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冲刺阶段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复习(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三语文冲刺阶段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复习(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4 18:3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022年高三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1
高考命题导向
2
高考备考策略
3
小说文体知识
1
高考命题导向
一、高考命题导向
真实反映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和现有水平,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文体及其原因,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挥积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1
测试与考试目的
2
命题思路与框架
A.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
B.以情境任务为试题载体。
C.以综合考查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导致死记硬背。
D.选用的言语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
E.测试形式要创新,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
3
命题原则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语文认知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
一、高考命题导向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1号)》
一、高考命题导向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近年的趋势
2
高考备考策略
二、高考备考策略
小说阅读冲刺阶段注意点
2
4
1
3
强化已经考查的知识点,关注还没考查的知识点。
关注外国小说的一般特点
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方向,规范答题语言。
注重以小说要素为依托构建小说文体知识体系
二、高考备考策略
小说阅读题答题步骤
二、高考备考策略
1.审读题目,注意题目表述的限制性。
如2019年Ⅱ卷第9题: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苗圃”是场景,(2)本题考查场景的作用,(3)本题只从“情节发展”角度考查场景作用。
审题
二、高考备考策略
2.审读题目,揣摩命题意图
小说只写了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 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战争》)
审题
审题:
1.抓住重点词语:
2.分析语句关系:
3.揣摩命题意图:
“小”“大”——矛盾对立
“只……却……”——转折
“战争”——小说三要素+主旨
二、高考备考策略
3.主观题答题要学会利用客观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①……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语词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③……
审题
考虑全面
语言简洁
概括得当
角度明晰
二、高考备考策略
答题注意要点
二、高考备考策略
组织答案注意点
1.答案组织要注意规范性表述。
手法分析总结:1)点出手法 2)分析手法构成 3)分析手法的效果
二、高考备考策略
组织答案注意点
2.答案组织要有一定的条理性。
注意标注序号,分点作答,从不同角度来思考作答。
二、高考备考策略
组织答案注意点
3.答案组织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缺乏具体内容
3
小说文体知识
三、小说文体知识
1.叙事角度
1)全知视角: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主评判,使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2)有限视角: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的世界。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叙述
2.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
2)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叙述相对自由。
3)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抒情气息浓。
三、小说文体知识
场景
1.场景的定义: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构成的。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人物+事件+环境)
2.场景的分类: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
3.场景的功能:(1)给全篇“定调”;(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3)导引人物出场;(4)揭示人物性格;(5)作为象征。
4.风景的意义:(1)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心理;(3)表现地域特色,孕育美感;(4)暗示背景;(5)推动情节发展。
三、小说文体知识
主题
归纳主题的句式:通过……表现(反映、揭示、批判、赞美)……
03
小说主题是通过形象和情节来暗示出来的,因而小说主题往往比较模糊、含蓄,因为“形象大于思想”,这就造成小说主题的复杂性。
02
母题: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如“爱情”“战争”“复仇”等,这些宽泛意义上的主题,我们称之为“母题”。
01
三、小说文体知识
人物
1.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区别:
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样
扁平人物性格固定单一
2.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技巧:
分析技巧:(1)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2)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3)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概括技巧: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合人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
三、小说文体知识
情节
1.情节运行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的“摇摆”:
作家写小说往往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情节就出现一波三折或跌宕起伏,即情节产生了“摇摆”。擅长讲故事的作家总是极尽摇摆之能事的。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4.学会概括情节及赏析情节设置的妙处
三、小说文体知识
结构
1.小说的结构由两方面组成:情节结构和小说整体结构。
2.结构是一个“容器”:意思是作家在构思一篇小说时,他总是想方设法找到一样东西,让人物和情节围绕这样东西来表现和行进,如《半张纸》中的“半张纸”等。
3. 延迟:即“欲擒故纵”,“延迟”情节的进展,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同时使情节增加摇摆弧度,增强戏剧性效果,吸引读者。
4.常见的巧妙结构有:(1)以小见大,如《病人》;(2)欧·亨利手法,如《最后的常春藤叶》;(3)倒叙,如《清兵卫与葫芦》;(4)延迟,如《牲畜林》;其他如线索安排、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等等。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