面出题的可能性极大。
四.知识结构
复习指导一:
读课文,填写下列知识梳理:
1、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 产业。
2、广义的农业包括 、 、 、 。
3、利用生物的 ,通过 来获得产品的各个部门,称为农业。
复习指导二:
读课文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结合阅读材料及图4.14我国东部南北方
农业分布填写下列表格:
(1)、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农业地区分布
东部
地区
种植业
分布在东部
林业
集中在三大林区即(天然林区 、 ),
人工林区( )
渔业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 和 基地;
地区淡水渔业最发达
分界线: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西部
地区
以 业为主,四大牧区: 、 、 、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地区
分界线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农作物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北方
南方
我国的三大产棉区: 、 、 。
复习指导三
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发展农业要 、即 、 、 、 。
复习指导四
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问题:人口增加、 、水土流失、自然灾害、 等。
(2)、对策:计划生育、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科技兴农、调整农业
结构、发展 农业。
五、达标训练
1.(江西南昌)李老师在某超市购物时发现一种水果的产地标签有错误它是( )
A、品名:哈密瓜 B、品名:柑橘CD
产地:新疆吐鲁番 产地:江西南丰
C、品名:香蕉 D、品名:苹果
产地:台湾高雄 产地:广东茂名
2、(山东潍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 B、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C、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D、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
3、(山东潍坊)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雨热同期
C、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 D、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4、(湖南岳阳)某同学的家乡河湖较多,最适宜发展( )
A、林业 B、种植业 C、渔业 D、畜牧业
5、(山东泰安)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 B、我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以盛
热量条件好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产三河牛、三河马文明
C、我家在福建山区,这里地形崎岖 D、我家在新疆,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绿洲农业较为发达
6、(山东东营)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 )
A、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开垦梯田 B、大面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禁止乱伐森林,滥垦草原,防止土地荒漠化
D、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7、(山东聊城)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早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北大仓”。下列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春小麦,华北平原----冬小麦
B、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东北平原—中温带,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D、东北平原---湿润地区,华北平原—半湿润地区
8、(湖南)“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存在这种农业生产景观的地
区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9、(黑龙江哈尔滨)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山地陡坡开荒种地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D、内蒙古西部草原上多挖甘草等中药材
10、(安徽)同样大小的一亩地如果种植水稻,一年中收获较多的省区是( )
A、黑龙江 B、辽宁省 C、山东省 D、海南省
11、(江苏镇江)2008年1月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受到雪灾的影响,以下经济作
物可能受此雪灾影响较大的是( )
A、水稻 B、花生 C、小麦 D、油菜
12、(山东聊城)贯彻“因地制宜”的方针,山区农业发展应侧重于( )
A、林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机械化
13、位于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以小麦、棉花为主要作物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中南部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14.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耕地面积大  B.高温多雨同期  C.水资源丰富  D.可耕地多
15、我国农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
A.林业  B.牧业  C.渔业  D.种植业
16.既是小麦产区,又是棉花产区的是( )
A.河套平原  B.渭河平原  C.洞庭湖平原  D.松嫩平原
17.东北地区播种面积最大的糖料作物是( )
A.花生  B.芝麻  C.油菜  D.甜菜
18、下列自然条件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A.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C.降水较少,地势平坦 D.河湖较多,降水丰沛 19. 在我国境内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主要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甘蔗 D.茶叶 20导致我国南方与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二、读图题
1、下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
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布局并分析回答:
(1)耕作业宜在 ;
(2)经济木(茶、果树等)宜在 ;
(3)渔业宜在 。
(4)用材林立在 ;
(5)畜牧业宜发展 。
(6)根据上述耕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情况,本区农村副业应以 业为主。
六、课堂小结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C
A
C
D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B
D
B
D
B
A
B
二、读图题
1.(1)C(或平原地区)(2)B(或丘陵、梯田地区)(3)D(或水库)(4)A(或山区)(5)农耕区畜牧业,家庭饲养业,养殖业(任一点即可)(6)农产品加工(凡答案合理均可)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课件、中国轮廓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
  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 ?????吃
  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 穿
  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
  ??????? 用
  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
  [过渡]我国是一个大国,东部、西部、南方、北方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的地区分布存在很大差异。
  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
  在读这幅图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热、水、土条件的配合上有较大缺陷,绝大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天然草场广布,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农区小而分散,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热、水、土条件有较为良好的配合,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我国绝大部分耕地、农作物、林、渔、副业的集中地区。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东部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旱地农业生产制度,是我国各种旱粮作物的主产区。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作为基本耕地形态,发展了一套水田农业生产制度,是水稻以及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阅读] 读图“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认识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棉花生产,北方以棉花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活动] 在我国西南部的山区中,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请你在教材图“山地垂直气候景观”中的适当部位填上如下四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为什么该地会呈现这样的分布规律?
  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结论] 山区的农业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的。
  [小结]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说出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2.说出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的基本标准。
  【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讲授新课: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活动1]
  参考教材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回答:
  (1)粮食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2)以下各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什么?
  太行山区?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草原? D、洞庭湖沿岸
  (3)完成教材的活动“城市地区农业带的分布”
  (4)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
  (5)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回答:自然条件(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交通、技术、市场、设备等)
  [活动2]
  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事例都比较常见,你能举出哪些事例呢?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
  
