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寓言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21:57: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寓言类文言文阅读题
一、文言文阅读(共26题;共371分)
1.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弃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
②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
(2)根据文言文,写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的含义。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 , 一心以为有鸿鹊将至。________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
④虽与之俱学。________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时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日: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A.疑问B.反问C.否定D.肯定
(4)《学弈》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有删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
A.愚公年纪大了,时间很多,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
B.愚公家住在山区,北部很闭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很不方便。
C.愚公想证明智叟说的是错的。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A.完成
B.于是,就
(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河曲智叟亡以应( )
A.死亡
B.没有
(4)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多选)
A.愚公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B.愚公是一个敢于挑战困难的人。
C.愚公是一个不听从别人劝告、很固执的人。
3.文言文阅读
怀素写字①
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挥洒】挥毫写字。④【名】命名,起名。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 )和( )。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2)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
(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课外阅读。
墨鱼①自蔽②
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②蔽:隐蔽。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⑤所以:……的原因。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⑦恃:凭借,依仗。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故捕者往往迹墨而渔之。________ ________
②亦足以鉴。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则以墨蔽其身。
(3)为什么说“彼所自蔽者,乃所以自祸也欤”?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A.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B.只有掌握本领,才能保护自己
C.遇到危险要保持冷静,不能慌张
5.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⑥被:施加,给……加上。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6.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
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⑦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⑧待:依赖。⑨子:你。 ⑩遂: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7.课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________为________设果。
②孔指________以示儿曰……
(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②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③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4)孔君平由“________”而联想到小儿姓“_______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5)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
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聪明,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
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8.阅读
(一)王冕好学
冕七八岁时,父命牧 牛陇 上,窃 入学舍 ,听诸生诵书;听已,辄 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 之。已而复如初 。
【注释】①牧:放牧。②陇:田间小路。③窃:偷偷。④学舍:学堂。⑤辄:总是,就。
⑥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⑦已而复如初:事过之后又像当初一样。
(1)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 )。
A.王冕牧牛陇上
B.王冕听诸生诵书
C.王冕暮归忘牛
D.父亲挞之
(2)这个故事中的王冕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
①所宝以百数________ ②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
(2)请用两条“/”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
②处士笑而然之。
(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常以自随
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
(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画开,(限断两处)
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 。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主人既闻,乃益盐。
②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有何寓意?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①有富人,天雨②墙坏。其子曰:“不筑③固,必将有盗④。”其邻人之父⑤亦云⑥。暮⑦而果大亡⑧其财,其家⑨甚⑩智其子⑩ , 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注】①宋:宋国。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③筑:修补。④盗:小偷。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⑥亦云:也这样说。亦,也。云,说。⑦暮:晚上。⑧亡:丢失。⑨家:指这家人。⑩甚:很,非常。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1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欲速则不达①
子夏②为莒父宰③ , 问政④。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①选自《论语·子路》。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附参考译文】
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自奚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反家。
【注】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世乱________
②云________
③鞭乎________
②释之________
(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惊弓之鸟
B.君子何之
C.置之度外
D.久而久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 , 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 , 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①尝:曾经。②诸:众,各。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果实,指李子。⑤折枝:折,弯曲。把树枝压弯了。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之:它,这里指李子。⑨唯:只有,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_______。
(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6.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蜀鄙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予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解释划线的字。
①子何恃而往________
②贫者自南海还________
(2)翻译句子。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3)谈一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1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令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gēng gèng)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予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lǘ),张抉(mèi)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xiāo xiào)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为文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更________(gēng gèng)道 不肖________(xiāo xiào)主
(2)用自己的话来理解画线句子。
(3)出自本文的三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成语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4)这则古文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_______的人。(请用两个四字词语回答)
1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越人种稻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泻水种黍,弗对,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解释下列字。
①盖:________
②鄙:________
③兵:________
④偿:________
(2)翻译最后一段。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3)文章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方法?
