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选必三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课程标准:了解各个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的影响,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
多元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区域文化间交流
一、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早期迁徙
二、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一)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三、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二)大洋洲人口结构
(三)华工的贡献
(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印欧人
约BC1900
小亚细亚
赫梯人
约BC3000
伊朗高原
波斯人
约BC1500
印度恒河
雅利安人
约BC2000
巴尔干半岛
希腊人
约BC1200
西欧北部
凯尔特人
约BC2300
欧洲北部
日耳曼人
1.早期迁徙概况
(一)印欧人的迁徙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特点?
迁徙地域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以武力征服;
形成多种新的民族;
对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2.原因:
自然环境的变迁(气候变化);
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民族性格(好战、冒险);
有利的工具(驯养马匹,制造马拉战车;冶铁技术);
相对发达的农耕文明的吸引。
印欧人人战车
印欧人迁徙到新的地方之后,逐步由游牧转向农业生产,在与农耕民族融合过程中,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古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等重要文化区域),影响深远。
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对旧的文明造成冲击
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
推动了文明的新发展
新文明影响周边地区
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迁徙概况
两汉
贵霜
安息
罗马
匈奴扩张
日耳曼南迁
大月氏
人西迁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亚欧
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迁徙的影响
1.政治格局: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区域文化:
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入侵到公元前6世纪时就已经结束了。在扩大了文明区域之外,在亚欧大陆的北部,仍然有许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例如在秦汉帝国的西北边境的匈奴人,在罗马帝国东北边境的日耳曼民族,以及在中亚草原上的阿兰人、大月氏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草原上来回游动,哪边衰弱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边倒;哪边强盛了,他就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由于秦汉帝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拓展—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的殖民扩张 19末20初的殖民扩张
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 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 英、俄、法、美等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地区 大多在非洲、美洲沿海地区 全球扩张,深入内地 全球扩张,深入内地
扩张方式 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易、种族灭绝、三角贸易、垄断商路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结果 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发展 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 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世界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印第安人大屠杀是16—19世纪发生在美洲大陆的一场残暴的屠杀。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等国,实行了一系列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种族灭绝政策,由于其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大灭绝,这些行为和政策被统称为印第安人大屠杀。
印第安人大屠杀
美洲种族分布数据图(单位:百万人)
影响
①对非洲:带来灾难,人口锐减,经济受到破坏;
②对美洲: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开发;对殖民地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出现了新的文化认同
③对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④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人类联系加强。改变了人口结构,新的族群
1.原因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编制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主要方向:
①工业革命之前,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非洲迁移至美洲,以黑奴贸易为主。
②工业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期间,人口迁移主要从欧洲和亚洲迁移至美洲,以欧洲人数居多。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迁移主要从亚非拉地区迁移欧北美,人数逐年增长。
特点:
二战前: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国迁移;
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③从旧大路向新大陆迁移。
二战后:
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时间更长。
②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的移民基本停止。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特点。
近代殖民扩张带来人口迁徙的主方向及特点
现代世界人口迁徙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①积极:
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接受国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人口增长和就业;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
②消极:
对原籍国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进而影响其经济发展;
给迁入国带来了难民问题、非法移民问题和跨国移民犯罪问题等。
◎从土耳其穿过爱琴海偷渡希腊
◎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溺亡
难民问题
难民的救助
难民的困境和救助
措施
①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
②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③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
④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4)现状:
没有改变难民逐年增加的趋势。
“世界难民日”
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全球化时代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