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一、认识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著作有《饮冰室全集》。
1.了解议论文常识,积累“契约”“悲天悯人”等词语。
2.继续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思路。
3. 学习文章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感。
学习目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
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中心论点、分论点)肯定的陈述句
论据:作者用以证明观点的根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文体知识
资料助读
议论文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1】“总论——分论——总论”;【2】“总论——分论”; 【3】“分论——总论”三种。
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精当、概括、逻辑性强。
文体知识
资料助读
1.速读课文,根据示例的形式勾画并整理出文中生字词。
示例:契约(qì) 悲天悯人(mǐn)
2.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查阅工具书仿照示例整理出来。
示例: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释:放下;重负:重担子。
3.说说作者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是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不得志。
③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②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④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失意
悲天悯人
如释重负
无入而不自得
1. 注音:
契 ( )约 揽 ( ) 大抵( ) 悲天悯 ( )人
2.根据所给的解释填出相应的词语:
qì
lǎn
d ǐ
mǐn
课堂 检测!
细读课文,理清思路
文章题目是《最苦与最乐》,请找出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2.文章结尾段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与“最乐”?
(1-3):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4):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6):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最苦——
文章结尾段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与“最乐”?
1.这是一篇议论文,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论述严谨,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观点的?
3.你认为,文章结尾段中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痛苦,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快乐。
本文作者观点:
寻找论据
事实论据:“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
欠了人的钱没有还,
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
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道理论据: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 “无入而不自得”
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负责任是人生
最大的痛苦(
分论点1)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分论点2)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
不能逃避责任(结论)
1.贫老失意死不是最苦。
2.最大的痛苦是负了未 了的责任。
3.负责任情况及痛苦状态。
引证法:古语、俗语、名言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当勇于负责。
不能逃避
中心论点
最后一段证明了什么内容呢 “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证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担
责
任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作为学生:
作为子女:
作为公民:
实话实说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那种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
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
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
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
之气。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
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
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
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
谈心,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自然是责任完了,
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
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引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增强感染力。
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 找找本文有哪些
修辞手法 不同句式和修辞使用有什么好处
⑴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莫若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⑵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
⑶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
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⑷ 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设问句
——反问句
——感叹句
——被动句
⑸ 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
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⑹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
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⑺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正是这种作用。
⑻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
身之忧”呢
--否定句
--排比
--引用
--引用
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
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方法小结
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拓展延伸
1.学生谈收获
2.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课堂小结
鲁迅先生说过:“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英国文学家狄更斯也说过:“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我们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我们也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让我们铭记责任,因为“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教师寄语
作业:
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再见!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