(4)这两个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5)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19.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诲”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两个人学弈时不同表现的句子。
(3)选出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思援弓/缴/而射之
(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要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B.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
C.学习应专心,不可三心二意。
20.文言文训练。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注解:田登,人名。上元:元宵节)
(1)解释划线词: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_______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译文: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21.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何不/试之以足
D.私拟作/群鹤舞空
(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
(3)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 ②遽契其舟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技,自谓③尽之④,遂辞归⑤。秦青弗止⑥,饯行郊衢⑦,抚节⑧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⑨行云。薛谭乃谢⑩,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
①讴(ou):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②穷:尽,完,这里指学完。
③谓:认为,以为。
④之:代词,指代秦青高超的唱歌技巧。
⑤遂辞归:于是就(向秦青)告辞准备回家遂(sui),于是。辞,告辞
⑥弗(fu)止:没有劝阻
⑦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用酒食送行。衢(q),大路
⑧抚节:打着节拍。
⑨遏(e):阻止。
⑩谢:认错,道歉。
①反:通“返”,返回
(1)对“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说自己什么都学会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B.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自己都学会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2)秦青为薛谭饯行,高歌一曲之后,薛谭是怎么做的?写出相关的句子。
(3)秦青是一个怎样的人 简要说明理由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in)然① , 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② , 荡倚冲冒③ , 吣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④大 ⑤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②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③荡倚冲冒: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④跳踉:跳跃。⑤ :怒吼。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词。
蔽林间窥之________ 远遁________
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 蹄之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因跳踉大嘲,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写出两个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
(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24.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买椟(dú)还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② , 薰以桂椒③ , 缀以珠玉,饰以玫瑰④ , 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huán hái)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⑤珠也。
【注】①本文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犊:木匣子。②柜:盒子。③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④玫瑰:一种美丽的玉石。⑤鬻:卖。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还________(huán hái)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为:________
②缀:________
③饰:________
(3)“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的意思是( )
A.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珠宝,而不善于卖木匣子吧。
B.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很善于卖木匣子,而不善于卖珠宝吧。
C.这可以说,这个珠宝商人既善于卖木匣子,又善于卖珠宝吧。
(4)那个郑同人把珠宝还给商人,只留下木匣子,原因是( )
A.珠宝实在太好了,闪闪发光
B.木匣子做得太好了,被这个郑国人看中了
(5)“买椟还珠”这个成语指( )
A.留下珠宝退还木匣子,比喻取舍得当。
B.留下木匣子退还珠宝,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C.留下木匣子退还珠宝,比喻眼光独到,取舍得当。
(6)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想对那个只买了木匣子的郑国人说些什么?
25.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这个故事是讲________和________的故事。故事的结果是________赢了。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6.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 ,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_______。 方:________。
欲:________。 还: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文言文阅读
1.【答案】 (1)①教导;②引,拉
(2)①的;②弈秋的教诲;③鸿鹊;④他:专心听讲的那个人
(3)B;D
(4)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诲:教导。②思援弓缴而射之: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鸿鹄(天鹅)。 援: 拉、拉开。
(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3)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来判断。为是其智弗若与:是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日:非然也:对啊,是这样的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故答案为:(1)①教导 ②引,拉
(2)①的 ②弈秋的教诲 ③鸿鹊 ④他:专心听讲的那个人
(3)B、D
(4)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答案】 (1)B
(2)B
(3)B
(4)A,B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的范围(第二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由“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可知选B。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就带领三个能挑担的儿子和孙子。遂:于是,就。
(3)同上。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亡没有回应。亡:在古汉语里也解释为“无,没有 ” 。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B(2)B(3)B(4)AB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3)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3.【答案】 (1)A;D
(2)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等
(3)略;略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A;D
(2)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等。
(3)略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4.【答案】 (1)①所以。;捕捉。;②借鉴。
(2)(它们)就用墨汁隐蔽自己。
(3)因为渔人会发现它们的墨汁,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它们。
(4)A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①所以。捕捉。②借鉴。
(2) (它们)就用墨汁隐蔽自己。
(3) 因为渔人会发现它们的墨汁,跟踪墨汁就会捕捉到它们。
(4) A;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答案】 (1)语言
(2)B
(3)大小角度(视觉角度);人对阳光的感受的角度
(4)不能。因为这是那时的人类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不是无所不知的。(答案不唯一)
(5)①仔细;②最终。
(6)①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儿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②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跳进水里面躲起来。
