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好地方》
课 题:《白桦林好地方》
教 材:人音版音乐第四册
年 级:四年级
课 型:学唱课
课 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教学应以音乐为本,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本课创设了少先队员与童子军友好交流、相互介绍故乡的情景,并且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以军乐操为拓展环节,加入学生们对声音的探索和掌握,充分发挥以音乐为本和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新课程新理念。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副美丽的图经。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音程以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结束时两次在主音“啦”上拉长节拍,
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情分析 :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抽象思维为主。本课在设置时紧密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探索性,注重过程,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学活动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学科能力发展的需要,适合小学生认知的规律,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能用稳定的节奏、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体会出音乐表达的情绪。
2、知识技能目标:探索打击乐器的声音、为歌曲加入不同乐器的伴奏,并学会用2/2拍的强弱为歌曲伴奏。
3、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和速度的变化感受来学唱歌曲,并通过旋律的对比和节奏来理解歌曲的内涵。
教学重点 :在聆听中进行各种体验活动,能随乐曲进行图形与体态
的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听辨乐曲乐段,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力。
教学过程:
导入
一、组织教学
师:你们都是佩戴者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而老师今天要为你们介绍一位外国童子军的成员,苏菲亚她,想用一首歌曲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故乡,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新授
二、聆听范唱
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听听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她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生:
师:它是一首优美而抒情的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
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节拍(提示学生用律动)
(讲授2/2拍子,可以理解成慢速的4/4拍,打分拍子)
出示旋律图谱,带领学生模唱
三、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加拿大白桦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好地方呢?你们想知道吗?
生:
师:请同学们欣赏白桦林风光图,看看图中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加入歌词,演唱歌曲)
四、试唱歌谱
师:你们演唱的很流畅,但是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要想更美的演唱这首歌曲还得闯闯关。首先要复习一些音乐符号哦!
①学习拍号②复习“f”“mp”“﹥”③试唱歌谱
五、完整演唱歌曲
(1)轻轻跟琴试唱
师:请同学们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带进来唱一唱。
(2)处理不足之处
师:大家看结束句有什么特点呢?
(3)比较完整演唱
师:可以唱得更完整一点吗?
拓展
师:你们觉得,最后一个乐句,且渐弱的这段旋律,他是什么种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呢?
生:
师: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索菲亚是什么组织的一员吗?(童子军)童子军有一项传统,就是军乐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把。(欣赏时注意乐队中军鼓手的位置和声音)。(3分钟)
老师为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件乐器,看一看你们的座位下方。是什么?(杯子)探索一下怎么使用纸杯演奏出鼓的声音。(1分钟讨论,并且挑出学生进行演示)(3分钟)
使用打击乐器乐器,模仿军乐队行进。
六、小结
师:同学们,一节有意而又愉快的音乐课即将结束了,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拿大的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认识了可爱的海狸和大麋鹿,以及美丽的加拿大自然风光,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睛,去感受世界美丽的角落,让我们带着聆听的耳朵,去洞听万物神奇的声音!