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穿插景物,有思有悟
你的家乡有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那金黄灿烂的田地?是高远的蓝天,还是天际处的山岭?是壮丽的落日,还是初升的朝阳?或许一片落叶会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会让你抒发思古之幽情?
你的校园里丁香花开了,那阵阵读书声从哪间教室传出,快乐的麻雀曾经停留在那个窗台的一角张望,你写在书桌上的青春誓言还记得吗?
例文引路
以“校园一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
1.“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2.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3.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校园一景
校园里,最令我流连的莫过于路旁的池塘。
放眼望去,垂柳随风摇曳,笼住池塘,笼住池塘内迷你的小岛。 池上,薄雾轻绕,那是美丽喷泉的佳作。几条虬枝,数片秋叶,懒懒散
优秀示例
①开门见山,聚焦校园池塘,强调“流连”,融情于景。
②两个“笼住”的反复句,突出了垂柳的摇曳多姿与繁茂。
③由总到分,先点出池上的薄雾是“美丽喷泉的佳作”,而后从树枝、杂草、锦鲤三个角度具体描绘,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笔下的池塘之景美不胜收。
散地躺在池面。微风掠过,水波泛起,漾起一圈圈涟漪;池边随意堆砌的卵石间夹几丛杂草,犹如梳妆的少女垂眸于水面,险些与池水来了个亲密接触。水里的锦鲤畅快地戏耍着,人越多,它们游得越欢快。
④细描“鹤栖”岛,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池中有岛,名曰“鹤栖”,有数尊栩栩如生的鹤塑袅袅婷婷地立于岛上。岛虽仅方寸,却有枝繁叶茂的绿植立于池畔,身处其中,似乎听到原野里才有的鸟啼蝉鸣与蛙鼓。④
校园里,处处有赏心悦目的景致,你稍作停留,便会忘却功课的压力。⑤
⑤ 点题,美景令人忘却功课压力,乃锦上添花之笔。
名师总评
本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行文,将视线聚焦于校园池塘。先以“望”绘远景; 继而以近看写池上胜景,并运用多种手法描摹细节;然后将视线移向池中小岛,侧重于听觉描写。另外,融情于景,将“赏心悦目的景致”与“功课的压力”联系起来作结,令人回味。
名家名段赏析
郁达夫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烟影》
郭沫若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激,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
老舍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
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
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
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
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
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
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
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
好得远。
鲁迅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俯仰万物纳于笔端
景物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存在着,所以,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应该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才符合生活现实。景物整体上根据有无人为的因素,可以分为无我的自然环境和有我的社会场景。它们对衬托人物、烘托气氛、推动情节、深化主旨等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那么,怎样把景物生动地描写出来呢?
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注意顺序(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讲究写法 用动静结合写景
多角度描写景物
妙笔生花 借助于联想与想象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
寓情于情,以情感人
怎样才能写好景物
要根据不同的心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恰当地运用修辞 (主要是拟人、比喻)和联想。
在景物前面加上暗示人物感情的修饰词。
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景物(色彩的明暗、形态情态、动静)。
点出心情。
在下列几个设定的情境中,按要求进行景物描写
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一段景物描写,来烘托
人物内心的兴奋和喜悦。
那天,我傍晚放学回到家,妈妈笑眯眯的望着我,神秘地说:“你猜我给你买什么了?”“冰激淋!”我脱口说道。妈妈摇摇头。我歪着头,转着眼珠,想了一会儿又说:“是篮球吧?”妈妈又摇了摇头。“该不会是电脑吧。”想到这,我摇了摇头。
升入初中的时候,班里同学家里大都有电脑,他们时常玩游戏,QQ聊天,查找学习资料,同学问我QQ号时,我不知怎么回答,可他们那得意的神情真让我很难受。于是我让妈妈也给我买一台电脑。
妈妈说等有了钱再说,想想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当时也没坚持。想到这,我吞吞吐吐地说:“是电‥‥‥电脑吗?”妈妈点点头,把我领进房间,并打开了电脑。
第二天,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
进校园。(
) “我有电脑了,我家买了新电脑了。”
我在心里呼喊着,挺起胸膛,脚步更轻快了。
2、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表现环境恶劣的景物描
写,以烘托人物沮丧、凄楚的心情。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受到了冤屈:下午的社会课上,同桌偷偷地看课外书,当我小声地提醒他注意听讲时,社会老师却把我叫了起来,指责我随便说话。我向老师讲明事情的真相,不料老师却阴阳怪气地说:“我真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觉悟,但愿你有这种觉悟呀!请坐!”老师的话表明:提醒他人遵守纪律不是我这种人能做的,而且我刚才的解释似乎是在狡辩。遇到这样的老师,我知道再说什么也不顶用,只能招来更多的奚落。
我几乎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瘫在了椅子上,整个下午都郁郁寡欢的。
放学后,我心情沉重地走出了校门。外面的景象也让我感到压抑,(
)。
回到家,我趴在床上哭了。
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我的心情也正如这活泼的秋日,愉悦而又晴朗。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舒畅。……阳光下,那片绿色上闪耀的晶莹的水滴,是爷爷的汗水,那柔和的微风,是爷爷的笑容!……天空那边,几朵白云在愉快地挪动,是不是也在耕作呢。——《向爷爷学习》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如何表现轻松愉快的人物心情?