  [小结]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问题1] 我国人民的生活从饥饿贫穷到温饱小康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回答: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重大转变。
  [问题2] 我国农业仍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
  回答: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问题3] 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 都使耕地面积减少,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结合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回答)
  回答:由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生产。
  [问题4] 对图“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进行分析,读出我国九个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请思考:(1)这些地区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华北平原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3)为什么要建立商品粮基地?
  回答:
  (1)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2)当地人口稠密,粮食消耗量较大。
  (3)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活动3]
  学生将教材提供的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格数据转化为统计图,看看哪种统计图最能说明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
  阅读教材活动,描述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画出一幅流程图。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并将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请画出流程图,并将两幅图进行对比,思考:他们存在着哪些一致的地方? 有什么好处?
  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对环境没有损害。
  ?3.下面材料是关于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与同学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
  
地形条件:???????????????????????????????????????????????????????????????????
  
气候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从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分析)???????????????????????? ??????????
  
(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4.说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两个对策: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的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典型例题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例1? 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四个字母分别表示我国四类商品粮基地,它们是西北干旱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和南方高产区,判断:A属______区,B属______区,C属______区,D属______区。
  (2) D地与A地相比, D地热量条件较________,因为________;D地的年降水量______于A地,D地的粮食商品率_____于A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3)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商品粮基地属于上述四类商品粮基地中的哪一类?________。这类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方面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____。
  【选题角度】
  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如何提取、分析图表中有用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解析】
  (1)解题过程中,应根据积温和年降水量数据的大小,与题目中四类商品粮基地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就能较快地判断出四地分别所属的类型。
  (2)两地间热量条件的优劣,主要根据其纬度位置高低进行判别。两地间商品率高低的原因分析,应利用表中农业人口的数量进行判别。
  (3)农业生产决定性因素判断应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东北低产区? 西北干旱区? 黄淮平原区? 南方高产区
  (2)好? D? 地纬度低、热量多? 大? 低? D地人口稠密,人均占有耕地少?
  (3)B类? 灌溉水源
  例2? 下图所示是我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地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库区北侧的丘陵低山。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方案最能够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一方案:A营造薪炭林,B栽种苹果,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办苹果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
  第二方案:A营造防护林,B种花生,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办花生加工厂,F种油菜小麦
  第三方案:A营造薪炭林,B栽培柑橘、茶叶,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
  (2)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也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按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的原则,认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种土地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可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题角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解析】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不论是进行最科学的方案选择、土地资源的开发,还是远景规划的设计,都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①该地为我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地区;②各地的具体的地形不同;③该地人多地少,需更加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④需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答案】
  (1)第三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可种植莲藕,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3)提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设想。如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山区种植蘑菇,利用丘陵果园、茶园、水库、喀斯特地貌等发展旅游业,改良湖泊沼泽地,养鱼种藕与平原配套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当地出产农副产品建副食品加工厂等等。
课件24张PPT。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请你欣赏请你欣赏请你欣赏请你欣赏请你欣赏请你欣赏请你欣赏请你欣赏请你欣赏请你欣赏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
获得的产品是 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农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动、植物动、植物一、农业的概念2、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可包括 、
、 、
等部门。

种棉花、种花生属于 。

养虾、养蟹属于 。

养鸡、养猪属于 。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种植业渔业畜牧业种植业的结构包括粮食作物、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水果和经济作物。农业的意义: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二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
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东部地区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1、种植业分布在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2、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3、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布东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是我国有名的甜菜基地。这里气候寒冷,农作物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我国三大棉花产区之一,小麦、玉米的种植很普遍,还是我国重要的花生、温带水果产地。这里农作物大多两年三熟,有的地方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其它还有棉花、油菜、甘蔗等。这里农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全国三大棉花产区是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ABC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
山区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变化而变化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的有利的地区。
1、自然条件:
①地形 ②土壤 ③热量
④降水 ⑤水源 ⑥光照2、社会经济条件:
①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 ②市场需求量
③农业的技术装备 ④交通 A为城市中心区,
B为城市郊区,
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B、C各应发展哪种农业?①种植水稻、小麦、玉米②种植蔬菜、
花卉、发展肉、
乳、禽、蛋生产①②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一)问题:
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二)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1、建立商品粮基地—九大商品粮基地。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九大商品粮基地1三江平原2松嫩平原3成都平原4江汉平原5洞庭湖平原6鄱阳湖平原8江淮地区7太湖平原9珠江三角洲鱼塘桑树塘泥桑叶蚕粪蚕生态农业优点: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废物,对环境没有损害。(三)农业发展方向
东部沿海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发展出口创汇
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交通与对外联系:海上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地形条件:地势较平坦,以平原为主;
气候条件: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
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水平高,信息传递快,邻近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多,市场广阔。
(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由于长期滥垦乱伐,过渡放牧造成了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地荒漠化严重(新疆、内蒙古等地)。
生态环境脆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