(7)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8)置二小儿沙上
(9)C,D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1、①仔细2、②最终;
(2) ①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儿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②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跳进水里面躲起来。
(3) 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4) 置二小儿沙上;
(5) C D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译文】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6.【答案】 (1)曾子说:孩子年纪小,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教导。如果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示例:做人要讲诚信,尤其是家长,要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诚信的表率,让孩子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3)示例: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参见译文)。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3)考查对名言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名言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曾子说:孩子年纪小,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教导。如果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2)做人要讲诚信,尤其是家长,要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诚信的表率,让孩子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3)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名言的含义。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7.【答案】 (1)杨氏子;孔君平;杨梅
(2)正确;错误;正确
(3)总起全文
(4)杨梅;杨
(5)B,C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依据是意思补充省略的成分,①(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②孔指(杨梅)以示儿曰……(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①正确;②错误;句中的“家禽(孔雀)”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不一样。③正确(3)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填空即可。(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杨氏子、孔君平、杨梅(2)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3)总起全文(4)杨梅、杨(5)B C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依据句意补充省略的成分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8.【答案】 (1)从前;十分,非常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4)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①从前。②十分,非常。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4)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⑶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答案】 (1)B
(2)王冕有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从王冕总是偷偷跑到学堂去听学生诵读,听完了还默默地背诵下来这件事情中,我能体会到王冕刻苦学习;从虽然被父亲责打,但王冕第二天还是照样去学堂这件事情中,我能体会到王冕坚持不懈。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参见译文)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B;
(2)王冕有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从王冕总是偷偷跑到学堂去听学生诵读,听完了还默默地背诵下来这件事情中,我能体会到王冕刻苦学习;从虽然被父亲责打,但王冕第二天还是照样去学堂这件事情中,我能体会到王冕坚持不懈。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
10.【答案】 (1)珍藏;大腿
(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
(3)B
(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参见例文(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①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②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A、C、D正确。B:(戴嵩 改 杜处士)常以自随;
(4)本题考查语句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珍藏、大腿 ;
(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
(3)B;
(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①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②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分析省略成分,要结合上下文。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11.【答案】 (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天下之事皆然 / 过则非惟无益 / 反害之。
(2)从前;十分、非常
(3)①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②愚人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4)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成了谬误。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2.【答案】 (1)D
(2)C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见注释及译文),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D;(2)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13.【答案】 (1)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2)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不能追求速度,要踏踏实实地干。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2)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不能追求速度,要踏踏实实地干。
【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4.【答案】 (1)动乱;说;鞭打;释放
(2)C
(3)用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王安期是一个对待问题实事求是的人。“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案,至于书生求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说明了处理事情不能死守教条,一概而论,而是要审慎灵活,根据事实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释之”的“之”是代词他。A:之:助词的;B:之:动词:到何之:到哪里 ...C:之:是代词它。D:之:语气词,属于虚词五实意。
(3)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动乱、说、鞭打、释放
(2)C
(3)用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王安期是一个对待问题实事求是的人。“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案,至于书生求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说明了处理事情不能死守教条,一概而论,而是要审慎灵活,根据事实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参考译文】
王安期任东海郡守时,天下混乱,命令: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了一个夜晚出行的人。王安期问:“你从哪里来呀?”回答说:“从老师那里听课回来,没发觉天黑了。”差役问:“要鞭打吗?”王安期说:“鞭打书生而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放了他,并命令差役把这个人送回家了。
15.【答案】 (1)路边李子树的果子很苦
(2)根据路旁的李子多判断出来的,如果李子不苦,人们早就吃了,树上的李子不会剩这么多。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路边李子树的果子很苦
(2)根据路旁的李子多判断出来的,如果李子不苦,人们早就吃了,树上的李子不会剩这么多。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16.【答案】 (1)凭借;从
(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3)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难事也能变易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立定志向、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凭借、从
