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习题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习题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5 14: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专题三 生物与环境
第二部分 专题特训
目录
01
02
专题突破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一、选择题
1. (2021广东模拟)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 南极的帝企鹅 B. 恐龙骨架化石
C. 新型冠状病毒 D. 浅海的珊瑚虫
专题突破
B
2. (改编)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符的是(   )
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朵朵葵花向太阳
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海豚捕食大马哈鱼
C. 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蜻蜓点水
D. 生物能生长繁殖——春华秋实
C
3. (2020岳阳二模)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
A. 夏季炎热,人出汗了
B. 下雨天,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了
C. 春天,春笋长出地面了
D. 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B
4.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下列选项中,判断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
A. 具有细胞结构 B. 能使人患病
C. 能繁殖产生后代 D. 能够随空气、飞沫传播
C
5. (2021临沂)2021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参加义务植树已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0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23.04%,既改善了空气质量,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降水量,这说明(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相互影响
B
6. (2021武威)青蛙等两栖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
A.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能够躲避敌害
C
7. (2021河南)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  )
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B. 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
C. 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
D. 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
B
8. (2021岳阳)以下科学探究活动中利用了对照实验方法的是(   )
A. 观察菜豆种子结构
B. 调查校园中植物种类
C.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D. 测定种子发芽率
C
9. (2021凉山州)央视春晚节目中的“朱鹮”以其飘逸灵动的舞蹈,静谧梦幻的场景诉说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科研人员为了更好地保护朱鹮,在其栖息地安装摄像机,记录朱鹮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调查法
A
10. (2020丰台二模)为探究植被对环境的降温作用,研究人员测量了某地三种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数据如图Z-3-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4:30时的降温效果,树荫地面>草地>陶瓷地面
B. 树荫遮蔽太阳直射降低地面温度,与蒸腾作用无关
C. 草地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环境热量使温度降低
D. 增加城市绿化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温度
B
11. (2021遂宁)2021年1月1日,长江重点流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以促进长江生态持续发展。图Z-3-2所示为长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
B. 图中鲫鱼和轮虫有竞争关系
C. 禁渔可防止图中食物链中断
D. 禁渔会减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12. (2021南宁)“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杂交水稻的研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下列关于以杂交水稻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成分
B. 杂交水稻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 农田中除杂交水稻外,其他生物都属于消费者
D.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是固定不变的
B
13. (2020巴中)古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或规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的生物学规律是(   )
A.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B. 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的变异现象
A
14. (2020营口一模)如图Z-3-3所示,将三株相似的植物幼苗分别置于三个装有完全培养液的相同容器中,并在三种条件下培养若干天。请问图中装置可以组成几组对照实验?
(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B
15. 图Z-3-4 (2021江西模拟)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相对数量关系如图Z-3-4所示。短时间内,如果丙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甲、乙、丁生物数量的变化是(   )
A. 甲、乙减少、丁增加
B. 甲、丁增加,乙减少
C. 甲、乙、丁都增加
D. 乙、丁增加,甲减少
B
16. (2021广东模拟)如图Z-3-5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 ③可将②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供①利用
C. 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D. 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
②积累的毒素最多
A
17. (2020遵义)生态系统大可以是生物圈,小可以是一个小花园。组成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成分 (   )
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产者与分解者
C. 空气、水、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D. 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D
18. (2020宝安期末)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种类丰富,是地球上产氧量最多的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
C.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因此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 淡水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的水源,被称为“绿色水库”
B
19. (2020常州)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生态系统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湖泊生态系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雨林生态系统
C
20. (2020富平期末)下列不能说明“各个生态系统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一观点的是(   )
A. 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B. 水蒸气在全球范围内运动
C. 池塘里的鱼在自由游动
D. 迁徙的大雁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
C
二、非选择题
21. (2020广东模拟)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图Z-3-6是相关实验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兴趣小组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图中的大圆代表圆形纸盘,其中的E区是实验开始时放入鼠妇之处,在A、B、C、D四组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照组为________组,变量为温度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组和D组,
B组和D组,C组和D组
D
A组和D组
(2)图乙表示在图甲中的E区放入20只鼠妇后,对丁组鼠妇每2分钟统计一次,记录较上次增加的鼠妇数量,共记________次。从第________分钟开始,该组区域内鼠妇的数量总数达到最高值。本探究实验的结论是温度、湿度、光照三种因素对鼠妇的分布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温度、湿度、光照三种生态因素均是______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6
8

非生物
22. (2021成都) (综合应用)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都市因地制宜治理自然生态系统,修建了多处城市公园,白鹭湾湿地生态公园即是其中之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白鹭湾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如图Z-3-7,图甲表示白鹭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食物网中各环节的生物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
(1)在生态学中,把空气、阳光、河虾、食草鱼类等影响白鹭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河虾与食草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据图甲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输入白鹭湾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沿食物链逐级传递时,每一环节都要把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____________。根据图乙所示的能量金字塔推测,D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________。
生态因素
竞争
4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白鹭
逐级递减
白鹭
(3)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白鹭的数量会明显________,但一段时间之后白鹭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能力。
(4)为保护白鹭湾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当你去白鹭湾游览时,应当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自动调节
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地乱扔垃圾,
保护各种生物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