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5 15:12: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5张PPT)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任侠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官至右拾遗,三十六七岁时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在文学上,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知人论世
诗人简介
在文学上,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有《陈伯玉集》传世。
——观其形诗句字数不整齐。类似散文句法(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体裁:古体诗(杂言体)诗歌大意:
(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理解诗意
文学常识——幽州台
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姬平在公元前312年执政后,为雪国耻,励精图治,采纳郭隗的建议,建黄金台,置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剧辛、邹衍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蓟,当时属于幽州(今北京市大兴县),故称幽州台。
内容解析: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角度
俯仰天地,天高地远,寰宇苍茫,反衬出诗人无比的渺小和孤单。诗人不禁怆然涕下。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含着伟大的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读清节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内容解析:这无限空间的永恒寂寞使我恐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读懂诗意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意境:天地人三位一体,创造出辽阔幽远,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陈子昂——一位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深刻典型社会意义: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那些品行端正,富有治国才能的知识分子,处处遭受打击的现实,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独悲愤的心情。登幽州台歌——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主旨
课堂练习
1.整首诗通过采用__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2.《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4.《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幽独空林色”,“幽独”二字,可见孤芳自赏之意。
诗人用对比和反衬手法赞美兰若秀色超群。
后两句诗写作的角度与前两句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会见此景而涕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读懂情感
“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如果说前两句的“前”与“后”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写,那么后两句的“天地之悠悠”则同时包含了时间和空间,而且更加侧重从空间的角度来写。
课堂练习
2.下面对《登幽州台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豪迈与乐观的情感跃然纸上。
B.前两句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C.天地之“悠悠”与诗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衬托出诗人的“渺小”。
D.全诗语句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语言苍劲奔放,意境雄浑,极富感染力。
【答案】A
1.景中藏情
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所见及心理活动,最后一句才写外部表情。内心是表情的依赖,表情是内心的反映,两者巧妙结合,勾画出一个胸怀大志而又生不逢时、独自悲叹的诗人形象。
写作特色
”迟迟”二字刻画出时间的渐变。“袅袅”二字描写了秋风乍起时的一丝寒意。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诗歌风格及意义
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杜甫《陈拾遗故宅》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韩愈《荐士》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白居易《初授拾遗》
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方回《瀛奎律髓》
诗歌的后四句写在自然界的寒冷萧瑟中,芳华悄悄地流逝。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怀才不遇,旨意深远。
再读诗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评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贬滴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面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