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打秋千》
教学目标:
1. 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打秋千》,体验和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3. 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与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1. 下滑音和大跳音程的准确演唱与表现。
2. 在合唱中学会倾听,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声部和谐。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4分钟)
1、课前师生互相问好
3 5 3 2 1. 2| 5 5 3 23 5 0 | 6 5 6 i i 3 |5. 6 5 6 | 6i 56 i 0 | 同学 们 好, 老 师 您 好, 我 学 习来,我 快 乐, 我 快 乐。
2、课前发声训练。
快乐唱音阶:1 2 3 4 5 6 7 i
让我们快乐的呼吸新鲜的空
长音训练:3----|5-----|6------|5---|3---|1----|
顿音训练:1 55 60 50|1 55 60 50 |(休指符要再停顿长一些)组合声部训练。
3、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呢,你知道的民族有哪些呢?今老师的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它叫做仡佬族。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我们起来了解一下。(播放音乐和视频)
师:想一想,这段视频告诉了我们什么?生:仡佬族也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居在贵州神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竹子是他们的精神图腾,象征着仡佬族正直、积极向上的精神。你看他们家庭和睦团结,民族服饰绚丽多彩、古老的的建筑石寨质朴无华、神秘的戏曲----傩(nuo)戏、用来崇神拜祖召唤的长号,和汉族一样的传统活动赛龙舟,深受大人孩子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打秋千等。)
这段视频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打秋千。
师:打秋千是仡佬族群众特别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多在春节和正月十五举行。秋千比赛分高度比赛和打铃比赛两项。在比赛中谁打秋千打的越高或者是碰铃的次数最多,谁就是胜利者。
师:下面咱们一起感受一下仡佬族的小朋友是怎样打秋千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打秋千)。
二、学习新歌
1、播放音乐动漫,感受整体感知,听完歌曲,出示歌谱理清歌词。1.5
师:听完这首短小动听的歌曲,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欢快的、欢乐的、愉快的、活泼的,愉悦的)
师:咱们先来读一读歌词体会一下这首歌所体现的欢快、愉悦的情绪的。(教师跟着伴奏范读,然后学生再读。
师:聆听歌曲感受仡佬族的孩子们是怎样打秋千的?
生:兄弟们呀打秋千,晃来晃去响叮当;姐妹们呀晃来晃去裙子飘在白云间;伙伴们呀晃得快就快呀,就象春燕上了天?
师:鼓励学生用动作来模仿这种打秋千的特点?
(兄弟姐妹伙伴们都来了,人越来越多好热闹呀,看来大家都很求欢打秋千。老师小时呀也爱玩秋千,打秋千的时候那种上下起伏的感觉就象鸟儿在空中飞来飞去的样子好美妙啊!)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正好是咱们学的这首歌的歌词,同学们对歌曲的情绪的理解都是很正确的,歌曲在唱的过程中歌词在变化,孩子们打秋千的动作也在变化,歌曲的演唱形式也是有变化的,这首歌由原来齐唱会变成这怎样的演唱形式呢?种变化在什么地方呢?
2、聆听音乐感受二声部合唱,了解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特点。2分钟
师:听过这首歌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生:合唱
师:大家听到有一条旋律是飘在上面的。另一条旋律是在下面的比较的粗,厚实。(老师分两个声部模唱)低声部有点像是在伴奏的感觉。
师:从音乐的变化和歌词中咱们可以体会的到这个打秋千的形式也是很有特点的不但有有打高的,而且有帮忙推的,并且感觉像飞一样的美妙感。
师:咱们结合歌谱来理解一下歌曲是怎样反映这种像飞一样的美妙感。
师:看歌谱,这首歌的结构很简单一共有三句加一句结束句?哪么总共有就有几个小结呢?(六个小结加一个结束句)。
师:大家也知道了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上面的是第一声部也叫高声部,下面的叫第二声部也叫低声部。(老师边讲边模唱)
师:第一声部有几段歌词,第二声部有几段歌词?
理清节奏音符及音乐记号,解决难点。3
师:附点四分音符和节奏,歌曲中有几处?教师示范附点四分音符唱法,学生跟着模唱
3 5 3 2 1. 2 | ( xx xx x. X )
师:这个音乐记号是什么,歌曲中有几处?
师:老师示范下滑音音符的唱法,换气体记号。
生:学生跟着模唱。
学习唱歌,教唱第一声部。(14-20分钟)(6分钟)
老师教学第一、二遍(老师唱半句,学生模唱半句)
老师教唱第三遍(老师示范一句,学生学唱一句)
独立教唱结束句。然后完事的教唱第一段和结束句子。
(4)教师唱谱,学生填词。
完整的唱一遍。(最后强调结束句的唱法,运用轻声加假声的方法也可以加一个动把作把高音推上去。)
5、歌曲处理。
处理下滑音,教师示范了,学生模唱。放慢速度。
处理换气符号。(两拍之间在唱的时候,显的紧凑一些,可以稍微快一些。)
第一声部的旋律线。
学唱第二声部。
1.节奏。师:刚刚我们一起体会地过了仡佬族小朋友们打秋千的感觉,我觉的玩的还不够带劲?现在大家相互合作来帮忙吧?(出示打秋千的节奏,加入律动练习。)
主要节奏:X X X XO XO ‖ 晃 呀嘛 晃0 呀0 ‖
2、.学唱低声部旋律
①师:我们来推秋千喽 ! 1 5 5 6 O 5 O ∣(旋律线)
晃 呀嘛 晃 呀
休止符的唱法,前面字头重一些,停顿的稍长一些。
②师:秋千越荡来越高了! 1 5 5 2 · O ∣(旋律线)
晃 呀嘛 晃
③ 师:秋千慢慢落下来了。 1 5 5 1 O ∣(旋律线)
晃 呀嘛 晃
师:下面我们一起按照大屏幕上的旋律,来给小伙伴们推秋千吧!注意,红色的地方秋千要打的高一些哦!(出示低声部节奏,歌唱低声部。)
3、学唱第二声部,然后女生唱第一声部,男生唱第二部。
4、教师唱第二声部的谱,学生分声部唱。
四、打击乐器。(碰铃、沙锤、三角铁、串铃、响板)
小结:1、这首歌曲打秋千上下起伏的样子,歌曲的情绪、打秋千的动作三者之间的变化是相互推动,紧密联系的,在教唱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体现出来。
2、动作加教师范唱时,在学生整体感悟时。(推秋千、秋千飞起来,秋千落下、白云间、鸟儿飞等动作。)
3.合唱处理。师指导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要求学生不要喊唱、抢唱、注意倾听别人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让学生想想自己打秋千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的、高兴的、兴奋的……,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听前奏,嘴巴上下张开,面带微笑,注意声音的“美”。
五、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首仡佬族民歌《打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