(2)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3)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难事也能变易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立定志向、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7.【答案】 (1)gēng;xiào
(2)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竟然派你这样的人来当使臣。
(3)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夸张
(4)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gēng、xiào
(2)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竟然派你这样的人来当使臣。
(3)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夸张
(4)聪明机智、能言善辩。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句子多做一些摘抄、积累。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8.【答案】 (1)伞;边境;兵器;偿还
(2)所以说:“天旱的时候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准备皮衣”,这是天下的名言啊。
(3)对比。
(4)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不要见异思迁,还未雨绸缪,坚持不懈。
(5)略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此题考查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掌握。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伞、边境、兵器、偿还
(2)所以说:“天旱的时候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准备皮衣”,这是天下的名言啊。
(3)对比。
(4)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不要见异思迁,还未雨绸缪,坚持不懈。
(5)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文章对比的写作手法。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19.【答案】 (1)教导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A
(4)C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思援弓缴而射之:想拿弓箭去射它。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教导
(2)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A;(4)C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0.【答案】 (1)忌讳;全,整
(2)于是整个州都把灯说成是“火”。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专制、蛮横、独裁,不顾老百姓生活的胡作非为的昏官。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
故答案为:(1)讳:忌讳。举:全,整。
(2)于是整个州都把灯说成是“火”。
(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专制、蛮横、独裁,不顾老百姓生活的胡作非为的昏官。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参考译文】
田登做了州官,他忌讳别人直呼他的名字(由于他名字的“登”,与“灯”谐音。他不许身边的人,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触犯了他这规矩的人,必定(让他)大怒。官吏、兵卒大多(因此)遭受鞭打。在这种情况下全州的老百姓,只好称“灯”为“火”。正值上元节放灯的日子,(官府)允许人们在州的辖区内游览赏玩。于是官吏就在发布于闹市的文书上写到:“本州按照惯例,放火三天。”
21.【答案】 (1)B
(2)D
(3)渡;立即,匆忙
(4)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A、C、D正确;B改为: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A:用法相同,者:……的人。B:用法相同,之:代词,它。C:用法相同,于:介词,在。D:用法不同,其--指示代词,指楚人乘坐的船。/其 代词,指代本身,自己的。
(3)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4)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B
(2)D
(3)①渡 ②立即,匆忙
(4)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5)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4)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22.【答案】 (1)B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秦青是一个重视师生情谊、善于教育的人。
理由:薛谭要离开,秦青为他践行的同时还趁机教育他。
(4)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B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3) 秦青是一个重视师生情谊、善于教育的人。
理由:薛谭要离开,秦青为他践行的同时还趁机教育他。
(4)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点评】(1)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23.【答案】 (1)偷看;逃走;咬;用啼子踢
(2)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3)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4)貌似强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在理解短文的前提下写出恰当的成语。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偷看 ;逃走;咬;用啼子踢
(2)①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②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3)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4)貌似强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及成语与的理解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4.【答案】 (1)huán
(2)做,制造;点缀;装饰
(3)B
(4)B
(5)B
(6)不要目光短浅,取舍不当,不能只看重外表而不重视客观实际。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4)、(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6)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huán
(2)做,制造;点缀 ;装饰
(3)B
(4)B
(5)B
(6)不要目光短浅,取舍不当,不能只看重外表而不重视客观实际。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3)、(4)、(5)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5.【答案】 (1)乌龟;兔子;乌龟
(2)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实努力、坚持不懈,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乌龟、兔子、乌龟
(2)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实努力、坚持不懈,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
乌龟跟兔子赛跑,兔子跑得很快,却在中途睡觉,乌龟跑得慢,却总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来,乌龟早就到了终点了。
26.【答案】 (1)离开;正;想要;回去
(2)mó;磨刀;mò;磨盘;hái;还有;huán;归还
(3)是
(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5)坚持不懈;万事功到自然成。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分析】(1)、(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可参见译文。
(2)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4)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离开;正;想要;回去;(2)mó;磨刀;mò;磨盘;hái;还有;huán;归还;(3)是;(4)①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好功课,就出去玩了。②李白被老夫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5)坚持不懈;万事功到自然成。
【点评】(1)、(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4)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试卷分析部分
1. 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371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0(0.0%)
主观题(占比) 371(10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0(0.0%)
主观题(占比) 26(100.0%)
2. 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文言文阅读 26(100.0%) 371(100.0%)
3. 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容易 0%
2 普通 11.5%
3 困难 88.5%
4. 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文言文阅读 371(10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