课本中精美的景物描写《药》
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渲染了坟场凄凉的气氛
三月的江南,淫雨霏霏。绵绵的细雨,一连几 天,不停地飘洒着,像个调皮的小顽童不闻母亲的呼唤,任性地自由自在地玩耍——《美好一瞬间》
乡下的早晨,空气有些潮,牵牛花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有些酒香般的醇。 ——《欢乐一家亲》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春之怀古》
要选择好景物描写的角度
对所写的景物进行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景物的前提。因此,要在观察中,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动静、气味、质地等方面的特点,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选择景物描写的角度
例1:天灰蒙蒙的,空中缓缓地飘落下来了雨滴,珍珠一般。随即雨滴变大,雨雾弥漫,天地间变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屋顶瓦棱上到处飘荡着秋雨的脚步,树上草间,到处笼罩着秋雨。满山果树,遍野的庄稼,此时此刻正在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笑颜。大豆摇铃,玉米挺胸,一望无际的稻田在雨中漾起金黄的波浪。苹果笑红了脸,葡萄像是挂在架上的紫珍珠,金黄的鸭梨缀弯了枝头,迷人的舞姿是那么的潇洒。这一切的一切,让人不由得发出赞叹,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呀!
问题: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雨:视觉,有形状,有颜色,有局部,有全景,还有动态的美。
果树和庄稼:颜色,姿态,还有丰富的想象,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
选择景物描写的角度
例2:路两旁的草地,已是一片嫩绿色,三三两两点缀其间的野花,像一只只眨动的眼睛。桃树已卸下粉妆,一颗颗小桃若隐若现。玉兰花肥大的花蕾摇晃在枝头,大有争先恐后的样子。柳絮初绽,像麦蕙似的挂满了枝头,在微风中轻轻的摇摆。只有高大的梧桐树错过了烂漫的春意,悄然等待着即将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偶尔飞过的鸟雀,叽叽喳喳,吵闹着消失在林间。向远处望去,碧绿的湖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纹,给整个公园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问题: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景物:草地、桃树、柳絮、梧桐、鸟雀、湖水、公园
视角度:视觉,听觉,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由静到动,有局部到整体,变化多端,摇曳多姿,美不胜收。
1、绘好色彩
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 的叶子上。
早晨,晶莹的露珠映着初升的朝阳,停在翠绿的叶子上,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又像许多顽皮的孩子在叶间眨巴着大眼睛。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为了让景物描写更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实景,也可写想象虚景。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如何学习描写景物:
写作指导
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然后做细致描写。例如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1.定点观察
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2.移步换景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如朱自清的《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3.调动各种感官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作者娴熟地运用触觉、嗅觉、听觉多种感官感受,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充满感情。
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例如朱自清的《春》在描写春花时,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写出了各种花的颜色和质地,给人一种姹紫嫣红的感觉,写出了春天的美丽。运用虚实结合,写出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